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設計應用 > 利用CMOS技術實現(xiàn)pH-ISFET

利用CMOS技術實現(xiàn)pH-ISFET

——
作者:楊振1,2,顏永紅1,齊良頡1 時間:2005-12-19 來源: 收藏
摘要:在對離子敏場效應晶體管(ISFET)基本結構及電學特性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基于CMOS技術實現(xiàn)ISFET與信號處理電路集成化的設計方法。模擬仿真的結果表明,所采用的ISFET/MOSFET“互補對”結構的信號讀取電路形式能夠抑制“溫漂”和克服“硅襯底體效應”對器件測量靈敏度的影響,是一種適用于ISFET集成設計的信號讀取方式。
關鍵詞:離子敏場效應晶體管;CMOS工藝;自對準;體效應
中圖分類號:TP21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353X(2004)12-0056-04

A Integrated pH-ISFET Sensor With CMOS Technology
YANG Zhen1,2,YAN Yong-hong1,QI Liang-jie1
(1.Dept. of Applied Physics,Hunan Univ.,Changsha 410082,China; 
2.Suzhou-CAS IC Design Center,Suzhou 215021,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ISFET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characteristics, a method integrating the ISFET and signal process circuit realized in an standard CMOS technology are presented. The simulation result shows that complementary ISFET/MOSFET pair can eliminate temperature drift and Si substrate bulk effect, which proves it is a suitable readout circuit for ISFET integration.
Key words:ISFET;CMOS technology;self-aligned;bulk effect



  1 引言

  離子敏場效應晶體管作為測量溶液離子組分及濃度的敏感元件,相對當前應用于醫(yī)療診斷檢測的離子電極選擇技術(ISE)具有體積小、全固態(tài)、低功耗和便于集成的優(yōu)點[1]。鑒于目前各類傳感器的研制趨向于微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發(fā)展方向,將ISFET傳感器的敏感單元與信號讀取電路集成于同一芯片也就成為了業(yè)界對此類傳感器的研究熱點。ISFET器件與MOSFET結構極其相似,而CMOS工藝已經(jīng)成為微電子工業(yè)的主流制造工藝;因此,利用CMOS技術,便可實現(xiàn)ISFET與信號處理電路及其他敏感單元的陣列集成。

  2 ISFET器件結構及電學特性

  ISFET是離子敏感、選擇電極制造技術與固態(tài)微電子學相結合的產(chǎn)物。最初,此類半導體器件由MOSFET改良而成(金屬柵或多晶硅被離子敏感膜代替)[2], 比較兩者結構如圖1所示。

  使用時,離子敏感膜和電解質(zhì)溶液共同形成器件的柵極,溶液與敏感膜之間產(chǎn)生的電化學勢ψ,將使FET的閾值電壓VTh發(fā)生調(diào)制效應,使溝道電導發(fā)生變化[3]。選取不同的敏感膜可以檢測不同離子的濃度(如K+,Na+,Ca2+,Cl-,H+,Br-等)。目前研究最為成熟的是對H+敏感膜的研究,通常選取的材料有SiO2,Si3N4,Al2O3或Ta2O5等[4],都能對溶液pH值的變化產(chǎn)生比較靈敏的響應。
以Si3N4為敏感材料的n溝道ISFET的VTh受pH影響的表達式為[5](暫時忽略襯底體效應的影響)

(1)
而n溝道MOSFET的閾值電壓為
VTh(n)=φES--2φf (2)

  上述兩式中,φES為與電極相連的電介質(zhì)與半導體之間的功函數(shù);Qss是絕緣體與半導體界面的單位面積的表面態(tài)電荷密度;Qsc是半導體溝道耗盡區(qū)域單位面積的電荷;φf是體硅的費米勢;S是pH敏感層的靈敏系數(shù)。此外,pHpzc是ISFET絕緣層零電荷的pH值。盡管ISFET與MOSFET閾值電壓不盡相同,但是相似的物理結構決定了兩者具有相同的電學特性方程[5]。

當工作于飽和區(qū)時 
Ids= (Vgs-VTh)2 (3) 
當工作于線性區(qū)時
Ids=β[(Vgs-VTh)Vds-Vds2/2] (4)

  3 ISFET器件的CMOS工藝實現(xiàn)

  采用多晶硅柵的“自對準效應”定義FET結構的源漏區(qū)是標準CMOS工藝的主要特征。通過對ISFET器件與MOSFET器件的結構比較,可發(fā)現(xiàn)前者的柵極只是在氧化層(SiO2)上淀積一層敏感膜(而沒有多晶硅),這就限制了CMOS工藝的使用。多年前,研究人員就已經(jīng)提出了以CMOS工藝實現(xiàn)ISFET器件的方法[6],但是都必須對標準的CMOS工藝流程作進一步的改進,除需要增加“掩膜版”外還必須改變工藝環(huán)境,這就大大增加了制作成本。最近,J.bausells提出了一種借助未改進CMOS工藝實現(xiàn)ISFET器件的方法,仍舊使用多晶硅的自對準效應定義源漏區(qū),但保留“多晶硅”并使其與金屬層相連作為懸浮電極,而頂部的敏感材料借助這種“懸浮柵”結構與“柵氧”相連,橫截面如圖2 。 

  由于氮化硅(Si3N4)或硅氧氮化合物(SiOxNy)具有很低的過孔密度,因此,在CMOS工藝中,被采納用作鈍化保護層。在本設計方案中把Si3N4作為H+敏感層淀積于器件表面的敏感窗口區(qū)域。采用上述“懸浮柵”結構,Bausells制作了五種不同幾何形狀的ISFET器件[1],并對閾值電壓做了測試比較,發(fā)現(xiàn)漏源區(qū)呈“叉指狀”的器件能夠在較小的區(qū)域范圍內(nèi)獲得到較大的跨導。因此,“叉指”形狀的器件成為本設計所采用的結構形式,如圖3。

  因為n溝道器件比p溝道器件具有更高的電荷遷移率,因此本設計是在p型硅襯底材料(100晶向,電阻率為8~12Ω


關鍵詞: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