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inux和s3C2440的GPC控制器設計
3.1 GPC算法
在GPC中,采用最小方差控制中使用的受控自回歸積分滑動平均模型(CARIMA)來描述被控對像,即
式中z-1是后移算子,表示后退1個采樣周期的相應量;A(z-1),B(z-1),C(z-1)為后移算子z-1的多項式。y(k)為系統(tǒng)輸出,u(k)為控制輸出。ξ(t)是均值為0、方差為0的白噪聲序列,表示一類隨機噪聲的影響。△為差分算子,且△=1-z-1。一般,令C(z-1)=1。為了便于研究,在不影響系統(tǒng)算法研究的前提下,令系統(tǒng)為SISO系統(tǒng)。GPC算法的目標函數中引入了控制增量加權參數,以增強系統(tǒng)的魯棒性。其目標函數為
其中,E為數學期望;ω(k十i)為輸人參考軌跡,N1、N2分別為優(yōu)化時域的初始值和終值,NU為控制時域,λ(j)為大于零的控制增量加權系數。廣義預測控制算法問題最終歸結為:通過遞推求解Diophanfine方程,求出最優(yōu)控制增量△U,使目標函數達到最小值。
3.2 MatIab仿真及生成目標代碼
RTW是Matlab提供的代碼自動生成工具,可使Simulink模型自動生成面向不同目標的代碼。目前通過Matlab/RTW可生成在PC、ARM等設備上運行的代碼,以及在Windows、Linux等系統(tǒng)上運行的可執(zhí)行文件。利用RTW自動生成代碼,可使工程師專注于系統(tǒng)設計和實現,減輕編程工作量,加快產品研發(fā)的速度。GPC算法的仿真和調試是在Matlab7.0環(huán)境下,利用MPC工具箱,編制了相應程序而實現。由于Matlab中,m語言無法直接移植到嵌入式控制器中,因此先要用simulink構建系統(tǒng)模型,然后再用Real-Time Workshop自動生成面向ARM平臺的C代碼。
利用RTW自動生成代碼的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Matlab的m語言編寫GPC算法程序,仿真通過后,封裝成Simulink仿真框圖,并建立GPC控制系統(tǒng)模型Model.mdl。
②在Simulink窗口中,選擇Simulink|Configuration Parameters選項,對solvet option、Data Import/Export等進行設置。
③選中Generate code only復選框,單擊build,代碼自動生成。
④整合底層驅動函數、用戶定義的函數以及自動生成的GPC程序,編譯生成目標文件。
從圖3可以看出,在伴有隨機擾動的二價系統(tǒng)中,基于GPC算法的控制器的超調量和調節(jié)時間都比較小,且上升時間快,表現出良好的動態(tài)性能和魯棒性。這和GPC算法多步預測、滾動優(yōu)化的特點是分不開的。本文引用地址:http://m.butianyuan.cn/article/163415.htm
結 語
本文成功構建了網絡化控制器節(jié)點的軟硬件平臺,并通過Matlab/RTW半實物仿真的方法,實現了GPC算法的快速移植,對網絡延遲進行了補償。該測控平臺應用范圍相當廣泛,適用于基于Ethernet的嵌入式Web控制器,滿足遠程實時控制需求,具有一定的應用前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