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走完故宮9371間房后,他又去哪兒了?

走完故宮9371間房后,他又去哪兒了?

發(fā)布人:中國科學報 時間:2021-08-15 來源:工程師 發(fā)布文章
作者 | 李蕓


多年前,單霽翔上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之時,曾穿著一雙老布鞋,走遍故宮9371間房屋。
退休后,單霽翔不僅自己穿著布鞋,還組建了一支“布鞋男團”,踏上文化遺產地的探訪之路,這便形成了熱播的電視節(jié)目《萬里走單騎——遺產里的中國》(以下簡稱《萬里走單騎》)。
近日,以文化遺產傳承、利用和保護的故事為經,以節(jié)目錄制的見聞和隨想為緯的圖書《萬里走單騎:老單日記》(以下簡稱《老單日記》)正式出版,本報記者就中國文化遺產的保護現(xiàn)狀和未來發(fā)展等問題采訪了單霽翔。
《中國科學報》:在7月25日的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以下簡稱“泉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56個世界遺產。您認為“泉州”的獨特價值和意義是什么? 
單霽翔:“泉州”有22個遺產點,其獨特價值在于這些遺址群體現(xiàn)了泉州在宋元時期(公元10~14世紀)作為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的活力,及其與中國腹地的緊密聯(lián)系。
泉州在亞洲海運貿易的重要時期蓬勃發(fā)展,遺產地包括多座宗教建筑,如始建于公元11世紀的清凈寺(中國最早的伊斯蘭建筑之一)、伊斯蘭教圣墓,以及大量考古遺跡,如行政建筑、具有重要商貿和防御意義的石碼頭、制瓷和冶鐵生產遺址、城市交通網道的構成元素、古橋、寶塔和碑文。
在公元10~14世紀的阿拉伯和西方文獻中,泉州被稱為刺桐。該遺產地還包括一座保留了部分原貌的元代寺廟,以及世界上僅存的摩尼石像。摩尼是摩尼教(又稱瑣羅亞斯德教)的創(chuàng)始人,該教約于公元6~7世紀傳入中國。
《中國科學報》:“泉州”曾在2018年申報世界遺產(以下簡稱申遺)未成功,實際上,在《老單日記》中也提到申遺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申遺難在何處?
單霽翔:世界遺產是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類財富,需要全世界的認可,因此成為世界遺產的項目無不經歷嚴格的程序和艱苦的努力,從申報到成功歷時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項目比比皆是。
但即使如此,申遺之路仍然不會是一帆風順的。
比如《老單日記》中提到的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就經歷了兩次申遺才成功,這次的“泉州”也是。
第一次的失利在于我們對遺產的價值研究不足,沒有找到它們真正的價值所在。
《中國科學報》:“泉州”申遺成功后,有17%的網友希望“大家到泉州旅游”,有14%的網友期待“到泉州打卡”。申遺成功勢必帶動旅游。在《老單日記》中您提到西遞、宏村旅游業(yè)發(fā)達,但有“過度商業(yè)化”的傾向。您認為旅游開發(fā)和傳統(tǒng)保護是一個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問題嗎? 
單霽翔:我們在拍攝《萬里走單騎》第一季的時候到過一處遺產地“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我們在古村落里看到申遺成功20年來,古村落里沒有發(fā)生拆毀傳統(tǒng)民居建筑、建設新樓房的現(xiàn)象,傳統(tǒng)村落的風貌和肌理得到完整保護,同時旅游也得到了發(fā)展,民眾生活得到改善。
當然,我們也看到一些傳統(tǒng)民居主人,把老宅出租給其他省份的經營人員,售賣與皖南文化沒有關系的商品,街巷出現(xiàn)過度商業(yè)化的情況。
當時我們就組織了一場辯論,題目是“旅游開發(fā)是不是傳統(tǒng)村落保護的靈丹妙****”。
很多人贊成,反方寥寥無幾。但是我就反對“靈丹妙****”四個字,我并不反對發(fā)展旅游,只是旅游并不是保護古村落的唯一路徑。
旅游之上是文化,堅守地域文化、保護傳統(tǒng)文化,再加上旅游發(fā)展的機遇,才是真正可持續(xù)的古村落保護之路。
《中國科學報》:從《老單日記》中得知很多有名的景點,比如鼓浪嶼2017年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西湖是2011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申遺的先后順序是如何考慮的? 
單霽翔:隨著我國申遺工作的逐年推進,各地越來越重視,所以就有了多達幾十項的申遺預備名單。
哪個項目能夠成為近期中國上報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推薦項目,關鍵看哪個項目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
出于保護文化多樣性的考慮,每個國家每年只能申報一項世界遺產,名額特別珍貴。
因此只有做好充分準備、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項目,才能優(yōu)先考慮推薦。
《中國科學報》:已經很有名的地方,還需要世界遺產的“認證”嗎?得到“認證”的意義是什么?
單霽翔:《老單日記》中記錄了嘉賓在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的一次交流。
嘉賓小馬認為景邁山古茶林在他心中已經是世界遺產了,沒有必要再去爭取那張證書。
這說明小馬認可了景邁山古茶林的遺產價值。
但只有通過申遺,景邁山古茶林的遺產價值才能得到彰顯,當?shù)孛癖姴拍苷J識到保護的重要性。
此外,不僅要保護古茶林,而且要把遺產價值講給全世界聽,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悠久的茶文化對世界的貢獻。
每一項申遺都要經歷嚴格的程序和艱苦的過程。
為了達到世界遺產的標準,就要在學術上研究文化價值、在規(guī)劃上保護歷史風貌。
申遺還要傾聽居住在遺產地的老百姓的意見,得到利益相關者的支持。
那就要解決居民切身的需要、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讓人們從遺產保護中獲得收益。
申遺成功之后還要常態(tài)化監(jiān)測,持續(xù)保護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
經歷這樣的過程后,城市風貌維護了、歷史建筑保護了、人居環(huán)境變好了、當?shù)鼐用袷芤媪?,這些又反過來塑造了居住在世界遺產區(qū)域的人們,使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下去、脈絡不會中斷。
這樣人與城市、保護與發(fā)展、功能與文化就能形成良性循環(huán),達到和諧統(tǒng)一。
我們曾經有過一段“申遺熱”,現(xiàn)在要用理性和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申遺,端正申遺目的,申遺不僅僅是為了發(fā)展旅游,更是為了保護與發(fā)展的綜合效益。
中國科學報》:《萬里走單騎》一共走訪了12個文化遺產地,其中有兩個是沒有收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一個是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一個是黃石礦冶工業(yè)遺產,為何對這兩個地方如此“厚愛”?
單霽翔:《萬里走單騎》第一季走了十處世界遺產地和兩處預備清單中的遺產地。
選預備清單中的遺產地,主要是希望通過節(jié)目推動它們的申遺工作。
這檔節(jié)目希望把遺產價值和遺產保護背后的那些不為人知的人和事,講給更多的人聽。
申遺成功的那些遺產地,它們的故事是歷史了;尚在申遺過程中的遺產地,故事是正在進行中的,更加鮮活。
之所以選擇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和黃石礦冶工業(yè)遺產,是因為這兩處遺產地的價值比較特殊。
景邁山古茶林是農業(yè)遺產,又是茶文化的代表。
世界三大飲料中,其它兩類都有相關遺產項目成為世界遺產,茶文化的項目還沒有進入世界遺產,這是一個空白。
黃石是工業(yè)遺產,有著爐火三千年不滅的歷史,在我國近代化進程中,黃石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被稱為我國的工業(yè)“糧倉”。
沒有那些年波瀾壯闊的工業(yè)化進程,也不會有經濟騰飛、民族復興的今天。
我國目前還沒有工業(yè)遺產成為世界遺產,這是個遺憾。
《中國科學報》:您多次提到要讓世界遺產成為“活態(tài)”的遺產,世界遺產“活在當下”有什么樣的具體表現(xiàn)? 
單霽翔:“活在當下”,就是要讓世界遺產健康地、有尊嚴地走進人們的社會生活。
文化遺產是社會公共的財富,不要把它們封閉在博物館里、鎖在圍墻里,因為創(chuàng)造文化遺產的是社會公眾。
故宮也是世界遺產,我在故宮博物院就深切體會到,把修繕好的木結構古建筑鎖起來,它糟朽得更快。
把它修繕好了,賦予它新的功能,它反倒更健康。
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文化遺產數(shù)量非常龐大,而保護修繕這些文化遺產的工作人員非常有限,不可能照顧到所有細節(jié)。
另外,在文化遺產活化利用的當代,文化遺產保護不能再是政府和文物部門的專利,而是億萬民眾都能參與的事業(yè)。
我們要給予普通民眾更多的文化遺產保護的知情權、參與權、監(jiān)督權和受益權,讓普通民眾從文化遺產中吸取智慧和營養(yǎng)。
實際上,文化遺產已經走進千家萬戶的社會生活,人們居住的街道、工作的地點都可能是要保護的對象。
只有人們感受到文化遺產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意義,文化遺產才有尊嚴,才能成為促進社會發(fā)展的積極力量,惠及更多的民眾;民眾享受文化遺產帶來的品質生活,就有動力加入到文化遺產保護的行列,形成良性循環(huán)。
 延伸閱讀
這些“遺產”你知道嗎
作者 | 單霽翔
世界遺產是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文化或自然遺產。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72年訂立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并建立了《世界遺產名錄》。
文化遺產是指具有歷史、美學、考古、科學、民族學或人類學價值的紀念碑、建筑物和遺址。
文化遺產分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自然遺產是指具有突出的物質、生物或地質特征,也包括受威脅物種的棲息地,以及具有科學、環(huán)境或美學價值的地區(qū)。
混合遺產是指遺產項目既符合文化遺產的標準,又符合自然遺產的標準,具有文化和自然雙重價值。國內也稱為文化與自然雙遺產。
1987年,我國“泰山”項目申報世界遺產時,主要是申報自然遺產類型,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經過考察,高度認可了“泰山”同時具有兩種遺產價值,在世界上開創(chuàng)了“混合遺產”的新類型。
物質文化遺產又稱有形文化遺產,包括具有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的古跡、建筑群、遺址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其為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形式,以及與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科學報》 (2021-08-12 第6版 讀書 原標題為《單霽翔:讓世界遺產“活在當下”》)
編輯 | 趙路
排版 | 郭剛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fā)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文物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