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光電顯示 > 設計應用 > LED照明產(chǎn)品的散熱技術分析

LED照明產(chǎn)品的散熱技術分析

作者: 時間:2011-07-22 來源:網(wǎng)絡 收藏

LED 照明應用趨勢及散熱問題由于固態(tài)光源(Solid State Lighting)技術不斷進步,使近年來LED 的發(fā)光效率提升,逐漸能取代傳統(tǒng)光源,目前發(fā)光效率已追過白熾燈及鹵素燈而持續(xù)向上成長,如圖1所示。而一些公司更已開發(fā)出效率突破100lm/W 的LED 元件,這也使得LED 的照明應用越來越廣,不但已開始應用于室內(nèi)及戶外照明、手機背光模組及汽車方向燈等,更看好在高瓦數(shù)的投射燈及路燈等強光照明、大尺寸背光模組以及汽車頭燈等的應用。由于擁有省電、環(huán)保及壽命長等優(yōu)點,更使未來以LED 光源為主流的趨勢越趨明顯。

LED照明產(chǎn)品的散熱技術分析

圖1 LED 發(fā)光效率趨勢比較

為了讓LED 發(fā)更亮的光而需要輸入更高的功率,然而目前光電轉換效率(Wall-Plug-Efficiency; WPE)值仍然有限,一般僅有約15~25% 的輸入功率成為光,其馀則會轉換成熱能。由于LED晶片面積很小(~1mm2),因此使單位面積的發(fā)熱量(發(fā)熱密度)非常高,甚至較一般的 IC 元件更為嚴重,也使得LED 晶片的接面溫度(Junction Temperature)大為提升,容易造成過熱問題。過高的晶片接面溫度會使LED 的發(fā)光亮度降低,其中以紅光的衰減最為明顯。也會造成LED 的波長偏移而影響演色性,更會造成LED 可靠度的大幅降低,如圖2所示,因此散熱技術已成為目前LED 技術發(fā)展的瓶頸。

元件壽命和晶片溫度的關系

圖2 元件壽命和晶片溫度的關系

因此散熱設計的挑戰(zhàn)較大,必須從晶片層級、封裝層級、PCB 層級到系統(tǒng)模組層級,都要非常重視散熱設計,并尋求最佳的散熱方桉。對于LED 照明產(chǎn)品而言,由于系統(tǒng)端的散熱限制較大,因此其它層級的散熱需求就更明顯。

對于LED 熱傳問題,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就是利用熱阻網(wǎng)路進行分析。也就是將LED 由晶片熱源到環(huán)境溫度的主要散熱路徑建構熱阻網(wǎng)路,如圖3所示,然后分析各熱阻值的特性及大小,如此可以推算理想狀況時的晶片溫度,并針對熱阻網(wǎng)路各部分下對策以降低熱阻值。需注意的是,圖3是就Chip Level 、Package Level 、Board Level 及System Level 組成的熱阻網(wǎng)路。實際分析時可依據(jù)系統(tǒng)結構組成更詳細的熱阻網(wǎng)路,例如考慮Die Attach 材料及Solder 等介面材料之熱阻,或是散熱模組結構之熱阻值。

LED照明產(chǎn)品的散熱技術分析

圖3 LED 散熱路徑及熱阻網(wǎng)路

Chip Level 、Package Level 和PCB Level 的散熱設計

由于LED 晶片的Sapphire 基板導熱特性較差,會造成圖3之熱阻值Rjs 過高,因此改善方式必須用高導熱的材料如銅取代Sapphire ,或是采用覆晶方式將基板移開熱傳路徑,以降低熱阻值。

目前在晶片到封裝層級性能較佳的散熱設計,包括共融合金基板及覆晶形式等設計,使熱更容易從晶片傳到封裝中。而增加晶片尺寸以降低發(fā)熱密度也是可行的方向。在封裝散熱設計技術上,利用高導熱金屬(Al, Cu..)的散熱座,如圖4所示,及高導熱陶瓷基板(AlN, SiC...)等設計則可將晶片的熱迅速擴散,有效降低封裝熱阻值Rsc 。在PCB 層級的散熱設計上,和傳統(tǒng)PCB 不同的地方主要是由于LED 發(fā)熱密度太大,傳統(tǒng)FR4+ 銅箔層的散熱能力有限,因此需要藉由較厚的金屬層以降低擴散熱阻(Spreading Resistance),此種結構稱為MCPCB (Metal Core PCB)。

MCPCB的基本結構如圖5所示,包括較厚的金屬層、介電層及銅箔層??蓪⒎庋b的熱進一步擴散并迅速傳到系統(tǒng)模組的散熱元件,以縮小熱阻值 Rcb。

LED照明產(chǎn)品的散熱技術分析

圖4 之封裝結構及Heat Slug 結構

LED照明產(chǎn)品的散熱技術分析

圖5 MCPCB 結構圖

為了降低元件熱阻值,目前一些設計採用Chip-on-board 的設計,直接將LED 晶片設計在MCPCB 上,而減少封裝材料及Solder 界面材料的熱阻值,因此提升散熱效果,目前許多公司的產(chǎn)品也採用此種設計方式(Lamina Inc., Citizen Inc., OSRAM Inc, Avago Technologies...)。然而,此種設計增加了光學設計的困難及造成製程可靠度問題,設計上較為複雜。

散熱模組的散熱設計

圖6是一種LED 燈具的結構及其較完整的熱阻網(wǎng)路相對關系圖,透過熱阻網(wǎng)路的建構及計算,可以了解模組各部份的散熱情形,以進行溫度計算評估或是散熱對策設計。LED 模組的散熱設計在PackageLevel 及Board Level 以傳導為主,因此如何縮短散熱路徑、提升熱傳導率以及傳熱面積是主要重點,而在System Level 則是以對流及輻射方式為主,由于LED 壽命高及低成本的要求,因此不需風扇被動形式的自然對流,是成本最低及可靠度最高的散熱方式,而以各階層的熱阻值在熱阻網(wǎng)路所佔的比例來看,由于自然對流散熱能力有限,因此由散熱模組散到空氣中的熱阻一般都佔了較重的比例。

LED照明產(chǎn)品的散熱技術分析

圖6 LED 燈具之熱阻網(wǎng)路

和電子產(chǎn)品不同的是,一般電子產(chǎn)品系統(tǒng)有通風口,因此PCB 可透過對流及輻射傳熱到空氣,而LED 照明產(chǎn)品許多是密閉的,因此限制了元件的散熱能力。由于散熱模組帶走熱的能力和散熱設計方式有很大關係,如何提升與空氣接觸面積、提升對流係數(shù)或是增加輻射熱傳效果是主要設計方向。在照明應用時,由于一些機構如接頭甚至外型等須符合傳統(tǒng)燈具規(guī)格(如MR16),以及重量的要求,因此更進一步限制了散熱結構的設計,造成散熱的挑戰(zhàn),也使在散熱設計時需要更為注意最佳化的設計。

新散熱技術的應用

一些新的技術也開始應用于LED 照明,如利用合成式噴流(Synthetic Jet)原理製作的PAR-38 LED Lamp。和風扇不同的是此設計利用膜片震盪,壓縮空氣通過噴嘴,利用一次噴流造成的負壓推動中心噴流而增加流體流速,散熱效能較傳統(tǒng)風扇散熱方式高。由于不需風扇,因此可靠度提升,而噪音也小。利用日冕放電(Corona Discharge)原理製作的電流力幫浦(Electro-aerodynamic Pumping)為動力的固態(tài)風扇,利用帶電離子的迅速移動產(chǎn)生對流,具有高風量的優(yōu)點,同時功耗降低及提升可靠度,如圖十八所示。工研院電光所利用熱電元件作為LED 元件散熱應用并實際整合于LED 模組封裝,利用固態(tài)的熱電冷卻原理(Peltier Effect)降低LED 晶片溫度,結果顯示熱電元件可大幅降低元件熱阻值,并提升發(fā)光亮度,如圖7所示。

LED照明產(chǎn)品的散熱技術分析

圖7 整合熱電元件之LED 散熱設計

固態(tài)風扇

圖8 固態(tài)風扇

此外也研究利用壓電風扇等散熱技術,進行高功率LED 散熱設計。而高散熱能力的微流道散熱能力可達500W,而微噴流的設計散熱能力也可達200W 以上,其應用在未來值得重視。除了應用新的散熱技術,新的散熱材料也開始應用于LED 照明散熱,例如可射出成型的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