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組合管件對內錐流量計性能的影響
圖3 實驗裝置
管道直徑100mm,定義為1D。標準中默認的彎頭為90°彎頭,曲率半徑150mm。本實驗中彎頭符合GB/T12459—2005標準,同樣為DN100長半徑90°彎頭,曲率半徑為150mm,法蘭焊接形式為對焊。表1給出實驗方案設計(DN100,實驗介質:常溫常壓氣體),對應不同前置管段和不同管件組合。其中,“○”表示實驗用直管段長度。符號“D”表示管道內徑。如5D表示內錐流量計活孔板上游端面距離管件法蘭端面的長度為5D。
以基準實驗作為參考基準?;鶞蕦嶒炃爸惫芏伍L50D,后直管段長3D,管道內流體流動為充分發(fā)展的湍流狀態(tài)。前期大量文獻表明,前直管段長度達到50D時,可以認為流場已經充分發(fā)展。同時,后直管段達到3D,不會影響內錐流量計流出系數(shù)。所有實驗管件上游直管段長10D。
表1 實驗方案設計
3.1 基準實驗
內錐流量計基準實驗結果如圖4所示。從基準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流出系數(shù)C基本穩(wěn)定在0.93~0.95之間。
圖4 基準實驗結果
90°彎頭是一種比較簡單的管件,它只改變流動方向,對流場不產生收縮作用。但流動介質流過單彎頭以后,在管道橫截面上形成2個對稱的渦流,如圖5所示。這樣的渦流對流場影響非常劇烈,需要很長前直管段的充分發(fā)展才能將該影響消除。所以,單彎頭對前直管段的長度要求相對較高。
圖5 90°彎頭后的雙渦流
各管件實驗流出系數(shù)與基準實驗流出系數(shù)的相對誤差如圖6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各組合管件對流出系數(shù)的影響均不大。最大相對誤差不超過0.6%。說明內錐流量計具有很好的抗流場擾動性能。從圖中可以看出:2種管件組合使相對誤差隨前直管段的減小而單調增大,但在全孔球閥+漸縮管的結果中,相對誤差在前直管段長度小于3D后出現(xiàn)隨前直管段長度的減小而減小的趨勢。該現(xiàn)象在仿真實驗中同樣存在。以全孔球閥+90°彎頭的仿真實驗結果為例,如圖7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在前直管段長度為4D附近,相對誤差隨前直管段長度減小而減小的趨勢發(fā)生變化。在前直管段長度小于4D后,相對誤差隨前直管段長度的減小而增大。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因為單彎頭后部流場復雜,除了在彎頭方向上出現(xiàn)流場偏移外,管道中還存在二次渦流。而流場中錐體對流動介質的擠壓效果,會因其自身特殊的的幾何形狀,而受流場中軸向渦流的影響。同時環(huán)狀流動區(qū)域內部流場情況復雜,導致其對后取壓孔的取壓影響并不像其他節(jié)流式流量計一樣存在單調變化的規(guī)律。
差壓式流量計相關文章:差壓式流量計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