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yè)界動態(tài) > 3G專利談判陷入泥淖 幕后撲朔迷離

3G專利談判陷入泥淖 幕后撲朔迷離

作者: 時間:2005-04-15 來源: 收藏
    近日,某媒體的一篇名為《專利談判遇阻 高通WCDMA專利費率成絆腳石》的報道再次將專利談判置于前臺。信息產業(yè)部電信研究院牽頭組織的中國WCDMA專利談判已經進行一年有余,雖然一直處于秘密狀態(tài),但中國牌照一直遲遲不發(fā),已有人將此歸罪于陷于泥淖的3G專利談判。

  3G專利談判為何遇阻?高通到底是不是專利費率降低的絆腳石?高通之外是否還有真正的元兇?《通訊世界》記者日前與美國某咨詢公司負責中國專利研究的一位分析師進行了深入交流,由于內容比較敏感,因此所有采訪人都采用匿名形式。

  電信研究院的尷尬

  雖然中國表面上在3G問題上按兵不動,但事實上政府早在2002年之前就已經開始相關決策的研究。由于專利問題異常突出,因此自2002年底起,信息產業(yè)部就組織了對WCDMA、CDMA2000和TD-SCDMA的專利評估工作。評估的結果并不令人吃驚,三種標準中國內廠商的專利都很少,大部分專利都掌握在國外廠商手中。

  為了對未來的3G做準備,中國政府委托信息產業(yè)部電信研究院自2004年1月開始與國外廠商進行專利費率的談判?!皬恼勁幸婚_始就名不正言不順,由政府委托一個事業(yè)單位代替企業(yè)進行專利談判在國外聽起來非?;!边@位分析師指出。

  按照慣例,專利談判都是兩個企業(yè)之間互相交涉確定交叉許可的專利數(shù)量和費率。如中國的華為,早在2002年就與愛立信和諾基亞等國外廠商達成了交叉許可協(xié)議。目前,華為已經在阿聯(lián)酋、毛里求斯、馬來西亞和荷蘭等地開始建設WCDMA網絡,如果沒有當初的專利交叉許可,很難想象會有如今的3G國際化成果。

  該分析師透露,電信研究院由于沒有實際的企業(yè)運作經驗,因此在專利談判上顯得頗為尷尬。例如國內廠商在專利工作上基礎層次不一,當某廠商要出8%的專利費率時,電信研究院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回應?!熬拖裎覀冑I衣服,當賣家出價時,如果我們不知道衣服的價值,很難討價還價。如果要高了,如何向國內廠商交代?而如果要低了,豈不是暴露出自己的無知?”

  高通為何成眾矢之的?

  這位分析師認為,之所以高通在這次談判中成為眾矢之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首先高通在三種3G標準中所擁有的專利都不能回避,其次是高通特殊的專利授權商業(yè)模式,很容易使其遭受暗算,暴露在明處。

  眾所周知,高通是CDMA技術的創(chuàng)始者,而三種3G標準都基于CDMA擴頻技術也是不爭的事實。雖然高通在三種技術標準中幾乎都不是專利數(shù)量最多的持有者,但勿庸置疑核心專利都不可能脫離高通?!八^核心專利就是從事商業(yè)活動不能繞過的專利,在這一點上高通無疑誰都繞不過?!?

  其次,高通不像摩托羅拉、愛立信等生產設備的廠商,其重要的一個商業(yè)模式就是進行專利的授權。言外之意就是說無論三星、LG等手機廠商,還是愛立信、華為等系統(tǒng)廠商都必須向高通支付專利授權費。這種商業(yè)模式使得高通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因為高通所有被授權者們都希望能夠降低費率。而且,高通的專利費用除了明白說清楚之外沒有其它的藏匿途徑,而其他設備公司可以用設備的費用掩藏收費。

  然而,高通是否真的是WCDMA專利費率降低的絆腳石乃至中國3G發(fā)展的阻礙呢?該分析師認為,高通的專利授權雖然非常獨特而重要,但其在公司收入中所占比例并不高。如高通的收入組成中,芯片設計和銷售才是高通收入的重中之重,專利授權獲得的收入只占27%,而且這些收入還是從全球120多家廠商收取的,平攤在每一個廠商上的負擔并不突出。

  而且,高通專利授權商業(yè)模式并不只是坐地收錢,其精髓是“合作伙伴的成功才是高通的成功”。由于無論芯片還是專利收入都與合作伙伴的成功息息相關,因此高通近年來一直堅持的策略就是促進行業(yè)的發(fā)展和合作伙伴的成功。因此說高通阻礙中國3G的進步并不正確,相反,高通巴不得中國立刻上3G。

  妥協(xié)恐難發(fā)生

  中國的3G落后于世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目前陷于泥淖的3G專利談判能否盡快走出困境呢?該分析師認為非常困難。目前高通被揪出來做替罪羊非常蹊蹺,不排除是其他國外廠商利用其來壓高通降低核心專利費率。而這些廠商不一定是真的降低費率,或者說只是一種談判的技巧而已。

  由于專利費率遵循片面最惠協(xié)議,這意味著如果高通在中國降低費率,那么其他所有廠商與高通的專利費率都要做同樣的降低。當然,高通在世界其他地方也面臨市場風險,如高通為了促進中國CDMA產業(yè)的發(fā)展,對在中國國內銷售的CDMA手機僅征收2.65%的專利費率,而在韓國同樣的費率卻高達5.25%,這已經引起了韓國手機廠商的抱怨,有的甚至拒絕支付專利費。

  電信研究院的尷尬,高通的極大壓力,其他國外廠商的集體默契,以及國內廠商進軍3G的迫切……在當下的中國構成了一副特別的場景。如果再不由企業(yè)主導3G專利談判,或者這個談判一再拖延,無論是中國的系統(tǒng)廠商還是手機廠商都將錯失進軍3G或者國際化市場拓展的機遇。 


關鍵詞: 3G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