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解耦的感知偏差小于2.8%,浙大團隊制備觸覺磁感器件,實現(xiàn)媲美人類皮膚感知維度的感知能力
Warning: file_get_contents(): SSL: connection timeout in /var/www/html/www.edw.com.cn/www/rootapp/controllersspace/ArticlesmanageController.php on line 270 Warning: file_get_contents(): Failed to enable crypto in /var/www/html/www.edw.com.cn/www/rootapp/controllersspace/ArticlesmanageController.php on line 270 Warning: file_get_contents(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JJtKEey0hPa8j3FCXrceG0YtkfVp6VLWdSwFmz2Wob1K6voAphhRJhJQoXQo7wDzpZpbhV7uUo7MvnoWZRrr2w/640?wx_fmt=pn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failed to open stream: operation failed in /var/www/html/www.edw.com.cn/www/rootapp/controllersspace/ArticlesmanageController.php on line 270
近日,浙江大學趙朋教授團隊開發(fā)了一種具有三維力解耦感知能力的新型柔性觸覺磁感知器件,通過建立三維力-磁場解耦理論模型,提出柔性磁體向心磁化設計方案與折疊充磁制備方法,使該柔性感知器件兼具較好的穩(wěn)定性和可重復性。![圖片](http://editerupload.eepw.com.cn/fetch/202402/47325cd59735f462c8843fb793e1f75e.png)
通過此,只需依靠單霍爾傳感器,就能針對空間三維力實現(xiàn)解耦感知。同時,他們還對傳感器進行分體式設計,借此展示了磁場感知的無線傳輸特點。
總的來說,和其他觸覺傳感器不同的是,該團隊僅使用一個霍爾傳感單元,就實現(xiàn)了混合三維力的精確感知,并且無需內(nèi)嵌任何電路。
這為磁觸覺傳感器領域帶來了重要進展,不僅提高了器件性能,也拓寬了器件應用范圍。
就具體應用來說:
其一,可以將這款觸覺傳感器用于機器人的機械臂和機械手,以為其提供三維力的觸覺感知能力,從而提高人工智能的智能化程度。
同時,它能真正地為機器人提供媲美人類皮膚感知維度的感知能力。
其二,可以將這款觸覺傳感器用于人機接口,通過感知人的作用力來控制機器人。
其三,可以將這款觸覺傳感器用于密封環(huán)境下的信息感知,例如用于水下流場的分體式感知。
憑借磁場的無線傳輸,可以將傳感器在艙內(nèi)和艙外進行分體,然后安裝感知層和霍爾傳感器,從而以無線的方式感知艙外的流場和流速等信息。
這不僅能極大提高水下艙體的密封性,也能促進深海等極端環(huán)境下的智能機器人的發(fā)展。
![圖片](http://editerupload.eepw.com.cn/fetch/202402/71263fd189939a6ef6c820f6cbeaec7f.png)
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人類生成了許多功能感覺器官,從而能夠感知周圍環(huán)境和獵物,進而讓生存能力得以提高。
對于人類來說,最重要的感覺之一便是對于三維機械力的觸覺感知能力,這一感知能力讓人類和部分動物得以操作一些精細任務,從而能夠成為優(yōu)秀的捕食者。
隨著算法、材料和制造等技術的不斷進步,不少學者仿照人體皮膚和魚類側(cè)線等生物感受器,開發(fā)了多種人造觸覺傳感器,增加了機器人的交互性、適應性和智能性。
目前,大多數(shù)研究專注于實現(xiàn)傳感器的高精度感知和高響應速度。就多維感知領域而言,大多數(shù)研究都圍繞機械陣列結(jié)構開展,但是這會給設計和裝配帶來一定難度。
整體來看在感知維度上,已有傳感器存在一定的缺失,導致難以真正地實現(xiàn)人體皮膚的感知功能。
比如,當傳感器面對三維力信號的時候,往往會出現(xiàn)信號干擾的問題(即信號耦合)。
這就好像一個人能聽懂英語、也能聽懂漢語。但是,如果同時聽到英語和漢語,就很難將這兩種語言信息進行單獨的解析。
力傳感也是這樣,即不同方向的力會產(chǎn)生耦合信號。這時,如何將這些力信號準確地分解出來?
![圖片](http://editerupload.eepw.com.cn/fetch/202402/415fc4d66c38247e8cb2af98490c76f7.png)
對于當前柔性觸覺傳感器來說,當它在檢測多個方向的力時,需要在三軸方向分別布置一個力傳感器。
然后,通過設計相關的算法,將三個方向的力信號進行解耦(即算法解耦)。當然,也可以采用精巧的結(jié)構設計,讓三個方向上的力感知互不影響(即結(jié)構解耦)。
但是,這兩種方案都是基于電信號的傳遞,而精細的結(jié)構和電路設計會不可避免地增加傳感器復雜度,因此會增加制造難度與周期。
那么,能否繞開這些設計,用更輕巧的方法實現(xiàn)力的感知?
因此,課題組開始思考:能否利用磁場信號來對力進行感知?也就是把一個柔性磁鐵做成力感知層,在它的下方放置一個三維磁場傳感器。
這時,有了磁場信號就能計算柔性磁鐵的在力作用之下的移動,從而算出力的大小。
同時,基于磁場感知的觸覺傳感器,在物理魯棒性和多維感知上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
由于磁場無線傳輸?shù)拇嬖?,因此受力感知的部分無需包覆任何線纜或剛性器件,故可以擺脫對于引線的依賴,從而實現(xiàn)感知層與信號接收器的無線安置,借此大大增加傳感器的靈活性。
在柔性磁體的加持之下,受力部分是完全柔性的,具有極強的物理魯棒性和穩(wěn)定性。
作為一種需要頻繁接受力和接受沖擊的器件,觸覺傳感器的內(nèi)部采用既復雜、又精細的電路與結(jié)構,因此會極大降低傳感器的魯棒性。
而對于人造觸覺傳感器來說,盡管它里面的電路非常精細,但是并不會像人體末梢神經(jīng)一樣具備自修復功能。所以,目前僅具備復雜陣列與機械結(jié)構的觸覺傳感器,很難得到大范圍的應用。
隨著磁場傳感器的發(fā)展,霍爾傳感器已能憑借較小的體積,來感知空間內(nèi)的磁場矢量。
因此,相比傳統(tǒng)的電觸覺傳感器,現(xiàn)有的霍爾傳感器可以獲取更多信息,從而具備感知多維力的可能。
此前,學界已經(jīng)提出不少多維感知的方案,然而大都通過多點擬合和機器學習等方法實現(xiàn)。
不僅標定過程十分復雜,而且一旦磁體的初始位置發(fā)生偏移,多維感知立馬就會失效,這極大限制了器件的批量生產(chǎn)和應用。在此基礎之上,課題組開展了本次研究。
![圖片](http://editerupload.eepw.com.cn/fetch/202402/b3d697f53906799e3cdb489bc0d60637.png)
![圖片](http://editerupload.eepw.com.cn/fetch/202402/3035890e43ed08e36d69c87cedad0ec3.png)
此前,該課題組一直在做磁操控的相關研究,即利用外部變化的磁場去控制磁軟體結(jié)構運動。
那么,能否反其道而行之,利用磁軟體結(jié)構所產(chǎn)生的磁場變化,將運動信息反演出來?
當時,他們只是希望在磁傳感方面有所拓展,即基于磁信號的力感知,賦予機械臂以觸覺感知的能力。
后來,他們使用數(shù)據(jù)擬合的方式實現(xiàn)了二維力的單獨感知,并在 3D 打印的機械臂上實現(xiàn)了不同尺寸物體的分揀。
該團隊的戴煌哲同學是本次研究的主要負責人之一。當他進入研究生階段之后,張承謙希望培養(yǎng)他的科研素養(yǎng)。
于是,他們又在磁觸覺傳感器領域深入挖掘,借此發(fā)現(xiàn)多維力感知是磁觸覺傳感器的一個巨大優(yōu)勢。
對于一般感知方式來說,它只能感知到一維電信號。而磁觸覺傳感器中的三維霍爾傳感器可以獲取三維的磁場信號。
同時,本次使用的磁膜磁化方式是向心對稱的,于是他們提出了三維力解耦感知的設想。
為了驗證上述設想,起初他們打算通過建立磁膜周圍的三維磁場分布模型,然后反解得到三軸位移的磁場表達式,以此來實現(xiàn)三維解耦。
盡管磁場分布的建模比較順利,但在實操中他們發(fā)現(xiàn)相關公式極其復雜,而且反解難度也非常大。因此他們決定從磁化方式入手,尋找易于反解的磁化分布模型。
2022 年冬天,在世界杯剛剛結(jié)束的那段日子,張承謙在家里推算了 7 天之久,在嘗試多種磁化分布方法之后,他終于找到了理想的磁極分布:平面正交正弦磁化。
在這種磁極分布方式之中,對于柔性磁體內(nèi)部的不同位置來說,它們的磁極方向、磁極大小均不相同,因此制備難度較大。
后來,他和團隊使用折紙方式來對柔性磁體進行磁化,從而讓柔性磁體具備向心對稱的特征。
仿真結(jié)果和實驗結(jié)果證明:通過這種方法制備的向心對稱樣品,依舊具有極高的解耦性能,并且所制備的柔性磁體非常穩(wěn)定。
為了確保解耦性能,他們還對向心對稱的磁化分布和解耦公式進行推導和優(yōu)化,讓三維解耦的感知偏差均小于 2.8%。
![圖片](http://editerupload.eepw.com.cn/fetch/202402/7468ab62d0bba5afea4397bf470ca0be.png)
而在做船只導航的 Demo 時,他們打算做船只的運動路徑感知,但是一直找不到合適的“船”。
后來,戴煌哲找到一只釣魚用的打窩船。但是,船體比較大,一時找不到試驗場地。后來,他發(fā)現(xiàn)學校正好有一個廢棄的露天游泳池,于是就在這里做實驗。
同時,盡管本次工作的研究過程比較順利,但是投稿過程非常不順。在第一輪投稿中,雖然課題組也給出了完備的實驗結(jié)果和仿真結(jié)果,但是審稿人一直質(zhì)疑三維解耦的可行性。
而在第二輪投稿中,為了進一步證實器件性能,他們將商用三維力傳感器與磁觸覺傳感器的性能加以直接對比,借此說服了審稿人。
同時,他們還對解耦原理進行了完整的梳理,更加系統(tǒng)性地闡述了三維解耦的實現(xiàn)方式。
![圖片](http://editerupload.eepw.com.cn/fetch/202402/8171171dda418647da7a7f6a09cbff9a.png)
最終,相關論文以《具有 3D 力解耦功能的分體式磁性軟觸覺傳感器》(Split-Type Magnetic Soft Tactile Sensor with 3D Force Decoupling)發(fā)在 Advanced Materials[1]。
戴煌哲是第一作者,張承謙擔任共同一作兼共同通訊,浙江大學教授趙朋擔任共同通訊作者。
![圖片](http://editerupload.eepw.com.cn/fetch/202402/f5899a6fae3c77849576568c3e13f3f1.png)
后續(xù),他們將開展三方面的研究。
其一,目前的樣機尺寸依舊偏大,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微型化,以及開展陣列化、像素化的感知應用研究。
其二,目前的感知單元只能感知平動磁膜的三軸空間位置,雖然他們在論文補充信息中,已經(jīng)討論過磁膜傾斜與磁膜扭轉(zhuǎn)對于磁膜位置感知的影響。
但是,對于磁膜本身的傾斜姿態(tài)和扭轉(zhuǎn)角度等更多運動維度信息的感知,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方向。
其三,針對感知單元在水下流場信息感知上的應用,他們也將開展更多研究,希望在這種感知原理的加持之下,能讓水下機器人實現(xiàn)對于周圍流場信息的感知。
排版:羅以
*博客內(nèi)容為網(wǎng)友個人發(fā)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