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廠全球報虧 國內5、6代線面臨危局
——
“今年上半年我國平板電視銷售量達到211萬臺,其中液晶電視占據60%的市場份額?!?月8日,當中國家電市場聯(lián)合調研課題組主任陸刃波在青島舉辦的“2006年國際消費電子產業(yè)發(fā)展論壇”上宣布上述消息時,國內液晶電視產業(yè)卻高興不起來——上游面板廠商二季度大多出現(xiàn)了虧損。
分析師預測,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液晶面板供應商LG-飛利浦第二季度將虧損3064億韓元(合3.24億美元),而其去年同期和今年第一季度的利潤則分別為411億韓元和475億韓元。此外,臺灣面板廠商友達光電和奇美也預測第二季度將出現(xiàn)虧損。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37英寸以上大尺寸液晶屏的利潤空間仍然很大,韓國和臺灣廠商已因此開始調整產業(yè)結構,對利潤空間大大縮小的5代、6代線進行減產——而這正是目前國內液晶屏廠商大舉上馬的領域。
6代線庫存之危
去年,當液晶電視的全球銷量達到1670萬臺時,幾乎所有的面板廠商都樂觀地預測,2006年全球液晶電視的銷量將達到5000萬-5500萬臺。目前看來,這種預期并不準確。
Display Search的一項調查顯示,今年一季度,全球液晶電視發(fā)貨量為740萬臺,全年出貨量應該不超過4800萬臺。此外,甚至有機構預測,今年液晶電視的全球銷量可能只有4000萬臺,這將直接導致近1500萬片液晶面板的庫存增長。
創(chuàng)維集團總裁張學斌表示,2005年我國液晶電視的快速增長以及2006年北美等地區(qū)液晶電視的增長勢頭,使面板生產廠家過分樂觀地估計了世界杯以及黃金周等的消費拉動,但實際上拉動平平,也使得第二季度新增的產能造成庫存積壓。
其中,去年在第6代線上開工很足的LG-飛利浦、友達、奇美的問題最為嚴重。為了解決庫存問題,降價成為最為重要的手段,這直接導致了這些企業(yè)第二季度的虧損。
奇美電子電視面板處處長陳立宜表示,目前32英寸液晶電視機用面板的平均售價已經降到了400美元以下,很快37英寸價格可能降到520美元,逼近一級廠商的生產成本,而且今年年內都不太可能會出現(xiàn)價格反彈。
不過,信息產業(yè)部第三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劉全恩對記者表示,液晶面板的過剩主要出現(xiàn)在電腦顯示器、筆記本電腦用面板以及32英寸以下的中小屏幕液晶電視領域,37英寸以上的液晶電視面板依然供不應求。
Display Search最新的調查顯示,今年全球液晶電視面板交付量中40英寸和42英寸的比重將超過10%,其中三星-索尼液晶屏將交付310萬塊40英寸屏,LG-飛利浦將交付180萬塊42英寸屏,而這些大屏的利潤空間依然很大。
國內5代、6代線困境
事實上,在整體出現(xiàn)虧損的情況下,LG-飛利浦已經開始考慮調整產業(yè)結構,對利潤空間大大縮小的5代、6代線進行減產。另外,據Display Search的調查數據,友達光電和奇美將減產10%-15%,LG-飛利浦將減產10%。
目前,在國內液晶屏產業(yè),京東方、上廣電NEC和龍騰光電已經分別在北京、上海和昆山建有第5代液晶屏生產線。
另外,據深圳聚龍光電有關人士7月10日向本報記者透露,深圳聚龍光電的第6代液晶屏生產線將在今年年底開始興建,預計到2008年下半年投產,主要生產32英寸、37英寸液晶面板。
有專家認為,到2008年,三星-索尼和夏普的8代線將開始量產,LG-飛利浦、友達光電、奇美的7代線產量將和現(xiàn)在的6代線差不多,那么屆時,5代、6代線的利潤空間“基本上已經沒有了”。
劉全恩認為,說到底,液晶屏并不是所謂的核心技術,它也只是核心專利技術的集成。事實上,三星、LG-飛利浦這樣的企業(yè)也要受到上游(比如,康寧、電氣銷子等玻璃基板商,以及3M這樣的偏光片壟斷企業(yè))的技術和價格的制約。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內企業(yè)應該先從終端制造做起,適當考慮通過合作的方式來進入這一領域,“單槍匹馬是很危險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