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汽車傳動系的布置形式及其優(yōu)缺點
汽車傳動系的基本功是將發(fā)動機發(fā)出的動力傳給汽車的驅動車輪,產生驅動力,使汽車能在一定速度上行駛。 汽車傳動系具有減速、變速、倒車、中斷動力、輪間差速和軸間差速等功能,與發(fā)動機配合工作,能保證汽車在各種工況條件下的正常行駛,并具有良好的動力性和經濟性。汽車傳動系分為機械式、液力式、電力式。本文介紹這三種汽車傳動系的布置形式及其優(yōu)缺點。
本文引用地址:http://m.butianyuan.cn/article/196382.htm汽車傳動系的布置形式及其優(yōu)缺點
一、機械式傳動系的布置形式
FR:前置后驅—發(fā)動機前置、后輪驅動
主要應用在載貨汽車上、部分轎車和客車也有應用。
優(yōu)點:維修發(fā)動機方便,離合器,變速器的操縱機構簡單,前后輪的軸荷分配較為合理。
缺點:需要一根較長的傳動軸,這不僅增加了整車質量,還影響汽車傳動系統(tǒng)的效率。
應用:載貨汽車,部分轎車和客車。如紅旗7560、廣州標志、伏爾加、日產公爵、豐田皇冠、豐田凌志等。
FF:前置前驅—發(fā)動機前置、前輪驅動
廣泛應用于微型和中型轎車,中高級轎車上應用也日益漸多。
優(yōu)點:省去了FR中變速器和驅動橋之間萬向節(jié)和傳動軸,是車身底板高度降低,有助于提高乘坐舒適性和高速行駛的穩(wěn)定性;因整個傳動系集中在汽車前部,其操縱機構比較簡單。
缺點:結構較為復雜;前輪的輪胎壽命較短;爬坡能力相對較差。
RR:后置后驅—發(fā)動機后置、后輪驅動
在大中型客車上多采用這種布置型式。
優(yōu)點:前后軸易獲得合理的軸荷分配;車內噪音低,空間利用率高,行李廂體積大。
缺點:發(fā)動機冷卻散熱條件差,行駛中的某些故障不易被駕駛員察覺。遠距離操縱也使操縱機構變得復雜、維修調整不便。
應用:微型和中型轎車(廣泛應用),中高級和高級轎車(應用日漸增多)。采用發(fā)動機前縱置、前輪驅動的傳動系布置形式的,如一汽奧迪、上海桑塔納、天津夏利等轎車。采用發(fā)動機前橫置、前輪驅動的傳動系布置形式的,如:福特探索、豐田卡雷娜、豐田塞利卡、豐田佳美、日產千里馬、本田雅閣等轎車。
全輪驅動 nWD
起源于軍車,主要用于越野車和部分轎車
需在變速箱后裝分動器將動力傳遞到全部車輪上。
發(fā)動機中置后輪驅動的MR方案
發(fā)動機置于汽車中部,后輪驅動。
賽車和部分大,中型客車采用,有利于實現前后軸較為理想的軸荷分布,對于客車能得到車廂有效面積的最高利用率。
二、液力式傳動系布置形式
液力式傳動系分為動液式和靜液式。
動液式:利用液體介質在主動元件和從動元件之間循環(huán)流動過程中動能的變化來傳遞動力。其特點是組合運用液力傳動和機械傳動,液力傳動裝置串聯一個有級式機械變速器。缺點:結構復雜,造價較高,機械效率較低,主要用于中高級轎車和部分重型貨車
靜液式:又稱容積式液壓傳動,通過液體傳動介質靜壓力能的變化來傳遞能量。主要由發(fā)動機驅動的油泵、液壓馬達和控制裝置等組成。其造價高,使用壽命短,某些軍車上采用。
三、電力式傳動系布置形式
由發(fā)動機驅動發(fā)電機發(fā)電,再由電動機驅動驅動橋或由電動機直接驅動帶有減速器的驅動輪。組成和布置與靜液式類似。
優(yōu)點:從發(fā)動機到車輪由電器連接,可使汽車總體布置靈活;具有無級變速特性;起動及變速平穩(wěn)。
缺點:質量大,效率低,消耗較多有色金屬銅。
汽車傳動系(汽車傳動系統(tǒng)結構)位于發(fā)動機與驅動輪之間,它可使發(fā)動機輸出的動力是汽車能正常行駛的保證。最常見的是機械式傳動系,液力機械傳動系用于大型客車、高級轎車和各類工程車輛上。電力傳動比較少見,只用于大型礦山車輛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