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體診斷儀概述
由謝國基(Samual Sia)以及哥倫比亞大學的合作者們開發(fā)的微流體診斷儀mChip的塑料小芯片約在15分鐘內便能可靠地診斷艾滋病病毒和梅毒,而其制作費用僅為1美元。它能夠在芯片上將復雜的化驗過程簡化執(zhí)行,有助于在資源困乏的環(huán)境實現醫(yī)療診斷。目前,哈佛大學物理學家及其同事已經實現了基于微流體芯片的測序技術,使個人基因測序費用下降到30美元。
本文引用地址:http://m.butianyuan.cn/article/198922.htm謝國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mChip的發(fā)明就是要令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進行大規(guī)模的診斷測試,而非強逼患者到醫(yī)院診所抽血,然后等上數天才能有結果。”
便宜的艾滋病診療手段
目前世界上約有6400萬人感染艾滋病毒,并以每天7000人的速度在增長,其中包括1800位新生兒。在全球艾滋病感染者中,有70%居住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艾滋病病毒不僅影響個人的健康,也影響到家庭、社區(qū)和國家的經濟發(fā)展。
盡管早期診斷和治療,以及接觸前藥物的推廣,可以降低艾滋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但在貧窮的發(fā)展中國家,十分缺乏這樣的技術和設備。微流體(芯片實驗室)技術有望解決這一難題。項目參與者之一華裔科學家謝國基2010年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百年期刊《技術評論》的世界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家稱號,就是為了表彰他在研發(fā)成本廉價的微流體芯片上所做的貢獻。
HIV抗體一般在感染病毒4周后逐漸出現,可延至終生,是人類重要的檢測指標。檢測HIV特異性抗體,是診斷艾滋病的重要依據。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是國際上應用最早、發(fā)展最快,而且是最常用的HIV抗體檢測方法?;驹硎敲庖叻磻锬芎痛龣z樣品中相應的抗原或抗體結合成免疫復合物,再加入無色的酶,經過催化或水解,會產生顏色。
用這種方法檢驗艾滋病,必須將血液樣本送到有資質的實驗室進行檢測,在非洲,衛(wèi)生診所資源缺乏,無法完成復雜的檢測試驗。送到城市醫(yī)院則要花費數天乃至數十天的時間。
謝國基等人開發(fā)的這套系統,能將復雜的試驗搬到芯片上進行。這片類似信用卡大小的芯片上包含有微型的連續(xù)U形測試管和化學物質,只需要很少的樣本(約為1微升)就能完成反應,15分鐘內讀出檢測結果。檢測的反應試劑被放置于軟管中,由氣泡進行分離,并利用注射器的簡單抽拉使其進入芯片。這些芯片可以通過注塑成型的工藝進行量產,檢測流程不需要活動部件、電流或外部測量儀表。它能透過光學分析血液,并在15分鐘內顯示HIV的檢驗結果是陽性還是陰性。和驗孕棒類似,即使不是醫(yī)生,普通人也能透過顏色分辨是否感染艾滋病毒。如果希望檢驗結果更準確,可以把芯片放到檢驗盒內查看結果。
謝國基的研究組與哥倫比亞公共衛(wèi)生學院、盧旺達衛(wèi)生行政官員以及非政府健康組織合作,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進行了四年的研究,對此設備進行了測試。對于艾滋病病毒和梅毒的合并檢測,鑒別率為100%,假陽性比率約在4%-6%之間——等同于標準實驗室的水平。
他們以數百位患者為研究對象,目前這一技術在艾滋病患者中的檢出率是100%。
微流體技術的前景
微流體技術是目前迅速發(fā)展的高新技術和多學科交叉科技前沿領域之一,它能夠將實驗室微型化,通過平面微細加工技術在固體芯片表面構建微流體分析單元和系統,以實現對細胞、蛋白質、核酸以及其他生物組準確、快速、大信息量的檢測。在生物醫(yī)學領域它可以使珍貴的生物樣品和試劑消耗降低到微升乃至納升級,并使分析速度成倍提高,成本成倍下降。
微流體技術不僅強調減小器件的尺寸,它著重于構建微流體通道系統來實現各種復雜的微流體操縱功能,讓液體在流動中完成一次實驗的諸多步驟。
為了推廣微流體技術在醫(yī)學快速診斷上的應用,2004年,謝國基和兩位同事共同創(chuàng)辦了卡拉洛斯診斷公司(Claros Diagnostics)。2007年,他們獲得Oxford Bio等創(chuàng)投公司的780元投資,先后開發(fā)了用于檢測前列腺癌的儀器,該儀器已經今年6月在歐洲取得了銷售許可。接著,他們又改進了芯片,使之能夠檢測艾滋病病毒、梅毒和肝炎,他們還在為資源匱乏的第三世界國家開發(fā)B型和C型肝炎、皰疹以及瘧疾的檢測方法。
利用這種mChip芯片用作醫(yī)學診斷,并不是一次只能檢測一種疾病,譬如,在診斷艾滋病的同時,還能夠添加梅毒、肝炎之類的附加檢測,而并不顯著增加應用成本。
更多醫(yī)療電子信息請關注:21ic醫(yī)療電子頻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