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物聯網時代 臺灣IC設計產業(yè)加強四個方面搶占先機
厚實低功耗/類比/安全技術 新唐逐鹿物聯網市場
本文引用地址:http://m.butianyuan.cn/article/201603/288237.htm
![臺灣IC設計業(yè)補強四個不足方面搶占先機](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6-3/Trista/0314/2_2016031405493918mC4.jpg)
圖3 新唐微控制器應用事業(yè)群副總經理林任烈表示,因應物聯網發(fā)展趨勢,該公司將持續(xù)強化低功耗、類比和安全等三大領域的技術實力。
新唐微控制器應用事業(yè)群副總經理林任烈(圖3)表示,物聯網分成四個領域,包括處理、感測、控制和連結,該公司已自行投入處理和控制方案開發(fā),并有相關平臺和演算法等成果;而感測與連結的部分則傾向與協(xié)力廠商合作,譬如和射頻晶片業(yè)者合作,領域包括低功耗Wi-Fi、傳統(tǒng)Wi-Fi、藍牙、ZigBee、IEEE 802.15.4等。
除了上述部分,針對物聯網,新唐也增加人力投入低功耗、類比和安全等三大領域開發(fā)。林任烈指出,低功耗是未來重要且能產生差異的技術;而類比可增進效能與省電,加上類比占MCU電路設計較大比例,故該公司亦持續(xù)改進此技術,且于臺南增設類比團隊,強化研發(fā)能量。至于安全面,物聯網產品的開發(fā)者必然想保護自身的程式碼,故新唐也借助旗下以色列團隊在可信任平臺模組(TPM)的技術專業(yè),來提升該公司MCU的安全性。
林任烈進一步解釋,新唐從1992年開始發(fā)展MCU,2009年是重大的轉折點,因該公司開始投入ARM Cortex-M0,并轉而鎖定工業(yè)等多重應用市場,并致力推廣平臺式解決方案,以滿足多元客戶與應用的需求。
林任烈分析,過去新唐8051系列MCU像標準品,客戶能隨時替換成其他廠商的MCU。但現今該公司的MCU雖然與其他廠商的核心相同,但由于添加的記憶體和周邊不同,也使得產品擁有更多差異性。此外,新唐為了提升差異性,也積極打造平臺,提供各式各樣的軟體、開發(fā)板和開發(fā)工具,并透過研討會與工作坊提供訓練課程,讓客戶能自行開發(fā)相關應用,因此至今已累積超過兩千家的客戶群。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中國亦有諸多廠商發(fā)展MCU,促使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是否對臺廠造成影響?林任烈認為,面對中國業(yè)者的競爭,臺灣MCU廠必須致力做出市場與產品區(qū)隔,并提高服務與產品品質、建立自有技術,如此才能與客戶建立更長久的合作關系,并避開價格競爭。
從上述新唐的例子中,可發(fā)現盡管當前臺灣IC設計業(yè)者正面臨整體經濟環(huán)境不佳、IC設計新秀輩出的威脅,但其仍努力透過新的產品模式(平臺和軟體)來建立更多差異化,期搶得物聯網先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