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的WLAN征途:誰都不是誰的誰
在筆者看來,傲天動聯是一家在技術和產品上非常有底蘊的公司;在當時中移動的招標中,有不少廠商選擇的就是OEM傲天動聯的產品,其最終結令人不禁唏噓。弘浩明傳的日子也同樣不好過,筆者登陸其官網發(fā)現,已經基本停止了更新。在公司動態(tài)欄目中,最后一篇更新的文章還是停留在2012年9月份。
本文引用地址:http://m.butianyuan.cn/article/201603/289025.htm從商業(yè)的角度來講,中國移動對自身戰(zhàn)略進行調整,這無可厚非,但作為產業(yè)鏈的龍頭企業(yè)和負責任的央企,的確也是應該考慮產業(yè)鏈下游供應商的實際情況,給他們一個調整適應的過程。
電信級WLAN何去何從
當然,WLAN作為一個適合于企業(yè)/家庭這種應用場景的無線技術,被用于電信市場,的確是面臨很多技術難題,比如認證、收費和用戶體驗等。但對于產業(yè)鏈來講,這都不是無法逾越的難題。
對于電信級WLAN而言,真正的難題是商業(yè)模式?當TD-SCDMA跨越了最初的裂谷,當TD-LTE以令人驚訝的速度迅速的走到臺前,當全業(yè)務市場進入中移高層的視線之后,WLAN又當何去何從呢?其實,同樣的問題不僅僅是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也面臨著同樣的難題。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所提供的數據,截至到2015年9月份,三大運營商AP數量為595.8萬個。但除了中國電信之外,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都停止了規(guī)模擴建,中國移動甚至出現了下降的趨勢。
出現這樣的狀況,其實并不難理解。當時,運營商大規(guī)模建設WiFi的主要原因就是流量分流,因為3G網絡很難完全滿足移動流量的需求,但在4G時代,網絡已經不再是問題,運營商想法設法要做的反而是繼續(xù)提升4G網絡的利用效率。同時,WiFi網絡的用戶體驗也較3G/4G要差很多,而且商用模式也不明確。
在國外運營商市場,WiFi的情況和國內差不太多,現在主要是彌補LTE室內覆蓋的不足,增加用戶粘性。以美國三大運營商以及英國EE為例,他們都推出了WiFi Calling的服務,實現和VoLTE的無縫切換。但在筆者看來,WiFi Calling在國內的規(guī)模部署可能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孕育。
當然,WiFi與蜂窩網的融合在加快,從接入融合逐漸演變?yōu)榛贚TE-U、LAA和LWA等形式的深度融合。從整體情況來看,運營商基本放棄了通過WiFi向用戶收費的盈利模式,而且隨著LTE的廣泛部署與商用,WiFi的分流作用也在減弱,如何進一步增加用戶粘性,鞏固授權頻段地位可能會成為運營商考慮的重點。
運營商們也在進行調整,以中國電信的愛WiFi為例,其開始將WiFi業(yè)務定位由固網延伸、移動分流向價值經營轉變,由前向經營為主向后向經營轉變,由各省分散運營向集約運營轉變;統(tǒng)一業(yè)務名稱為“愛WiFi”,積極對外開展銷售與合作;將WiFi網絡打造為中國電信的“第四張網絡”。
作為電信級WLAN故事的主角,中國移動也在快速調整,不再過于關注設備和網絡,而是從業(yè)務和應用場景角度入手,從粗放建設向精品工程轉型、從大眾WLAN向集客WLAN轉型,精品工程和集客WLAN更需要細分行業(yè)的解決方案與產品。WLAN不再是單純的網絡,而是面向用戶業(yè)務應用的一種管道。
寫在最后的話:
有人可能說,電信級WLAN是個徹頭徹腦的偽命題,WLAN生而為牛,但卻硬讓它做馬,一番梳妝打扮,到最終卻是不倫不類。運營商耗費了大筆投資,設備廠商們也沒賺幾個錢。
但需要說的是,在這件事情上,誰都不會是誰的誰,誰都無法預知未來,世間情,冷暖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