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與音樂的美妙結(jié)合:讓我們一起聆聽混沌之音
本世紀70年代初,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生態(tài)學家R·May在研究昆蟲群體繁殖規(guī)律時提出一個著名的模型: χ[n+1]=k*χ[n]*(1-χ[n])其中χ[n]表示第n代群體的數(shù)目。當給定一個初始的χ[0]值,然后不停地迭代,人們發(fā)現(xiàn)隨著k值的不同,得到的序列χn有許多有趣的現(xiàn)象。當k值介于0與1之間時,χ[n]經(jīng)過一定次數(shù)的迭代后都趨于0。當k值介于1和3之間時趨于1/k,當k值大于3時,經(jīng)過一定次數(shù)的迭代后χ[n]在2個值之間交替變化,k值增加到3.449附近時,交替變化值又變?yōu)?個。繼續(xù)增加k值,χ[n]交替變化的值的個數(shù)依4→8→16→32的次序迅速加倍,終于一片混沌。但當k值在3.835附近時,經(jīng)過一定次數(shù)的迭代后,χ[n]非常簡單地在3個值之間交替變化,接著又迅速依3→6→12的次序迅速增長。如此反復,在簡單的方程中隱藏著令人驚奇的復雜性。
本文引用地址:http://m.butianyuan.cn/article/201710/367011.htm為了體現(xiàn)這種復雜之中的無窮奧妙,下面這個用TC2.0編寫的小程序用χ[n]大小來控制PC喇叭的發(fā)音頻率,設(shè)定不同的k值,我們就可以聆聽到混沌的聲音。執(zhí)行下面的小程序時,k值就相當于一個“調(diào)音旋鈕”。當將k值設(shè)定在1與3之間時,喇叭里傳出的只有一個音調(diào),重復又煩人。當k值稍稍大于3時,便開始有了韻律:so-mi-so-mi…。k值增加到3.449時,變成了so-fa-la-mi-so-fa-la-mi…,再增加k值,韻律更加復雜,終于成了現(xiàn)代抽象派作曲家的音樂作品。但是韻律并不是隨著k值的增加無限地復雜下去。在k值增加到3.835時,音調(diào)又變成了mi-so-ti-mi-so-ti…,再增加k值又迅速地變得更加復雜。不停地改變k值,仔細聆聽,會聽到混沌中的無限奧妙。
#include dos.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conio.h>
main()
{
int fMin=20,fMax=16000; /*fMin代表最低頻率,fMax代表最高頻率*/
int fDis,i; /*fDis代表最高頻率和最低頻率之間的差值,i用于循環(huán)記數(shù)*/
float x=0.1,k; /*x代表x[n]的大小,設(shè)定其初始值為0.1,即x[0]=0.1*/
char ch;
fDis=fMax-fMin;
clrscr();
while(1)
{
printf(“Please input The value of k(1-4.0) ”); /*輸入k值*/
printf(“If you want to quit,Please input:0 ”); /*如果k=0退出*/
scanf(“%f”,k);
if (k==0)
{
break;
}
else if((k1)||(k>4.0))
{
printf(“The number must be: 1k4 ”);
continue;//輸入有誤,繼續(xù)輸入。
}
for(i=1;i100;i++) /*去掉開始的100個點*/
{
x=k*x*(1-x);
}
for (i=1;i100;i++)
{
x=k*x*(1-x); /*計算x的值*/
sound(x*fDis+20); /*用x的值控制PC喇叭的發(fā)音頻率*/
delay(1000);
if (kbhit())//kbhit()檢測是否有按鍵事件,如果沒有按鍵,則返回0;
{
ch=getch();//讀取按鍵值
switch(ch)
{
case 27:
nosound();//關(guān)閉聲音
return(0);//ESC退出
}
break;
}
}
nosound();//關(guān)閉聲音
clrscr();//清屏
}
nosound();
return(0);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