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誰為中國液晶面板產能過剩埋單?
中興事件激起了人們對中國芯片前途的擔憂,紛紛刷微信圈、微博表達自己觀點;中國顯示產業(yè)界也在為液晶面板產能過剩擔憂,也紛紛建言獻策。當惠科電子(深圳)有限公司分別投建鄭州11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和綿陽第8.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后,業(yè)界人士更加擔心中國液晶面板產業(yè)的發(fā)展有些失控,國內液晶產業(yè)有序健康的發(fā)展之路將埋下多重隱患,還不僅僅產能過剩一項。
本文引用地址:http://m.butianyuan.cn/article/201805/379972.htm據統(tǒng)計,2013年我國大陸自產面板全球市場占有率為11.4%,電視面板自給率超35%。到2016年接近翻番,出貨面積約5700萬平方米,全球出貨量市場占有率超30%,居全球第二位。到2017年底,中國大尺寸液晶面板產能將占據全球35.7%的份額,超越傳統(tǒng)大尺寸液晶面板制造大國韓國,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面板產業(yè)的重心。
中國雖然成為全球面板產業(yè)的重心,但本土面板企業(yè)競相上馬高世代液晶面板產線,一哄而上的結果是顯而易見,就是產能過剩。據行業(yè)協(xié)會和第三方調研公司的統(tǒng)計:全球液晶電視面板實際有效供給將大于需求12%~13%。2017年75英寸全球TV面板出貨156.7片,占到全部市場的0.6%,預計2018年75英寸全球面板出貨將達260萬片,同比增長超過50%。
以當下京東方合肥10.5代TFT-LCD生產線為例,前期主要生產65/75英寸的8K超高分辨率液晶顯示屏為主,設計產能為每月12萬片玻璃基板,10.5代線(玻璃基板大小2940mmx3370mm)相比8.5代線,切割大尺寸電視優(yōu)勢明顯。比如切割65英寸,8.5代線僅可切割3片,而10.5代線可切割8片,且切割效率可達95%之高。70英寸或75英寸,10.5代線都能切割到6片。
經過統(tǒng)計得出,僅京東方一條10.5代線,年產65英寸的液晶面板1152萬片;70英寸或75英寸液晶面板864萬片。以目前合肥京東方官方公布10.5代線70%的良率計算,分別達到了800多萬片和600多萬片,以正在產能爬坡的合肥京東方10.5代線今年的良率目標90%計算,則產能更大。以今年65英寸以上的電視面板市場增量來算,一條京東方10.5代面板產量就可以做到全覆蓋。
未來二三年,隨著在建的京東方(武漢)、華星光電(深圳)、鴻海SDP(廣州)、惠科(鄭州)等10.5/11代液晶面板產線陸續(xù)投產,并全部量產,預估65英寸以上的液晶面板年產能將達到3800萬片~5000萬片,這還不算8.5及8.5以下的液晶面板產線的產能,如何解決這么龐大的產能呢?
液晶面板過剩的根源探究
液晶面板產業(yè)發(fā)展到目前的現狀還得從京東方談起。
2008年京東方與合肥政府達成合作意向,投建6代液晶面板產線。2009年又與北京投建8.5代高世代線。消息傳出后,立刻震驚了全球面板界。緊接著,三星、LGD、夏普、友達、奇美(現群創(chuàng))等紛紛到大陸申請建設高世代液晶面板產線。至此,京東方的鯰魚效應一舉打破了日韓及臺灣地區(qū)的面板企業(yè)對大陸高世代液晶面板產線的壟斷和封鎖,解決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yè)“缺芯少屏”中的屏的問題。
京東方的突破,對中國大尺寸液晶顯示產業(yè)來說自然是好事,京東方從中摸索出適合自身發(fā)展的模式也無可厚非,但從近年中國整體的液晶面板產業(yè)發(fā)展看,有點失控。
為什么說京東方的發(fā)展模式無可厚非呢?
因為當年每年進口液晶面板1800億美元(主要是大尺寸液晶面板),政府有真實的意愿扶持本土企業(yè)替代進口,國內也只有京東方有技術、有意愿占據這個市場,但京東方缺錢,一條8.5代液晶面板產線需要兩三百億元的投資額,京東方無論如何都拿不出這筆錢。所以只能由政府從中加以妥善解決,地方政府不能直接拿錢給京東方,而是以注資成立公司再入股的形式間接扶持。
比如京東方重慶8.5代液晶面板產線需要總資金328億元。京東方以定向增發(fā)100億股,按市場價2.1塊一股賣給政府注資的公司,取得210億元,再向銀團融資118億,所需資金就解決了,一條8.5代液晶面板產線投產以后一年可形成五六百億的產值。等賺錢以后,銀團可以回收本金及利息,地方政府也可出售股票形式回籠資金,形成多贏局面。
這種由政府扶持的發(fā)展模式已經在韓國及臺灣地區(qū)出現,并且效果不錯,雖然方式和方法有所出入。所以京東方隨后投建的6/8.5/10.5代液晶面板產線,也是借助了合肥、福建、北京、武漢、成都、重慶等地方政府的力量逐漸發(fā)展成今日的規(guī)模。
以韓國及臺灣地區(qū)的實力及市場容量,韓國政府及臺灣當局能扶持兩三家的面板企業(yè)可以非常適當,但放在中國大陸,就不適合了,整個市場的體量是不一樣。當京東方突破8.5代液晶生產技術后,夏普、三星、LGD、友達、奇美(現群創(chuàng))以及本土企業(yè)TCL、龍飛光電等紛紛申請建設高世代液晶面板產線。
投建高世代液晶面板熱出現后,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重視,為了避免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由國家層面出面統(tǒng)籌規(guī)劃,2010年初國家發(fā)改委決定批準5條高世代生產線的建設。
當時京東方北京8.5代線、TCL深圳8.5代線和昆山龍飛光電的8.5代線(最后改投6代LTPS產線)都已經獲批。5個名額還剩下2個。而爭奪這兩個名額的候選項目還有5個:包括南京夏普的8代線、合肥鑫晟光電(京東方主導)8.5代線、三星蘇州的7.5代線(后升級到8代線)、LGD廣州8.5代線,和成都富士康8.5代線。在“五進二”的角逐異常激烈,2010年底,國家發(fā)改委批準了三星蘇州7.5代線和LG廣州8.5代線項目,日本和臺灣廠商悉數出局。
客觀上講,5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產線量產后,滿足大陸市場對液晶面板需要。國家發(fā)改委只批準5條高世代線也經過有關專家學者論證后得出科學合理的結論。但2012年后,隨著國務院及部委取消行政審批項目權限,并下方到省級地方政府一級后,摘掉緊箍咒的液晶面板產業(yè)一飛沖天,中國大陸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產線呈現井噴式爆發(fā),并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
從各個企業(yè)方面來講,面對國內液晶面板市場1800億美元的大蛋糕,不可能無動于衷。有技術、人才再加上雄厚的資金,當然會躍躍欲試。最先入局的京東方有技術、人才,當屬領跑者;而TCL旗下的華星光電以臺灣的面板人才+深圳政府的資金扶持同樣快速崛起;韓企三星、LGD抓住了大陸第一波建設高世代液晶面板的機遇,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回報。
中國的液晶面板產業(yè)發(fā)展還算健康有序。但當政策的約束消失后,在投建高世代液晶面板熱潮下,臺灣面板企業(yè)退縮了,韓企不在投建新的產線,日本只愿出售技術或者技術入股。最為瘋狂的就算本土企業(yè)了,為了籌建高世代液晶面板產線,或挖角日韓臺或本土面板人才,或購買國外相關技術,或拉國外面板企業(yè)技術入股,借助地方政府的資金迅速膨脹,整個液晶面板產業(yè)就如唐生肉,一哄而上。截止到今日,大陸6代及6代以上的高世代產線近30條,健康有序液晶面板產業(yè)發(fā)展被后來者打亂,導致整個液晶面板產業(yè)發(fā)展失控。
從地方政府來講,引進一條高世代面板產線,意味著幾百億的直接投資以及巨大的虹吸效應,形成上下游幾百家企業(yè)和千億元的產業(yè)規(guī)模聚集群。無論是稅收、就業(yè)、股權收益、經濟活力等都是極具誘惑力,每一個地方政府都會從自身考慮。
以北京政府投資京東方5代線為例,這筆投資非常劃算。京東方5代面板產線每年上交利款10多億元,上游配套企業(yè)上交稅款27.8億元,北京政府手里的京東方的股價從“債轉股”時的2.72元漲到12元,北京市政府在股價10元時將一半股權變現賣了20億元,剩下的股權市值也超過25億元。北京市政府除了收回投資本金外,還凈賺17億元,這還不算每年的近38億元的稅收和大量的本土就業(yè)人員,可以說賺得盆滿缽滿,為后來全國地方政府爭奪液晶面板項目樹立了一個標桿。
所以,只要聽到面板廠商一有投建新產線意向,就有十多個地方政府爭搶。就如惠科投建8.6/11代液晶面板產線,就接觸了重慶、綿陽、北海、昆明、貴陽,鄭州等全國各地政府,在投融資、配股、土地、水電、優(yōu)惠政策等方面談判,以爭奪更大的既得資源。同時,各個地方政府、銀團也在考慮在京東方、華星光電、中電熊貓、還有韓企三星、LGD,臺資鴻海等企業(yè)之后,中國電子信息產業(yè)還容得下這么大的面板產能嗎?
現如今,一提到投資新的高世代產線,業(yè)界第一反應不是什么時候開工建設,而是新增的產線就會不會加重液晶面板過剩疑問?
液晶面板的過剩之解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鐘燦表示,當前TFT-LCD超高世代線投資過熱,應加強引導?,F在很多地方不管有沒有技術都在投資高世代線,我們要謹防投資過剩,避免重蹈前些年光伏過剩的覆轍。對此,我國企業(yè)建線時要充分評估風險、地方政府要謹慎投資、國家應加強引導和管理。
中國大陸顯示產業(yè)到2020年無可爭辯成為世界第一,成為全球的重心,但中國大陸液晶面板就出現過剩的風險。第三方調研公司及行業(yè)協(xié)會的數據預測:2018年~2020年,由于面板廠商不斷擴大產能,產能增長率將會大于需求增長數據。2019年供需比將大幅提升至8.3%,2020年為8.8%,2021年預計為9.3%??梢耘袛?019年~2021年液晶面板供給過剩風險可能增長,尤其是結構性過剩風險可能加劇。
針對目前國內液晶面板產業(yè)現狀,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過剩問題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決。
1. 靠市場的力量進行有效的資源配置,在競爭中優(yōu)勝劣汰
液晶面板是一個高資本、高技術、高風險的三高產業(yè),一旦入局,就騎虎難下,面板企業(yè)必須在技術創(chuàng)新、人才培訓、量產規(guī)模等方面一沖到底。從目前的液晶面板產業(yè)來講,10.5/11代液晶面板產線在國內的量產或籌建,企業(yè)間的投建高世代產線的競爭已經告一段落。如果有,那就是AMOLED面板領域的競爭。就液晶面板領域來說,目前企業(yè)間的競爭是量產時間、良率爬升快慢以及開發(fā)各種應用終端市場能力的競爭。
當然,產能過剩必將導致產業(yè)出現惡性競爭,價格戰(zhàn)將不可避免,從中國大陸到全球,市場價格戰(zhàn)將無處不在,通過市場的力量讓液晶面板領域的資源進行有效配置,在競爭中淘汰落后的產能、產品和企業(yè)。
2. 國家級地方政府應建立起重大項目風險預警機制
液晶面板項目投資巨大,應該謹慎的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建立起有效的重大項目風險預警機制,有效防范風險,時刻提醒項目負責人所具有的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目前,國家已經出臺了重大項目的終生追責制,造成國有資產重大損失的,地方領導人將被問責,從根本上杜絕拍腦袋的決策問題。
2016年11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明確表示中央不會為地方政府舉債兜底,地方政府對其舉借的債務負有償還責任。
3. 政策及資金傾斜及扶持
國家在規(guī)劃新興行業(yè)發(fā)展大計時,要在資金、政策等方面向上游關鍵設備、材料和EL顯示領域傾斜,逐漸減少對液晶面板企業(yè)的補貼,把資金轉向上游關鍵設備、材料和EL顯示領域。所以,審批權下方,國家政策不能繼續(xù)失之以軟,應該利用政策對地方政府的加以引導,雖然這種導向性政策在地方利益考量上硬性影響有限,至少也是一種風險性的提示。
4. 大陸以外的面板廠重復申請建設投建叫停
除非有技術差異性或者有更為先進的顯示技術,否則不批準投建。就如臺資鴻海旗下SDP廣州11代液晶面板產線,采用的日本堺工廠10.5代導入IGZO技術生產8K超高精細影像的LCD面板;再如廣州LGD投建的8代OLED產線;所以,當中國大陸液晶面板企業(yè)充分競爭后,崛起的本土液晶市場將不需要大陸以外的面板廠商重復申請建設。
據業(yè)內人士表示,中國大陸早就停止了對國外高世代液晶面板產線的審批,所以當京東方投建第一條8.5代液晶面板線后,第一波液晶熱潮,臺資面板企業(yè)還有機會,越往后希望就越渺茫。當京東方投建10.5代線時,郭臺銘在多次宣稱在大陸各地投產高世代線后不了了之后,在廣州玩真的,因他手里握了堺工廠這個王牌,有了底氣。
5. 國家頂層設計,鼓勵合并、破產、兼并和改造
在國家層面政策失之以軟的情況下,業(yè)界還是希望能夠有個全面的統(tǒng)籌,就如國企南車和北車合并成中車一樣,對國企背景的面板產業(yè)進行合并,對落后產線進行淘汰、轉移(指生產產品類別變化)、改造(企業(yè)預留了造成成AMOLED產線)等,以更強的實力與國外面板企業(yè)競爭,實現面板企業(yè)的良性循環(huán)。
工信部電子司副司長吳勝武,4月8日在2018年全國電子信息行業(yè)工作座談會上指出,鼓勵面板骨干企業(yè)通過投資、兼并、重組等方式整合產業(yè)資源,實現主體進一步集中。引導面板骨干企業(yè)進一步向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鄂等產業(yè)集聚區(qū)布局,完善區(qū)域配套體系,實現區(qū)域間錯位發(fā)展,培育世界級產業(yè)集群。
總之,我們所擔心液晶面板產能過剩的風險,是以統(tǒng)計當下總的面板產能規(guī)模與未來幾年市場需要而做出的預測。當液晶面板集中量產就會形成結構式過剩。因為我國是全球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yè)的重心。據統(tǒng)計,中國2017年生產手機19.2億部,占全球產量的75%;計算機3.1億臺,占全球產量的95%;家電31.8億臺,占全球產能的95%;當然對顯示屏的需要也是巨大的,就算當前中國液晶面板產業(yè)崛起,現在還是要從外國進口500億元的顯示面板。
當前全球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呈現飽和的狀態(tài)、而PC的銷量也日漸下滑,智能電視增長乏力的情況下,面板企業(yè)需要開拓更多細分市場來。比如京東方“芯屏器和”戰(zhàn)略,努力開拓智能汽車、機器人、健康醫(yī)療、AI人工智能、IOT物聯網、AR/VR、可穿戴設備、廣告場景應用等領域,讓屏幕找到它的歸屬。
未來幾年,這些應用終端領域會發(fā)展壯大和成熟嗎?當液晶面板大規(guī)模量產后,沒有巨量的新的成熟的應用終端市場消化這些顯示面板,那么結構性的過剩問題就非常嚴重。筆者就這個問題問過京東方副總裁常程,他表示,目前京東方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正全力推動產品的多元化應用,并對未來的市場前景保持樂觀態(tài)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