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微米CMOS電路中VDD-VSSESD保護結構設計二
3.1 仿真分析
在亞微米的ESD結構的設計中,一種常見的具體的ESD瞬態(tài)檢測電壓如圖2 VDD-VSS間的電壓鉗位結構。其原理如下:
主要利用結構中的RC延遲作用,一般T=RC被設計為100ns-1000ns之間,而ESD脈沖通常為納秒級,其上升時間為十幾納秒。初始狀態(tài),IC處于懸空狀態(tài)下,當個正ESD電壓出現(xiàn)在VDD電源線上,而VSS相對為0時,Vx通過RC開始充電,由于其充電常數(shù)T比VDD的上升時間大的多,致使Vx無法跟隨VDD的變化,從而使P0管打開,N0管關閉,Vg電壓迅速上升,N1大管開啟,從而提供了一個從VDD到VSS的低阻抗大電流泄放通道并對內(nèi)部的VDD與VSS有一個電壓鉗位作用,從而有效地保護了內(nèi)部電路。 在正常上電時,因為正常的上電時間為毫秒級,所以Vx的充電可以跟隨VDD變化,當上升到一定電壓時,N0管開啟,P0管一直關閉,Vg=0,N1管一直關斷無效。
對上述例子中圖2結構的具體仿真見圖5、圖6。
從上述仿真分析及實際的ESD結果來看,該結構本身首先必須要有一定的健壯性,其自身的健壯性則與以下兩方面有關:
(1)該結構的邏輯設計,即各管子尺寸的設計,以保證該結構在正常上電時能完全關斷,使電路正常工作,當ESD發(fā)生時能有效開啟,從而保護內(nèi)部結構。通常T=RC的值的設計要在100ns-1000ns之間,R可由倒比管或阱電阻實現(xiàn),而C可直接由MOS電容構成,P0、N0管的寬長比W/L不用很大,其溝長比內(nèi)部最小溝長稍大,該結構因為承受了ESD大電流泄放通道的任務,N1管的寬長比4W/L要比較大,在不影響面積的情況下盡可能大,管子溝長比內(nèi)部最小溝長大。
(2)該結構的版圖設計非常關鍵,其設計不當就可能導致自身的損壞。特別是N1管子版圖設計,其漏區(qū)孔距柵要有一定距離,即有一定的壓艙(Ballast)電阻時電流開啟泄放更均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