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隔離式FET脈沖驅動器原理及設計

隔離式FET脈沖驅動器原理及設計

作者: 時間:2012-02-22 來源:網絡 收藏

原理及設計

三相控制整流器和變換器、矩陣循環(huán)換流器以及級聯(lián)功率級一般都含有大量功率晶體管,每支晶體管都有自己的驅動電路。圖1中的電路用1kHz ~ 200kHz頻率的全占空比脈沖驅動一個容性輸入功率器件,如MOS或IGBT(絕緣柵雙極晶體管)。一只變壓器起隔直作用,電路在15V初級電源電壓下只消耗少量功率。采用具有輸入電容高達5 nF的幾只MOS和IGBT,測試滿意,該驅動器通過調整驅動器晶體管、耦合變壓器以及一些無源元件,可以適應更大電流的功率晶體管。晶體管Q1和Q2通過耦合變壓器T1向晶體管Q3和Q4傳送約1ms持續(xù)時間的脈沖,分別為功率晶體管Q5的柵源輸入電容充、放電。Q1產生的充電脈沖開始于驅動控制信號的上升沿,而Q2產生的放電脈沖則開始于控制信號的下降沿。微分電路包括C1、R1、電位器P1的一部分、C2、R2以及P1的其余部分,它設定了充、放電脈沖的持續(xù)時間。必要時,調整P1的設置可以改變 Q5柵極上正、負充放電電壓的平衡。


  晶體管Q3和Q4分別為Q5的輸入電容傳輸充、放電脈沖,然后關斷,在Q5輸入電容兩端產生一個高阻抗,使Q5柵極電壓不能發(fā)生變化,除了由于微小的泄漏電流而緩慢放電之外。因此,驅動器電路只在柵源充、放電過程的短暫間隔中消耗能量。

  當晶體管Q1~ Q4關斷時,電阻器與二極管R3、D3、R4和D4構成變壓器T1的消磁電流路徑。盡管它們在多數(shù)時間是反向偏置的,二極管D5和D6構成了一個峰值振幅鑒別器,成為一個邏輯OR電路,以保證Q3和Q4的柵極電壓總是等于或大于Q5柵源電容正端上的電壓。

  電阻器R5和R6限制了為Q5柵源電容的充、放電速率,并可以根據(jù)Q5的驅動特性而變化。變壓器T1采用飛利浦3E5鐵氧體材料的RM5/I芯,有一個中央抽頭, 20匝初級繞組和12匝次級繞組,兩者均使用0.2 mm直徑、0.008英寸的AWG #32漆包線。

  當晶體管Q1導通時,在T1的次級繞組中產生一個正電壓,使P溝道MOSFET Q3接通,并驅動Q4的內部二極管進入導通狀態(tài),開始為Q5的柵源電容充電。Q3的導通電阻決定了充電速率。充電結束有兩種情況:脈沖結束;或當Q5的柵源電壓近似于T1的次級電壓減去Q3的柵極閾值電壓。

  然后,Q3關斷,允許充電電流衰減為零,電容達到其最大正向充電狀態(tài)。當Q1關斷時,變壓器T1的磁化電流通過R3和D3復位。T1次級繞組的電壓略偏負,以補償磁芯的伏秒特性,此特性會在無電流時正向偏置Q3的體二極管,而Q4的體二極管會阻止Q5的柵源電壓放電。

  在Q4柵極上施加的負電壓不會使Q4導通,因為二極管D5的正向壓降使Q4的柵極電壓高于Q5的柵極電壓。因此,Q5的輸入電容保持在充電狀態(tài),而復位路徑對此電容保持高阻狀態(tài)。當Q2導通時,出現(xiàn)在T1初級的負電壓使Q4導通,開始放電過程。當Q4的柵源電壓等于其閾值電平,或當脈沖結束時,充電過程終止。然后,Q4關斷,而Q5的柵源電容達到最小負電壓。當Q2關斷時,T1的磁化電流通過D4和R4復位,Q4的體二極管導通,Q3的體二極管阻止Q5的柵源電壓。二極管D6在Q3和Q4的柵極施加一個高電壓,以保證T1次級的復位電壓不會使Q3進入導通狀態(tài)。于是,所有晶體管都關斷,而Q5的柵源電容保持在放電狀態(tài)。當Q1再次導通時,重復這個過程。


  圖2是與一只1歐元硬幣和一支功率晶體管相比較的驅動器原型電路。晶體管是Advanced Power Technology的APT40GF120JRD,包括一個IGBT和一個FRED(快恢復外延二極管),它工作在最高1200V和60A,柵源電容為4 nF。晶體管采用JEDEC SOT-227封裝,外形尺寸約為1.5英寸×1英寸 (38mm×25 mm)。圖3和圖4為圖1電路在 20 kHz驅動IGBT Q5的實驗波形。導通延遲大約為600 ns,0.33W功耗時的總耗電為22 mA。當驅動晶體管的柵源電容較低時,電路的導通延遲和功耗均會減小。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