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設計應用 > 電子設計基礎:電阻電橋基礎(二)

電子設計基礎:電阻電橋基礎(二)

作者: 時間:2012-04-30 來源:網(wǎng)絡 收藏
動傳感器,但無需電流源和電壓參考

  從7出發(fā),將其中的VB用IB × RB來代換,即可得到圖4電路中的ADC輸出方程??傻玫焦?,其中,RB是電橋的輸入電阻,IB是流經(jīng)電橋的電流。

  D = (IB × RB/VREF) × ?(p,t) × FS × K(式9)

  圖5電路能夠提供與圖4電路相同的性能,而不需要電流源或電壓參考。這可以通過比較兩個電路的輸出來說明。圖5中的ADC輸出可由式7出發(fā)得到,將其中的VB和VREF替代為相應的表達式即可。結果如式10:

  重復式7: D = (VB/VREF) × f(p,t) × FS × K

  對于圖5電路: VB = VDD × RB/(R1 + RB)

  和VREF = VDD × R1/(R1 + RB)

  將它們代入等式7可得到式10:

  D = (RB/R1) × ?(p,t) × FS × K(式10)

  如果選擇R1等于VREF/IB,那么式9和式10是完全相同的,這就表明,圖5電路也會得出和圖4電路相同的結果。為了得到相同的結果,R1必須等于VREF/IB,但這不是溫度補償所要求的。只要RB乘以一個溫度無關的常數(shù),就可以實現(xiàn)溫度補償。R1可選擇最適合于系統(tǒng)要求的電阻值。

  當使用圖5電路時,要記住ADC的參考電壓隨溫度變化。這使得ADC不適合用來監(jiān)測其它系統(tǒng)電壓。事實上,如果需要進行溫度敏感測量來實現(xiàn)額外的補償,可以使用一個額外的ADC通道來測量供電電壓。還有,在使用圖5電路時,必須注意要確保VREF位于ADC的規(guī)定范圍之內(nèi)。

  結論

  硅壓阻式應變計比較高的輸出幅度使其可以直接和低成本、高分辨率Σ-Δ ADC接口。這樣避免了放大和電平移位電路帶來的成本和誤差。另外,這種應變計的熱特性和ADC的比例特性可被用來顯著降低高精度電路的復雜程度。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