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18B20和AT89C52的溫度測量和顯示系統(tǒng)
0 引言
傳統(tǒng)的溫度檢測大多以熱敏電阻為溫度傳感器,而熱敏電阻的可靠性差,測量溫度準確率低,且必須轉換為數字信號后才能由單片機進行處理,在高精度要求的溫度檢測應用中,熱敏電阻已經被精度高、準確性好的集成溫度采集設備所代替。DS18B20是美國DALLAS半導體公司推出的一種改進型數字溫度傳感器。它在溫度精度、轉換時間、傳輸距離、分辨率等方面有很大改進,因而被廣泛應用于溫度采集與處理、數字溫度計及各種溫控系統(tǒng)中。本文采用DS18B20設計的溫度測量與顯示系統(tǒng),可以實時測量并顯示的溫度范圍為-55~125℃。系統(tǒng)可設置溫度上限和溫度下限,當測量溫度高于上限或者低于下限溫度時,系統(tǒng)將發(fā)出報警。
DS18B20是美國DALLAS半導體公司推出的一種改進型智能溫度傳感器,該傳感器的可測溫度范圍為-55~125℃,可編程分辨率為9~12位,對應的可分辨溫度為0.5℃、0.25℃、0.125℃和0.062 5℃。DS18B20的測量輸出為數字信號,并可單線串行發(fā)送給CPU,并支持多點組網。DS18B20有3腳和8腳兩種結構,而8腳的結構又有不同的封裝形式,圖1所示是DS18B20的引腳圖。本文采用三極管形狀的3腳DS18B20。
事實上,無論是3腳結構還是8腳的結構,DS18B20在實際電路中都只有3個引腳參與連接,即電源(VDD)、地(GND)和信號輸入輸出(DQ)。
電路中的單片機采用AT89C52,DS18B20采用外部電源供電方式,其DQ端子與單片機的P3.7相連。采用兩個4連排共陽極數碼管顯示實時溫度,分別用于顯示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數碼管的段選線與單片機的P1口相連,位選線與P2口相連。圖中顯示的正是最高溫度125℃,由于在proteus軟件中DS18B20無法設置小數,所以小數部分只能顯示零了。DS18B20的最高分辨率為0.0625℃,所以理論上應該能顯示4位小數。
3 軟件設計
本系統(tǒng)的軟件設計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溫度測量部分,二是溫度顯示部分,還有一個是報警部分。
DS18B20通過嚴格的單線通信協議來保證數據完整。該協議中定義了復位脈沖、存在脈沖、寫0、寫1、讀0、讀1等幾種信號形式。其中,只有存在脈沖是由總線受控(即DS18B20)發(fā)出,其他的全部由總線主控(即單片機)發(fā)出。
3.1 初始化
DS18B20的初始化包括來自單片機的復位脈沖和接下來由DS18B20發(fā)出的存在脈沖。其初始化時序圖如圖3所示。
當DS18B20響應單片機的復位而發(fā)出存在脈沖時,單片機便知道DS18B20在線上并已準備好。單片機發(fā)送復位脈沖,即拉低總線至少480 μs,然后單片機釋放總線并進入接收模式。當DS18B20檢測到復位脈沖后,等待15~60 μs,然后發(fā)送存在脈沖,即拉低總線60~240μs。由于DS18B20的DQ引腳接了一個上拉電阻,所以,總線的空閑狀態(tài)為高電平,存在脈沖結束后,總線自動恢復到高電平狀態(tài)。單片機所要做的就是發(fā)出復位脈沖并檢測DS18B20的存在脈沖,其參考程序如下:
3.2 寫時序
單片機可在寫時隙向DS18B20寫入數據,在讀時隙從DS18B20讀出數據,每個時隙總線上只傳送一位數據。寫時隙有“寫1”時隙和“寫0”時隙兩種。單片機通過寫1時隙向DS18B20寫入一個邏輯1,并通過寫0時隙向DS18B20寫入一個邏輯0。所有的寫時隙必須至少持續(xù)60 μs,并在每個獨立的寫時隙之間至少有1 μs的恢復時間。兩種寫時隙都是由單片機拉低總線開始的,如圖3所示。
要產生寫1時隙,單片機在拉低總線后必須在15 μs之內釋放總線??偩€被釋放后,上拉電阻將把總線拉高。要產生寫0時隙,單片機在拉低總線后必須繼續(xù)保持總線低電平使時隙至少60μs。DS18B20在時隙開始后15~60 μs之間的時間段內對總線進行采樣,如果總線是高電平,則向DS18B20寫入一個1,如果總線是低電平,則向DS18B20寫入一個0。
下面是向DS18B20寫入一個字節(jié)數據的程序代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