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LL IN CELL入海!高端觸控再添新丁
觸控面板行業(yè)廝殺 各國決戰(zhàn)IN-CELL
本文引用地址:http://m.butianyuan.cn/article/272638.htm在智能硬件極速發(fā)展的今天,由于智能手機高端處理器大多被高通和聯(lián)發(fā)科一統(tǒng)天下,性能幾乎沒有太大差異,此時,屏幕就成為了各家宣傳的賣點之一。多年前IPS、Amoled、SLCD的面板爭論一直是焦點。但是iPhone5改用IN-CELL內嵌式觸控面板后,IN-CELL/ON-CELL的概念浮出水面,連帶引發(fā)了全球觸控技術主流的改變,對整體供應鏈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內嵌式觸控是把觸控集成進LCD面板,因此蘋果手機雙層玻璃觸控面板供應商宸鴻、勝華紛紛出局。
曾經因為IN-CELL觸控面板的良率不佳,長期影響了了iPhone5等產品的供貨,被世人所詬病。但隨著in-cell內嵌式觸控面板產能的逐漸釋放,價格持續(xù)下滑,2014年GFF雙層薄膜觸控面板的原有價格優(yōu)勢也在逐步喪失。同時,智能手機規(guī)格持續(xù)提升的大環(huán)境下,國內手機品牌廠商的高端機型包括華為、OPPO等都大量導入了IN-CELL技術,年初發(fā)布的小米手機高端機型小米Note同樣主打IN-CELL觸控技術。
Incell/oncell雖然同為內嵌式觸控解決方案,因為ON-CELL主要依賴三星Super AMOLED,比較常見的就是三星的幾代Galaxy旗艦機型,國內廠商鮮有引入。
近日, JDI宣布搶先量產五英寸IN-CELL 2K屏,PPI可以達到驚人的587,隨后身為JDI競爭者的夏普不讓JDI專美,傳出計劃6月推出IN-CELL的氧化銦鎵鋅(IGZO)面板,意在搶奪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一時間又將in-cell技術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國際大廠在觸控市場上的廝殺已經火藥味十足,轉觀國內觸控市場,in-cell面板量產的消息也不時傳出。3月下旬,市場傳出京東方A已具備in-cell生產能力,深天馬IN-CELL產品也有望在上半年大批量生產,信利光電的incell模組也量產在即。
代表著高端的IN-CELL屏幕這么被大家所推崇,那么它有沒有缺點呢?答案是肯定的。IN-CELL技術因為直接將觸控層和液晶層融合在一起,感測雜訊較大,觸控靈敏度不是最佳,因此IN-CELL屏幕需要有專門的觸控芯片進行過濾和校正處理; 此外,IN-CELL屏幕復雜的設計,生產較難控制,良品率較低,無法大規(guī)模出貨,也造就了其讓人望而卻步的高昂成本。
據(jù)集微網了解,由信利光電制造號稱全球最薄的GFF觸摸屏的厚度已經可以做到0.668mm。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技術的革新,傳統(tǒng)的GFF屏幕都可以做到如此之薄,那么更為高端的in-cell屏幕的缺點有無改進呢?
IN-CELL技術更新迭代 FULL IN CELL有望成主流
觸控行業(yè)內部人士告訴集微網,目前行業(yè)內的IN-CELL技術主要分為兩種, 分別為Hybrid IN CELL (HIC)和FULL IN CELL(FIC)。其中,HIC也被稱為“復合式IN-CELL”,代表廠家為日本JDI(主要是TDI生產模組);而FIC則被稱作“革命性IN-CELL”或者“真正”IN-CELL,代表廠家為韓國LG Display(大陸主要是信利生產模組)。由于HIC推出時間最早,量產數(shù)量較多,因此目前市面上采用HIC的機型最多,比如華為MATE7,錘子手機等。
但HIC由于設計時間早,存在很多我們前面已經贅述過得各種先天技術缺陷,F(xiàn)IC就是在此種背景下開發(fā)出來的,目前正在積極推廣中,只有LG,摩托羅拉和聯(lián)想等部分機型上實現(xiàn)量產。相對HIC, FIC在結構和性能方面實現(xiàn)了大幅改進和提升,正在取代HIC成為IN-CELL顯示模組的主流技術,據(jù)悉JDI內部也在積極開發(fā)FIC技術。
FIC既然被稱為“革命性IN-CELL”,那么在哪些方面實現(xiàn)了革命性的突破呢?
產品結構、觸控原理不同
首先,我們來看看它們的產品在結構上有何不同。HIC之所以被稱為”復合式IN-CELL技術“,主要是因為HIC擁有兩層觸控感應層,上面一層位于TFT 彩色濾光片表面,下面一層位于TFT VCOM電路上,類似于傳統(tǒng)的ON-CELL顯示模組。因此需要兩片F(xiàn)PC導出電路用于連接驅動和觸控IC,無疑增加了整個模組設計的復雜度,同時也增加了成本。而FIC革命性的采用了特殊結構設計,觸控功能的實現(xiàn)只需要一層,簡化了模組的結構設計,同時降低模組成本。
HIC通過傳統(tǒng)的雙層觸控走線設計,采用的是互電容原理,是實現(xiàn)多點觸控的傳統(tǒng)技術;FIC采用單層觸控走線設計,采用的是自電容原理,實現(xiàn)多點觸控。實際測試數(shù)據(jù)顯示,F(xiàn)IC的觸控精度和傳統(tǒng)互容方式的HIC已經不相上下。為了解決顯示功能和觸控功能集成后帶來的信號干擾,F(xiàn)IC采取“分時掃描”的方式,將單位時間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于觸控掃描,另一部分用于顯示掃描,互不干擾,從根本上杜絕信號干擾的隱患。這些都是FIC針對HIC的缺點通過“革命性”的設計實現(xiàn)的突破。
觸控體驗更佳,戴手套操作已成為現(xiàn)實
LGD通過獨創(chuàng)的“free loading”專利技術,可以大幅提升觸控信噪比,觸控靈敏度大幅提高。而隨著智能手機對防水,懸空操作及帶手套操作要求越來越高,對自電容的呼聲也越來越高。FIC采用的是純自電容原理,在實現(xiàn)懸空,戴手套等操作方面擁有先天優(yōu)勢。而在無源筆支持中,F(xiàn)IC能支持小到2毫米的精度,而HIC只能支持到2.5毫米,這些在用戶體驗上有著很大差別。
減少觸控走線,成本更具優(yōu)勢
隨著智能手機價格競爭越來越白熱化,由于技術原理的優(yōu)勢帶來的成本優(yōu)勢將成為決定一款技術是否為主流技術的關鍵因素。HIC需要兩層觸控走線,而FIC將觸控走線集中到一層,只增加一道光罩,同時FPC數(shù)量減少到一片,這些成本的降低都將持續(xù)提升FIC模組的價格競爭力。
綜上所述,相對HIC,F(xiàn)IC無論從效果比較,成本優(yōu)勢還是模組結構復雜度方面來看無疑都擁有先天優(yōu)勢,是最適合智能手機產品設計和行業(yè)發(fā)展的主流技術,隨著FIC的逐漸量產,F(xiàn)IC將有望逐漸取代HIC成為IN-CELL產品的主流技術。
近些年眾多企業(yè)進入觸摸屏行業(yè),產能的擴張速度遠大于終端市場的需求的增長速度,導致觸摸屏行業(yè)利潤極低,去年整體獲利不佳。然而創(chuàng)新技術是行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驅動力。DisplaySearch預估,內嵌式觸控應用在2015年智能手機市場的滲透率將達到30~40%,若加計蘋果iPhone,出貨占比將超過50%。為了搶攻利潤頗為豐厚的中高端手機市場,中日韓各面板廠商都使出了必殺絕技,手機面板的爭奪戰(zhàn)愈演愈烈,誰的產品性能更優(yōu)且價格更低誰就將掌握在戰(zhàn)爭中的主動權。市場就是如此,優(yōu)勝劣汰是其永恒不變的法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