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guī)模MIMO的原型制作
基線系統(tǒng)參數
本文引用地址:http://m.butianyuan.cn/article/272875.htm典型SISO無線電如圖3所示。在該圖中,RF信號下變頻或混合,濾波,放大,然后轉化為數字數據。發(fā)射過程的次序則相反。大規(guī)模MIMO系統(tǒng)包含數百個這種基本SISO元。
為了使用現貨供應設備,以降低成本和加快原型開發(fā),假設每個同相正交樣本均為16位。位數決定了動態(tài)范圍,實際上對于原型來說過好了。減少分辨率位數會顯著降低數據吞吐量,特別是在聚集極多通道的時候。雖然16位會增加數據路徑,并最終增加數據吞吐量要求——位數更多會導致數據路徑加寬和數據吞吐量要求增加——然而,現貨供應組件和編程體系結構不需要進行自定義就能夠輕松處理16位樣本。
圖3典型1x1軟件定義無線電體系結構
接下來考慮采樣率。接收鏈中的每個模數轉換器(ADC)均必須以高于尼奎斯特通道帶寬的速率對下變頻波形進行采樣。本例以LTE作為基線,普通移動通信場景,每個轉換器均以30.72 MS/s的采樣率對接收到的波形進行采樣。實際上,轉換器可以對信號進行過采樣,以提高分辨率,但是這會增加信號處理量,以便將數據率轉換到標準信號處理模塊可以接受的數據流。數據吞吐量使用下述方程得到:
(2個樣本)(16位/樣本或者2字節(jié)/秒)(采樣率)
對于上例:
(2個樣本)(2字節(jié)/秒)(30.72)= 122.88 MB/s
對于上例系統(tǒng),一個通道的聚集數據吞吐量等于122.88 MB/s.
為擴大到大規(guī)模MIMO系統(tǒng),可以按照下文所述計算有效速率:
總系統(tǒng)吞吐量(TST)=(吞吐率/通道)(天線數目)
TST =(122.88 MB/s)(128)
TST = 15.7 GB/s
這樣,如果所有通道均同時發(fā)射或接收,那么中央處理系統(tǒng)的數據吞吐量將為15.7 GB/s.另外,將所有這些數據聚集到中央處理系統(tǒng)中,還要求處理引擎能夠接受此龐大的數據量,并且能夠進一步處理數據,以便生成通信鏈路。上述簡要分析揭示了兩個挑戰(zhàn)。首先,極少(如果有的話)低成本市售技術能夠滿足這些要求。其次,原型的數據量要求開發(fā)備選信號處理鏈分割技術,包括分布式實現和并行實現。
通過審查可用的原型制作技術,我們提出了一種可以用作大規(guī)模MIMO原型構建數據框架的高速串行總線的簡要研究。
表1概述了目前的一些市售高速總線技術。當然還有其他總線,然而上表提供的是目前常用的許多標準而非專有總線技術的指南。另外,這些總線技術已經用于許多模塊化體系結構,例如PXIe,基本上基于PCIe標準。
表1市售總線技術匯總
應該考慮的一個規(guī)格是潛伏時間。潛伏時間是指發(fā)射與接收操作之間的周轉時間。如果原型是用于單向鏈路,那么潛伏時間不是特別重要。然而,對于真正的TDD大規(guī)模MIMO原型,必須考慮潛伏時間,因為周期時間比無線通道的相干時間更短,從而下行鏈路預編碼不是基于已經過時的通道信息,這是至關重要的。上文給出的潛伏時間規(guī)格為近似值。然而,一般來說,以太網的潛伏時間并非決定性的,可能會發(fā)生極大的變化。另一方面,以太網的實現一般成本較低。
應該指出,PCIe Gen 3實現剛剛在市場上出現,實際吞吐數據測量值并不可用。另外應該指出,雖然基本提供了最大/峰值數據率,然而由于成本、IP核的尺寸,以及功率等原因,實際實現了總線的典型實現是不同的。所提供的典型數目僅供參考,因為極少的(如果有的話)實現達到了所發(fā)布的最大速率。
圖4所示是一個使用PXIe的系統(tǒng)配置實例。在此組態(tài)中,總共使用了10塊底板來實現128根天線的大規(guī)模MIMO系統(tǒng)。系統(tǒng)用2塊“主”底板來聚集數據,用8塊底板來安裝128個能夠在蜂窩帶進行發(fā)射和接收的收發(fā)器(NI 5791 RF收發(fā)器)。數據基干使用PCI Express Gen 2×8,通過合適的分割輕松采集和發(fā)射20 MHz RF帶寬數據。2、3
圖4使用PXIe的實現實例
結論
大規(guī)模MIMO只是5G通信正在研究的多種新技術之一。對于這一新技術,原型制作是理論與標準化之間的一個瓶頸。大規(guī)模MIMO系統(tǒng)參數推動包封在要求方面實際測試理論并加快商業(yè)化。雖然有許多市售技術,然而PCI express在有效數據吞吐量與低潛伏時間之間有最優(yōu)的平衡,能夠在實踐中測試大規(guī)模MIMO的有效性。當然,構建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需要做更多工作,但是構建此類原型的一個中心挑戰(zhàn)在于仔細分析數據吞吐量、潛伏時間與信號處理,本文即進行了此分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