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 WLAN 集成至手持設備的設計
2004年6月B版
引言
移動電話、PDA 以及智能電話等高性能、多功能手持設備的需求在不斷增長。其中的動力之一是多種技術集成到一個能手持并裝進口袋的設備中,這已經并將繼續(xù)推動上述需求的發(fā)展。手持設備市場最近的發(fā)展趨勢是上述設備開始具有彩屏顯示與照相機功能,而且 Bluetooth 無線耳機巍然風行,這將最終消除移動電話耳機與移動電話主機之間的連線。顯示屏分辨率越來越高,音頻系統(tǒng)的性能也不斷改善,系統(tǒng)可用的存儲器容量以及 CPU 性能也在不斷提高。上述不斷發(fā)展的硬件與處理功能將推動實現新式應用,如視頻電話、企業(yè)與家庭 WLAN 上的 VoIP、高清晰度視頻流以及高速因特網等,同時還將實現無所不在的移動電話覆蓋范圍。
設計挑戰(zhàn)
眾所周知,由于這些手持設備本身體積很小,電池的容量有限,每個子系統(tǒng)都必須很小,而且功耗要非常低。添加新技術而不增加設備體積對每一代產品都至關重要。在每代產品中,預期電池的使用壽命應該越來越長。還有一個深層問題是隨著多種無線技術匯聚在手持設備中,會出現全新的各種電磁干擾問題。除了小外形與低功耗要求外,無線子系統(tǒng)的設計還必須使各子系統(tǒng)可實現共存,而不致相互損害。本文將深入探討如何解決上述新要求與挑戰(zhàn),以設計出新一代高性能、高功能的無線手持設備。
舉例來說,某些新一代手持產品將包含 GPS、WLAN 與藍牙以及 2.5G 與 3G 蜂窩技術,這些設備可方便地在多達五至六個頻帶中進行操作。設置上述每種標準的標準委員會沒有明確接收機要求,而是假定設備處在兩至三個其它發(fā)送器的 10 厘米頻譜范圍之內。這樣,為了使上述帶有多種無線技術的高度集成的手持設備能夠工作,設計小組必須計算傳輸頻譜功率水平的要求,以及接收機鄰信道抑制要求,從而避免手持設備的自我干擾。
手持設備中集成的無線功能
在討論工程設計細節(jié)之前,我們必需先來回顧一下為什么要將多個無線系統(tǒng)集成至一個手持設備中。因為消費者已經習慣于隨時攜帶移動電話,而且隨時都能打電話、接電話。這種習慣和生活方式不會改變,那么蜂窩技術及其相關改進還將繼續(xù)。在所有討論的技術中,蜂窩技術是能夠真正實現無所不在的覆蓋技術,它將繼續(xù)推動隨時隨地實現自動連接,而且這種連接目前正從語音業(yè)務擴展到因特網數據業(yè)務。
近幾年來,WLAN 技術市場不斷擴大,并滲透到三大關鍵領域:家庭、辦公室與熱點。熱點是指酒店或機場等用戶高度集中的地點。WLAN 的主要優(yōu)勢在于速度非???,而且在建筑物內的穿透力很強,這使其成為辦公室環(huán)境下的自然之選。WLAN 的服務成本往往不是按每分鐘計時收費,而且網絡容量目前已達數十 Mbps,將來甚至可達數百 Mbps。除消費者已經習慣由 WLAN 實現的高速數據服務外,WLAN 有望實現高速視頻、電視會議、音頻與 VoIP等業(yè)務。
藍牙在上述設備中也找到用武之地,我們現在可以看到人們佩戴耳機邊走邊通話,今后藍牙將成為這種耳機無線技術實現的關鍵。對于無線鍵盤與鼠標等需要低功耗的低速設備而言,它們不需要很高的帶寬,藍牙也是一種理想的技術。
GPS 即全球定位系統(tǒng)不再是飛機的專利。隨著 GPS 子系統(tǒng)成本的降低,該技術已經出現在手持終端中,可實現導航設備以及具有突發(fā)事件定位業(yè)務。
手持設備中的WLAN設計
具有上述所有無線系統(tǒng)的產品設計會面臨多方面 (multidimensional) 的問題。每個系統(tǒng)都有各自的傳輸頻譜特性,并需要各自定制接收機的鄰信道抑制功能。我們將從 WLAN 子系統(tǒng)的角度來討論該問題,盡管新一代系統(tǒng)將以 IEEE 802.11g (54Mbps) 為基礎,為簡單起見,我們將專門探討 IEEE 802.11b (11Mbps)。
每個無線子系統(tǒng)的設計哲學必須遵循“不損害”原則以及“抗干擾穩(wěn)健性”原則。第一部分“不損害”原則是指發(fā)射頻譜掩碼不得大幅提高其他無線系統(tǒng)帶通中的噪聲下限。當然,所謂其他無線系統(tǒng)是在相同手持終端設備中的系統(tǒng),因此我們可以假定最多在 20 dB 天線間進行隔離。就熱噪聲下限值為-114 dBm/MHz 而言,WLAN 系統(tǒng)在其他器件帶通中最好傳輸不超過-94 dBm/MHz。實際情況中,上述要求會加上一些裕度,不會對其他系統(tǒng)造成很大影響。還有一種方法就是限制帶外發(fā)射功率,這樣其他無線系統(tǒng)敏感度衰減的影響就不會超過一個給定值。
802.11b 標準確定,頻率超過中央頻率 22 MHz 以上時,發(fā)射頻譜應比通帶中的功率下降 50 dB。通帶中最大發(fā)射功率通常為 12 dBm/MHz,因此,上述要求就會需要通帶外為-38 dBm/MHz,這與“不損害”相距甚遠。管理機構可能會對帶外發(fā)射功率給出進一步限制,但即便這些額外的限制可能也不足以保證達到足夠的性能。本例清楚地顯示,WLAN 子系統(tǒng)要求更多規(guī)范,以確保其不損害其他無線子系統(tǒng)。
同樣,WLAN 子系統(tǒng)還必須具有“抗干擾穩(wěn)健性”。在手持終端設備中,這一點具有全新的含義。就具備 WLAN 功能的筆記本電腦而言,到其他無線發(fā)送器的距離以米乃至數十米來計量,而手持終端中的距離則要以厘米計量。必須容忍的干擾源數量根據傳輸功率從 0 dBm 至 30 dBm 不等,根據距離 WLAN 系統(tǒng) 0 至 1600 MHz 而不同。圖3給出了一些例子。
802.11b 標準確定,據接收機中央頻率 25 MHz時,相鄰信道抑制必須至少為 35 dB。相鄰信道抑制規(guī)范沒有進一步的要求。舉例而言,壓縮點就沒有相關規(guī)范。此外,802.11b 標準指定抑制應相對于另一 802.11b 波形進行測試。我們可預期到這一點,它當然也是需要的,但就某些目的而言,它又是不夠的。舉例來說,該規(guī)范根本不能保證接收機在 5 厘米外從天線傳輸 PCS 且傳輸噪聲為 30 dBm 的情況下能夠正常工作。還必須添加額外的設計要求,以保證 WLAN、藍牙與其他無線系統(tǒng)能夠在上述近距離環(huán)境中工作。
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就是藍牙與WLAN在手持設備中如何共存。該問題在手持終端設備中尤其難以解決,這還是因為藍牙與WLAN天線之間的隔離非常有限,容易形成互相干擾。藍牙與 WLAN 之所以難以共存,是由于二者都運行在 2.4 GHz ISM 頻帶中。因此,兩個系統(tǒng)的設計通常都帶有信道預選擇濾波器,占據整個 2.4 GHz 頻帶。這使去除干擾信號尤其困難。但是,我們針對這一問題擁有多種解決方案。一個解決方案是采用時分多路算法以避免系統(tǒng)間干擾,此外,藍牙 1.2 解決方案中的自適應跳頻進行了標準化。不過,即便有了上述改進,如果不采用發(fā)射功率控制等技術,WLAN與藍牙仍然難以同時工作 。WLAN 與藍牙共存問題雖然很難解決,但我們還是找到了解決途徑,因此用戶能夠同時實現WLAN與藍牙操作,藍牙語音等主要應用也未受影響。
智能電話、移動電話、PDA等設備中WLAN器件對于相鄰信道有關要求、發(fā)射頻譜要求、尺寸要求以及功耗要求都具有獨特性。并非每個WLAN系統(tǒng)都能滿足上述環(huán)境所需的性能要求。此外,系統(tǒng)設計人員必須選擇那些專門為滿足上述要求進行設計的產品,否則相應產品的性能將難以令人滿意。但幸運的是,上述要求并非不可以實現,在今天最先進的 WLAN 系統(tǒng)以及在用于 PDA 的參考設計中這些功能已經被成功實現?!?BR>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