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也需要“變芯”
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的家電生產和出口基地,微波爐生產量占全世界的60%;中國生產的洗衣機占世界總產量的30%,冰箱占16%,空調器占30%;隨著外資源源不斷地流入,隨著貼著“中國制造”標簽的家電產品源源不斷地輸出,“中國制造”越來越響亮,“中國制造”正成為世界許多國家生產者、商家、消費者每天離不開的商品。就產品的產值而論,中國是世界第4大工業(yè)基地,排在美國、日本和德國之后。有人說中國已成為一個巨大的制造中心和采購中心。中國日益成為世界舞臺的一部分。在一連串鼓舞人心的數字背后也隱藏著令人擔憂的憂患,一些專家指出,缺乏核心技術是目前我國制造業(yè)的致命弱點,核心和關鍵技術主要還是依靠進口,國民經濟和高技術產業(yè)所需裝備已形成了進口依賴。據統計,近年來我國設備投資的2/3依賴進口,光纖制造裝備的100%、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設備的85%、石油化工裝備的80%、轎車工業(yè)設備、數控機床、紡織機械、膠印設備的70%被進口產品占領。大量的事實警告我們,中國離制造業(yè)中心的地位尚遠,我們沒有理由自我膨脹。
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如何將“中國制造”轉變?yōu)椤爸袊鴦?chuàng)造”再次成為代表的焦點話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楊圣明代表認為:大量的投資,過多地集中在加工制造環(huán)節(jié),造成經濟增長的成本高、代價大。雖然世界上很多名牌都可以在中國生產,但只是生產線上加工組裝,利潤很低,貿易摩擦越來越多。兩邊高端的研發(fā)和營銷為外商掌握,我們是中間最低的部分。我們的加工制造密而不優(yōu),大而不強,缺少“芯”。
衡量中國制造有沒有競爭力,重要的不是看賣出了多少鞋子、T恤、多少微波爐與空調,而是賺了多少利潤,這就需要用先進制造技術來“強身健骨”,從為跨國公司作加工,發(fā)展為利用外商的技術搶占國際市場,利用外資不應反被外資利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