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總投資505億!中芯國際正式官宣,臺積電不尷尬嗎?

總投資505億!中芯國際正式官宣,臺積電不尷尬嗎?

發(fā)布人:傳感器技術 時間:2022-08-30 來源:工程師 發(fā)布文章
在相關限制發(fā)布之后,臺積電不得不放棄了華為這個大客戶,也直接失去了300億的營收,在老美的不斷“搗亂”下,大陸市場的份額也所剩無幾,就像劉德音所說的已經不足10%了。在芯片規(guī)則的不斷升級下,臺積電在大陸市場的擴產和新建產能計劃,也被最大程度限制了,此前曾表態(tài)要在南京擴產28nm產能的計劃,后續(xù)也就不了了之了,和中芯國際形成鮮明的對比。

圖片

臺積電的退出給了中芯機會。臺積電面對老美的施壓選擇了妥協,答應了赴美建廠的要求,而且一建設就是5nm的產能,然而針對大陸市場的態(tài)度就不一樣了,僅僅只宣布了擴充28nm產能,而這也是其建設的最先進工藝了。對于現階段的國內市場而言,28nm可以說是可有可無的,因為中芯國際已經崛起了,并且成功實現了14nm工藝的量產,在成品率上絲毫不輸于臺積電,甚至已經有了7nm工藝,只要有EVU光刻機供應,進入到量產階段還是沒有問題的。

圖片

然而臺積電擴展的卻是28nm工藝,非但沒有利用技術優(yōu)勢幫助大陸市場,反而還要在成熟工藝上搶市場,這自然讓國人難以接受,一時之間在口碑上下滑嚴重,造成這樣的局面張忠謀、劉德音不尷尬嗎?劉德音此前更是大放厥詞:“大陸市場只占10%的份額,臺積電停止運行的話,我們將會面臨巨額經濟損失,沒有人能夠控制臺積電!”僅僅這么一句話,臺積電的“遮羞布”就被扯下了。

圖片

而中芯國際則不斷在努力,聽從了國內院士的話,把重心放在了成熟工藝產能的擴產上,就在8月26號傳來了新消息,其正式對外宣布將投資505億元,用于建設天津的新工廠。新建的工廠將提供12英寸晶圓代工生產項目,月產能將達到10萬片,可以提供28nm到180nm不同節(jié)點的芯片代工,意味著除了手機芯片之外,大部分的使用需求都能夠滿足了。國內的院士就曾說過,成熟工藝能夠滿足國內80%以上的需求,只要我們能夠實現28納米芯片的完全自主化,很多下游應用行業(yè)將不再受牽制,也將有希望達成自主化比率70%的目標。

圖片

臺積電該如何應對。在今年的前七個月,國內已經少進口了430億顆芯片,僅七月份就達到了140億顆,在使用需求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中企卻能實現芯片的砍單,可見國產芯片的生產能力在提升。臺積電的不靠譜,也確實給了中芯國際更大的機會,國內的芯片廠商目前也樂意將訂單交給它,在天津工廠正式投產之后,將會為其帶來更多的市場份額和訂單,在營收上肯定也會大幅增長。

圖片

在保證了足夠的利潤之后,能夠增加更多的研發(fā)經費投入,推動更為先進芯片的突破,雖然臺積電擁有著3nm芯片的制造能力,但實際上這類先進工藝芯片,市面上的需求量是少之又少的。5nm芯片即便搭載在手機上使用,就已經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至于這么著急推出3nm就更沒有必要了,可以說這是芯片競爭的“畸形產物”,在很多細節(jié)上都沒有處理清楚,發(fā)熱和功耗大將更為嚴重。而3nm工藝又是臺積電的“救命稻草”,一旦在制造過程中出現了什么問題,將會面臨更為嚴重的后果,畢竟三星可是在一邊虎視眈眈,如果在工藝上落后了,意味著美企訂單都保不住了。

圖片

相對而言中芯國際的發(fā)展軌跡是較合理的,現階段聚焦于成熟工藝的發(fā)展,也不會遭到老美得過多干擾,在芯片法案正式落地之后,28nm的工藝依舊是屬于成熟工藝范疇,可以說這一步中芯走對了。而臺積電的問題就比較嚴重了,已經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退不回中國市場,只能死守著美企的訂單,但顯然老美在乎的只是其先進的技術,并非真心打算讓它建廠保證產能,一旦失去了全球領先的技術,就意味著要被淘汰了。而這一切都是臺積電自討苦吃,如果還要繼續(xù)放棄中國市場的話,最終的結果是可預見的。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fā)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數字通信相關文章:數字通信原理


通信相關文章:通信原理




關鍵詞: 中芯國際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