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市場分析 > 深圳純電動出租車終被“能開多遠”而困擾

深圳純電動出租車終被“能開多遠”而困擾

—— 電動車沒突破電池瓶頸
作者: 時間:2010-11-03 來源:21世紀經濟 收藏

  打著“零排放”的口號行駛在大街上,深圳市首批純電動出租車運營五個多月來,在面臨著“能開多遠”的質疑聲中,也基本全部拒載了里程較遠的乘客。

本文引用地址:http://m.butianyuan.cn/article/114146.htm

  這不僅僅是深圳的難題,在全國少數(shù)幾個推出純電動出租車的城市里,都面臨著動力電池儲能低等技術方面的難題。

  “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鏈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投資價值的一環(huán)的電池產業(yè),車用動力電池性能基本決定了新能源汽車的整車駕駛性能,電池也是技術含量最高的一個環(huán)節(jié)。”22日舉行的第五屆華南鋰電(國際)高層技術論壇上,深圳邦凱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高萍向記者表示,如何快速充電的問題、電池的冷卻問題、電池的管理系統(tǒng)等這些問題目前都沒有得到根本性的克服。

  這也意味著,電動汽車要想在“十二五”期間推廣和產業(yè)化,電池技術必須突破瓶頸。

  核心技術仍未破題

  對于車用動力電池,目前來看,多數(shù)機構均判斷認為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將是以鋰離子電池為主,輔以鉛酸/碳電池,而鎳氫電池必將成為一個過渡產品而逐步淘汰。

  “鋰離子電池在能量密度約為鎳氫電池的1.5-2.5倍,為鉛酸蓄電池的3-5倍,自放電指標顯著優(yōu)于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將成為電動車動力電池的主要技術路線。”高萍分析,是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鏈中技術難度較大、關注度較高的環(huán)節(jié),在電池領域具有長期競爭優(yōu)勢的企業(yè)有望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yè)良好投資標的。

  具體到投資界,一位深圳私募王亮向記者表示,目前電動汽車還沒有真正實現(xiàn)批量生產,電動汽車消費市場還沒有形成。表面看,對動力電池的投資企業(yè)很多,但投資規(guī)模差別很大,企業(yè)實力良莠不齊。

  目前動力電池領域,從事生產的公司主要有成飛集成、萬向錢潮、拓邦股份、佛山照明、華芳紡織等。從事鎳氫電池生產的主要有科力遠、中炬高新等。“但國內真正有實力能滿足電動汽車產業(yè)化需求的動力電池企業(yè)目前并不多。”王亮表示。

  而具體到的技術研發(fā)層面,除了技術方面的積累與國際先進水平上有差距外,自主品牌在探索上也相對較晚。

  “1992年日產就開始鋰電池的研發(fā)。截至目前,雷諾-日產聯(lián)盟用于電動車方面的投資已超過40億歐元。通用汽車同樣早在20年前就開始研發(fā)電動車,僅對VOLT電動車的研發(fā)投資就超過7億美元。”深圳市山脊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譚貽國向記著表示。

  然而在我國,雖然在整車領域,幾乎所有的車企都在搞電動汽車,多個汽車廠商在不斷地上新項目,宣稱自己能夠生產新能源汽車。實際上很多企業(yè)都是靠購買一些核心零部件進行組裝,然后來享受國家補貼政策,真正掌握核心技術的并不多。

  據譚貽國分析,目前國內比較有名氣的鋰電池來自于,即自主研發(fā)的磷酸鐵鋰“鐵電池”,但是的電動車實際還未經過市場的檢驗。

  此外,上汽集團也表示,將要“應用納米磷酸鐵鋰電池”,“但實際上其技術歸美國A123公司所有,雙方只是有后續(xù)的合作研發(fā)協(xié)議。”譚貽國稱。

  此外,成飛集成、德賽電池、贛鋒鋰業(yè)是目前國內生產鋰電池的主要企業(yè),但是這些生產企業(yè)也并沒有掌握核心鋰電池的解決方案。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