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關于6類綜合布線系統(tǒng)詳解

關于6類綜合布線系統(tǒng)詳解

作者: 時間:2012-10-09 來源:網(wǎng)絡 收藏

為什么6類連接要比5類連接更不容易通過連接測試呢?不確定附加近端串擾(NEXT)和往返損耗的影響是根本原因,而這種影響在連接測試的模型沒有考慮。然而,按照6類標準設計的線路測試卻能獲得相對要好的結(jié)果。線路測試根本不用線路連接部分,而是測試所有插入式電纜的性能。使用這種測試模型現(xiàn)場測試6類布線系統(tǒng)電纜可以避免象連接模型那樣的問題,并增加通過測試的可能性。

本文引用地址:http://m.butianyuan.cn/article/153844.htm

使用線路模型的一個有說服力的論據(jù)是,連接模型假設在電纜上除了在兩端以外沒有連接點(CP),以此模型測試限制值的計算的假設前提是,連接一個90米長的電纜的任意一端,但該模型也允許在靠近電纜一端(TO)的地方有一個CP,來遷就標準組件設備和開放式辦公室設計。這種“額外”的連接點離開TO的最遠距離可以是 2米,在這種情況下,測試就會承受兩個連接點的NEXT和往返損失,而模型是建立在一個連接點的假設基礎上的。這樣,在某些情況下,這個沒有考慮到的連接點可以讓一個合格的連接不能通過測試。

另外,考慮到使用永久連接測試模型比使用基本連接測試模型的連接余量要減少2dB.6類綜合布線系統(tǒng)標準的第5草案使用傳統(tǒng)的基本連接定義,但是在第6和第7草案改成了永久連接定義,這是在向國際化標準靠攏的努力下實現(xiàn)的。兩個模型的主要不同在于,在現(xiàn)場測試器和第一個連接處之間增加了一個電纜,永久連接包括這根電纜,而基本連接沒有這根電纜。

這種電纜通常是不彎曲的電纜,其中纜線都是雙絞屏蔽線,這樣可以把串繞和測量誤差減少到最小。對于5類布線系統(tǒng)和6類綜合布線系統(tǒng)的測量來說,測試電纜的NEXT可以看作是零。

在電纜的TO端的測量,為簡便起見,模型認為沒有CP.最先產(chǎn)生NEXT和產(chǎn)生值最大的地方是在TO連接處。既然,NEXT必須流經(jīng)兩米長的測試電纜,那么在它被測到之前已經(jīng)被消弱了。在基本連接模型中,NEXT的信號衰減是正常的,也是所期望的,這樣,基于基本連接模型的測試里面記錄的NEXT要小于在TO處的NEXT,差值等于NEXT在測試電纜里往返衰減量。

但是在永久連接模型里面,測量點發(fā)生了變化,以至于兩個現(xiàn)場測試器必須“恢復”在TO處的信號原來的幅度?,F(xiàn)在,先進的測試儀很容易做到這一點,雖然測試電纜降低了大約2dB的NEXT,但是網(wǎng)絡效應抵消了這種有益的減少。這一切意味著什么呢?既然模型條件沒有變化,就意味著當從6類綜合布線系統(tǒng)第5草案轉(zhuǎn)向第6或第7草案時(這意味著轉(zhuǎn)向了永久連接模型),將比用基本連接測試時降低2dB(在高頻段)??紤]到剛開始余量就這么少,這對后面的測試無疑是雪上加霜。

NEXT的真實情況

TIA的測試模型假定所有的NEXT都是由NEXT耦合產(chǎn)生的,但真實情況并非如此。遠端串擾(FEXT)由于往返損耗效應而分成兩路反射回測量點,這種反射回來的FEXT有可能是附加不確定(但確實存在)的NEXT主要來源,但要由連接器的特性,電纜以及反射的距離決定。這個串擾源雖確實存在且不容忽視,但在TIA的模型里沒有考慮到它。

前面已經(jīng)提過,TIA模型假設NEXT耦合只是由不同的NEXT耦合而來。如果任一個連接元件不能很好的平衡,就會產(chǎn)生“普通到不同模式”的串擾轉(zhuǎn)換,表現(xiàn)在測量端口處為附加不確定(但確實存在)的NEXT.這是第二個被TIA模型忽略的串擾源。

以上是使用線路測試方法測試6類綜合布線系統(tǒng)連接的動機,另外,連接器件的可互用性降低了連接性能,這也是采用線路測試的一個原因。眾所周知,6類綜合布線系統(tǒng)實際上還沒有實現(xiàn)完全的可互用性。盡管一切正在朝這個方向,出現(xiàn)了許多來自不同廠家的自稱是第6類插頭和插座的產(chǎn)品,但一旦連在一起,整體只能達到第5類的性能。

當做永久連接測試的時候,除非用的是和測試電纜相匹配的插頭(匹配插頭由電纜提供廠家指定),否則得到連接性能很可能會下降。不然,就要配置多線適配器,不過隨之帶來的是費用增加、設備笨重,不方便等問題。

線路測試模型可以測得更多的性能余量。如上所述,永久連接測試得到的性能余量非常小,有時,甚至是負余量。這是由于,盡管所有的元件都可能是符合6類綜合布線系統(tǒng)標準的產(chǎn)品,問題在于連接模型的不完整,而不是電纜或是連接器。當然,如果選擇線路測試,這些問題的大部分都可以避免,或大大的減少。線路構型可以獲得比永久連接更多的性能余量,這本身就是一個主要原因。

需要考慮的是性能

但是為什么要進行線路測試而非永久連接測試呢?一個原因是6類綜合布線系統(tǒng)線路性能。

6類綜合布線系統(tǒng)標準的最新草案正在批準當中,委員會是在巨大的壓力之下公布它的。即使被批準后,新草案也不會和現(xiàn)在的草案有太大的差別。這里討論的問題是否存在并不是爭論的重點,而這些問題帶來的影響有多大才是人們討論的中心。而且,連接的限制已經(jīng)和國際標準接軌,所以不要指望會對這些限制有什么調(diào)整。很可能以后我們對付的還是現(xiàn)在這些限制。

所以,如果你是6類綜合布線系統(tǒng)用戶或者是活躍的設備制造商,你肯定會對線路性能表示出濃厚的興趣的。只有測試了線路,你才能夠肯定你的設備會運行良好。因為插入式電纜在性能上差異很大,所以很可能通過了永久連接測試,而線路卻是有故障的。而線路測試可以向用戶最大限度的保證,經(jīng)過線路測試的系統(tǒng)就是好的。

再者說,大多數(shù)6類綜合布線系統(tǒng)的質(zhì)量保證都是基于線路性能的。如果你要檢查核對保證的細節(jié),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大都是基于線路的,這也是很恰當?shù)?,因為這正是布線系統(tǒng)用戶所需要的。如果你保證的是線路性能,不就是要證明線路性能嗎?

其實,國際標準制訂機構也認識到了這些問題,并且已經(jīng)推薦了用于測試的線路限制。在IS11801第二版的最新草案中有明確的承認,永久連接模型可能不足以反映出所安裝的6類布線系統(tǒng)連接的性能。在草案的附錄E的第E.3.2節(jié)說明了這點。它說,某種程度上,在永久連接上有第三個連接點(CP)時,有可能永久連接的模型不太合適。在這種情況下,線路的NEXT損失限制值可能不合適用來評價性能。

如果需要測試的產(chǎn)品包括一個符合6類綜合布線系統(tǒng)標準的適配器,那么線路測試就是唯一的選擇了。這意味著在測試時這個適配器必須隔離其他連接,只保留測量用的插入式電纜。有一個方法可以實現(xiàn)這種意圖,就是使用自適應的矢量消除技術(AVC),該技術能自動消除任何匹配的線路連接里的NEXT和往返損失。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