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物聯網關鍵技術及問題研究

物聯網關鍵技術及問題研究

作者: 時間:2012-06-27 來源:網絡 收藏

的實現還需要很多的支持,例如接入網,體系結構,納米,PAI 技術,公共服務軟件技術,尋址技術,路由技術等等。迄今為止這些技術還不完善,仍存在著很多,文中將在下一節(jié)對此進行闡述。

2 存在的

讓物品與物品及物品與人類之間的交流暢通無阻,實現理想中物還有很多技術需要完善。存在的主要有:

(1) 統(tǒng)一的技術標準。由于物是互聯網的延伸,同樣基于TCP/IP ,但在接入層面,協議類別就十分繁雜,如TD-SCDMA、GPRS、傳感網等多種通道而標準化是大規(guī)模部署和擴展的必不可少的技術,如果沒有大規(guī)模部署就談不上物聯網。歐洲電信標準論壇等組織呼吁增加國際電聯來參與統(tǒng)一RFID 協議。EPCglobal 在2004 年年底提出了第一個全球RFID 標準的建議,它定義了多種類型的RFID 標簽及相應的工作頻率。

(2) 尋址問題。每個物品都會在物聯網中出現,那么每個物品都需要一個地址。在IPv4 資源即將耗盡的背景下,物聯網需要更多的IP 地址。需要IPv6的支持,但由于IPv4 網絡的龐大規(guī)模導致IPv4 向IPv6 過渡存在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物聯網一旦使用IPv6 地址,就必然會存在與IPv4 的兼容性問題。物聯網的特性也使得物聯網中的尋址與互聯網不完全一樣,文獻17 解決了多種產品代碼標準引起的尋址沖突。

(3) 安全性能。RFID 當初的設計是完全開放的,所以信息安全機制存在嚴重缺陷。對RFID 標簽加密將使標簽成本增加。云服務的透明度也是安全隱患,黑客正是通過操作系統(tǒng)的漏洞來攻擊它所服務的應用程序載入內存中的數據。提供內存數據的保護和隔離是云計算的重要安全需求之一。目前可以通過服務級別協議向用戶擔保,但如何做到安全服務SLA 的可審計性,這是云計算必須面臨的挑戰(zhàn)19。無線傳感網絡受到的安全威脅與傳統(tǒng)網絡不同,現有的網絡安全機制無法應用于無線傳感網絡,需要開發(fā)專門協議。現有的思想是從維護路由安全的角度出發(fā),尋找盡可能安全的路由以保證網絡的安全,另一種思想是把著重點放在安全協議方面。目前現行有效的傳統(tǒng)網絡安全協議例如SSL和IPSec,也存在著缺陷比如難以實施在嵌入式設備中。因此一個完整統(tǒng)一的安全系統(tǒng)呼之欲出。

(4) 實時性與同步性。無所不在的物聯網對時鐘同步的要求明顯高于傳統(tǒng)的無線網絡。它與實際的物理環(huán)境聯系密切,所以必須采用物理時鐘同步,無法使用相對簡單的邏輯時鐘。但是物理時鐘的同步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例如,無線傳感器要求必須采用低能耗工作,時間同步的數據交換受到限制同時無線媒介連接方式不可靠,時鐘的不同步性將會給物聯網的實現帶來巨大的障礙。

(5) 傳統(tǒng)網絡的協議算法局限。物聯網與傳統(tǒng)網絡有明顯不同的技術要求,前者以數據為中心,后者以傳輸數據為目的。傳統(tǒng)網絡的設計依照著端到端的邊緣論思想,強調將一切與功能相關的處理都放在網絡的端系統(tǒng)上,中間節(jié)點僅僅負責數據分組的轉發(fā)。對于物聯網,這未必是一種合理的選擇。例如一些為自組織的Ad-hoc網絡設計的協議和算法,未必適合物聯網的特點和應用的要求。在密集性極高的物聯網中,相鄰節(jié)點間的距離非常短,低功耗的多跳通信模式節(jié)省功耗,同時增加了通信的隱蔽性,避免了長距離無線通信易受外噪聲干擾的影響。這些獨特的要求和制約因素為物聯網的提出了新的技術問題。

(6) 商業(yè)可行性。建立物聯網,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如RFID 標簽,RFID 標簽數據管理中間件,解讀器及計算機的購入等。成本的提高使得人們的可接受度和企業(yè)的回報率都成為未知數。另外,標準的爭奪是搶占市場先機的。盡管物聯網的發(fā)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已有很多公司開始搶占市場先機,推廣自己的標準并申請相關專利。在中國開展物聯網,首先要獲得政府的支持,有了實質資金后能找到應用物聯網的商品,搭建無線網絡及系統(tǒng)平臺,再進行物品的信息存儲,然后進行傳感設備的安裝,但是現階段推廣物聯網應用的商品仍屬于風險投資,因為國內在物聯網上缺乏核心技術的累積,同時,國內傳感器產業(yè)化水平較低,高端產品被國外廠商壟斷。另一方面我國的寬帶建設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大規(guī)模的普及無線傳感網絡短期內還難以實現,所以物聯網在中國的普及還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

3 結束語

因特網把人與所有的物體連接起來,物聯網將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連接起來。雖然物聯網的概念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了雛形,但想要建立理想中物聯網還有很多技術需要完善,例如安全、尋址、標準、接入方式、生物工程等。只有通過這些技術進步和出臺統(tǒng)一的規(guī)范,才能夠獲取一個公平和以用戶為中心的物聯網。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