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基于超高頻無源電子標簽芯片的模擬電路設計

基于超高頻無源電子標簽芯片的模擬電路設計

作者: 時間:2012-05-23 來源:網絡 收藏

無線射頻識別(RFID)是一種利用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信息的技術。基本的RFID系統(tǒng)由、閱讀器及應用支撐軟件等幾部分組成。

本文引用地址:http://m.butianyuan.cn/article/154855.htm

  內存有一定格式的電子數據,常以此作為待識別物品的標識性信息。應用中將附著在待識別物品上,作為待識別物品的電子標記。閱讀器與電子標簽可按約定的通信協議互傳信息,通常的情況是由閱讀器向電子標簽發(fā)送命令,電子標簽根據收到的閱讀器的命令,將內存的標識性數據回傳給閱讀器。這種通信是在無接觸方式下,利用交變磁場或電磁場的空間耦合及射頻信號調制與解調技術實現的。

  電子標簽通常由標簽天線(或線圈)和標簽組成。電子標簽即相當于一個具有無線收發(fā)功能再加存貯功能的單片系統(tǒng)(SoC)。從純技術的角度來說,射頻識別技術的核心在電子標簽,閱讀器是根據電子標簽的設計而設計的。

  電子標簽依據發(fā)送射頻信號的方式不同,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兩種。主動式標簽主動向閱讀器發(fā)送射頻信號,通常由內置電池供電,又稱為有源電子標簽;被動式標簽不帶電池,又稱為無源電子標簽,其發(fā)射電波及內部處理器運行所需能量均來自閱讀器產生的電磁波。無源電子標簽在接收到閱讀器發(fā)出的電磁波信號后,將部分電磁能量轉化為供自己工作的能量。

  一般來說,有源電子標簽具有更遠的通信距離,但其價格相對較高,主要應用于貴重物品遠距離檢測等應用領域。無源電子標簽具有價格低的優(yōu)勢,盡管其工作距離和存儲容量受到能量的限制,但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是目前業(yè)界研發(fā)的熱點。

  無源電子標簽主要包括3個部分:電路、數字控制和電可擦除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2PROM)模塊。其中,電路模塊又包括電源產生電路、調制解調電路等。

  1 超無源電子標簽芯片電路的設計要求

  超(UHF)無源電子標簽芯片是ISO/IEC 18000-6C標準而設計的[1],ISO/IEC 18000-6C標準是繼ISO/IEC 18000-6A、ISO/IEC 18000-6B標準之后的新標準,它對前兩種標準的協議特點進行了一系列有效的修正與擴充。其中物理層數據編碼、調制方式、防碰撞算法等一些關鍵技術有了改進,使得ISO/IEC18000-6C的性能比ISO/IEC 18000-6A、ISO/IEC 18000-6B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標簽設計時,標簽芯片的模擬電路部分必須要與標準中規(guī)定的空中接口參數相一致,其主要參數規(guī)格如表1所示。

  

  表1中的參數主要是按照ISO/IEC 18000-6C標準選擇,其中標簽射頻輸入功率的計算過程如下。

  由電磁場理論可知標簽天線處的電磁場能量密度:S =P /Ae =P /[λ2/(4π)]=4πP /λ2=1/2·E 2/η,其中S是標簽天線處的電磁場能量密度,P是標簽天線接收到的能量,Ae是標簽天線的等效接收面積,λ是閱讀器發(fā)射電磁波的波長,E是標簽天線處的電場強度,η是空氣的波阻抗。

  進而推導出標簽天線處的電場強度為:

  當采用半波對稱陣子當作標簽天線時,每個陣子長度為λ/4,所以標簽天線上的感應電壓為:U =E·d =,其中d為單個陣子的長度。

  由電荷泵電路可知,電荷泵輸入端的電壓必須大于等于0.8 V時才能開啟整個電荷泵電路進行充電。因此U≥0.8 V,也即:≥0.8,把空氣的波阻抗η=120·π帶入可求得P≥1.1 mW。也即射頻輸入功率至少為1.1 mW才能使標簽正常工作。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