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M產業(yè)再次陷入跌價惡性循環(huán)
連于慧/臺北 誰也沒想到2011年DRAM產業(yè)面臨到比2008年更難熬的寒冬,不但報價再度崩盤,且全球經濟景氣不確定性的時間越拉越長,臺系DRAM廠這次面臨的困境不是減產救市,而是減產救己,力晶、南亞科、華亞科、茂德都加入減產行列,短期來看,這次減產的確刺激現貨價格止跌,但長線來看,個人電腦(PC)終端需求不振,才是讓DRAM產業(yè)陷入跌價惡性循環(huán)的殺手。
本文引用地址:http://m.butianyuan.cn/article/201609/304706.htm不同于2008年的減產潮,當時是國際大廠同步破天荒加入減產行列,2011年這一波減產幾乎只有臺系業(yè)者加入,顯而易見的是,2009年中的景氣復d至今,真正體質從弱轉強的,其實只有國際大廠,臺廠當時只是受惠不再沉淪,但那次的全球金融風暴導致臺廠籌資困難后,制程技術的落后傷了臺廠的競爭力。
即使這次由爾必達(Elpida)第1個喊出減產,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海力士(Hynix)這2家手握全球DRAM產業(yè)市占率超過60%的韓系大廠,卻緊接著表明不會跟進減產;業(yè)者解讀,一方面是宣示意義逼其他同業(yè)擴大減產幅度,另一方面是因為三星和海力士產品線較廣,之前已把多數的PC DRAM轉去做其他的產品,因此PC DRAM崩盤所影響的程度較小。
爾必達暗示減產后,其實只是? ~C DRAM放在Wafer Bank暫時不封測也不出貨,減產的是「出貨量」而非「投片量」,業(yè)界認為對產業(yè)實質幫助有限;但之后力晶大舉宣布PC DRAM要減產50%,市場就真的感覺來了!
以力晶目前整體12季г渤Р能12萬片水準來看,從2011年3月宣布退出PC DRAM品牌銷售,轉型為爾必達代工后,第2季雙方合約開始履行,且力晶開始著手增加其他代工產品的產能分配量。
推估力晶在第2季初時,PC DRAM占12季г渤Р能還有8萬片左右產能,力晶在宣布PC DRAM產能減少出貨量和投片量50%后,少掉的PC DRAM產能約4萬片,粗估減產幅度= 占力晶整體產能30%。
根據力晶的狀況評估,力晶得以大刀闊斧大砍PC DRAM產能,部分原因當然是不想承受現金流出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是受惠代工訂單涌入,包括LCD Driver IC、CMOS Sensor IC、電源管理IC、自有NAND Flash IC等產品等,都有急單效應,在12季г渤Р能可以找到棲身之所下,降低PC DRAM投片量就不會太痛。
回顧2008年那次減產潮,也是力晶頭一個喊出來,之后爾必達、臺、美、日等DRAM廠都加入減產行列。
再者,其實產業(yè)真正第1個減產的是茂德,茂德12季г渤Т擁ピ6萬片滿載產能降至現在不到1萬片產能,主要原因是財務問題,也因為現在買原物料生產上,供應商都不給掛帳,必須以現金直接交易,且必須支付水、電、員工薪資等固定費用,在現金不足的情況下,茂德只好被迫把產能降到最低的水準。
不過,茂德被迫減產似乎以不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因為茂德旗下產能如果不能在投資新機臺設備升級成高階制程,再繼續(xù)生產PC DRAM機率渺茫;其與銀行團的拉鋸戰(zhàn),以債作股是否能如愿?原本看似會順利的降息案,又突然被銀行團延宕下來,加上策略性投資人的結果,才是外界關注茂德的焦點。
在這次DRAM價格崩盤下,南亞科和華亞科也加入減產行列。南亞科旗下6萬片的12季г渤Р能多數都已經避開PC DRAM,轉到消費性電子DRAM上,不過,現在終端需求不佳是全面性的,因此南亞科減產幅度外界一度傳出高達30~40%,但官方僅坦承近20%。
其次,華亞科也小幅減產,以華亞科的狀況來看,旗下13萬片的12季г渤Р能中,由2大母公司南亞科和美光(Micron)各分一半,但日前華亞科50%產能中,以因應南亞科要求進行減產,幅度約10%。
整體來看,顯見這次減產是以臺系DRAM廠為主,主要還是財務壓力、制程技術、產品廣度不足3大因素迫使臺廠減產。
以報價趨勢角度看,在力晶宣布減產之后,的確刺激現貨價格立即性的反彈,2Gb DDR3報價返回1美元水準,另一方面也是現貨市場貨源減產,且賣方不愿意低賣等因素,讓現貨價報價止跌反彈。
業(yè)者認為,這一波臺廠減產救市的效應下,至少可維持3個月內DRAM報價不會再破低點,可有守有撐,但能彈的多高? 以及長線的走勢,則是有很多變數在。
業(yè)者進一步認為,主要原因是這樣報價止跌是人為減產和暫停出貨所帶動,不非真= 的需求提振,根據歷史經驗,其實每一次的DRAM報價脫離谷底,都是人為減產或鎖貨起頭,但之后必須配合景氣大環(huán)境的基本面回升,才能真正恢復產業(yè)秩序,否則一切的價格回穩(wěn)都只會是曇花一現。
但令人憂心的是,全球經濟環(huán)境仍是不安定,歐債問題目前只是暫時有化解之到,但難以但到真正整個事件真正的終結點,短線暫時松一口氣,但長線的走勢還是要密切觀察經濟環(huán)境的變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