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設計應用 > 載波通信技術

載波通信技術

作者: 時間:2016-10-10 來源:網絡 收藏

二戰(zhàn)以后,軍事有線通信技術取得了包括60年代產生的程控交換技術在內的一系列重大進步,其中比較突出的是與光纖通信技術。

本文引用地址:http://m.butianyuan.cn/article/201610/306167.htm

就是利用頻率分割原理,在一對線路上同時傳輸多路電話的通信。其工作原理是:在發(fā)信端把各路電話信號分別對不同的載波頻率進行調制,將各話路的頻譜安排在各自不同的頻位上。在接收端,則進行相反的解調過程,把位于不同頻位的各話路還原為話音頻譜,實現載波多路通信。除了傳輸電話信號外,還可以進行二次復用,即利用載波話路來傳輸電報、傳真、數據等等。載波通信有效的利用了有線通信的線路,擴大了信道的容量,提高了傳輸的速度。在軍事信息量不斷增加、軍事通信要求高效迅速的情況下,載波通信是一種極好的技術手段。載波通信技術產生于20世紀初期,電子管和濾波器發(fā)明以后,為實現載波電話通信創(chuàng)造了技術條件。同時,增音器和同軸電纜的發(fā)明又為載波通信的發(fā)展插上了翅膀。1918年,在美國的匹茨堡到巴爾的線路上開通了第一個載波電話通信系統(tǒng),每對線通3路電話。到1938年,經過不斷改進,可通12路電話。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由于戰(zhàn)爭條件的限制,各參戰(zhàn)國(除美國外)的長途有線通信發(fā)展很慢。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初期,各國均建立了規(guī)模巨大的軍用長途載波通信系統(tǒng),通信容量從最初的每對線幾路、十幾路,發(fā)展到幾十路、幾百路。20世紀60年代初,載波通信設備進入了半導體化階段。20世紀50年代初,單晶硅制備技術得到了突破性的發(fā)展,60年代各種晶體管電子元件相繼誕生。半導體晶體管的誕生是電子元件的第二次重大突破,它具有體積小、重量輕、耐震、壽命長、性能可靠、功耗低等電子管無法比擬的優(yōu)點,有效地促進了電子技術的發(fā)展。載波通信的半導體化進一步促進了軍事載波技術的發(fā)展。到70年代,隨著半導體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和同軸電纜材料與性能的提高,10800路載波電話系統(tǒng)在一些國家的軍隊中先后投入使用。



關鍵詞: 載波通信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