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遠鏡成像原理圖

原理介紹:圖左側(cè)為口徑極大的物鏡,可收集來自遠方的微弱光線,右側(cè)為目鏡,光線匯聚處為第一次成像處。
根據(jù)凸透鏡成像原理,此時觀察的物,距物鏡(即物距)大于兩倍焦距,成縮小的像,這為第一次成像;
第一次成的像由于望遠鏡的設計,落在目鏡的焦點之內(nèi),此時第一次成的像可視為目鏡所觀察的物。根據(jù)凸透鏡成像原理,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時,凸透鏡成放大的像,就相當于放大鏡。這時,我們就可看清遠處的物了。
六片的erfle目鏡,前面的凹片是一般的消色差需要,和nagler的前置巴羅不一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