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VIVO們在印度碰壁,電商是唯一出路嗎?
據(jù)報道,OPPO和VIVO最近大幅度削減了支付給印度手機零售商的利潤分成。印度手機連鎖店方面,利潤分成由原來的23%至25%被下調(diào)至14%至15%;獨立手機零售店方面,利潤分成則由15%至16%被下調(diào)至5%至6%。
本文引用地址:http://m.butianyuan.cn/article/201802/375208.htmOPPO和VIVO并非首個削減利潤分成的手機品牌,幾個月前,蘋果也降低了iPhone X在印度的零售利潤,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是iPhone X成本高的緣故。OPPO和VIVO此舉,已引發(fā)許多手機零售店和連鎖店的強烈反對,將遭受和蘋果同樣的負面影響。
印度手機零售商因高利潤分成重點推銷OPPO和VIVO兩個品牌的手機,OPPO和VIVO分別在印度擁有約7萬家零售商合作伙伴,利潤分成比例下調(diào)后,印度多家手機連鎖店與零售店,紛紛停止或減少了OPPO和VIVO兩個品牌的智能機銷售。OPPO和VIVO損失了約1/7的零售商,未來合作零售商還可能進一步減少,OPPO和VIVO的市場份額也會隨之下降。
印度手機市場除了OPPO和VIVO兩個國產(chǎn)手機品牌外,還有小米、聯(lián)想、金立、一加等,小米的印度市場份額已經(jīng)逼近三星。印度手機市場競爭激烈,OPPO和VIVO的合作零售商減少,市場份額下降,給小米等品牌制造了機會。
OPPO和VIVO之所以突然削減利潤分成,是因為已經(jīng)面臨盈利壓力,而盈利壓力的來源則要從復制國內(nèi)市場策略說起。
復制成功經(jīng)驗,國產(chǎn)手機品牌后來居上
在國內(nèi)手機品牌出海印度之前,三星已在印度市場耕耘已久。但小米、OPPO、VIVO等國產(chǎn)手機品牌虎口奪食,進入印度市場短短幾年卻拿下了不少市場,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報告顯示,截止去年9月,中國手機廠商控制著超過一半的印度手機市場。其中OPPO和VIVIO兩個品牌共占印度手機市場17%的份額。
擅長地推的OPPO和VIVO從中低端市場著手,將國內(nèi)的成功經(jīng)驗復制到印度市場,據(jù)了解,OPPO和VIVO兩家企業(yè)為了打開渠道和品牌知名度投入了23億,充分演繹了“有錢就是能為所欲為”。
線下推廣主要依賴手機零售商和連鎖店,OPPO和VIVO給予零售商高出其他品牌商的利潤分成比例,促使零售商積極銷售OPPO和VIVO的產(chǎn)品。與零售商和連鎖店達成合作之后,再通過付費購買方式,拿下展柜最佳位置,租用手機零售店,以及其他重要地段非相關行業(yè)零售店的門頭,其中甚至包括三星零售店的門頭。雖然看起來有些滑稽,還有點掛羊頭賣狗肉的意思,但大范圍搶占戶外廣告位,對品牌傳播有益處,從市場份額和銷量上升速度來看,OPPO和VIVO的宣傳策略也確實有效果。
除了戶外廣告之外,OPPO、VIVO、金立等手機品牌也邀請了印度明星代言,或冠名大眾賽事,比如印度國民運動“板球”,多種宣傳渠道并進大范圍提高了兩個品牌的曝光率,也提高品牌在印度市場的知名度。
品牌曝光非常重要,事實上OPPO和VIVO也抓住了印度用戶的需求,印度手機用戶看重手機的拍照功能,OPPO與VIVO遂迎合用戶喜好,將宣傳重心和手機開發(fā)重心放在拍照功能上。和國內(nèi)市場宣傳策略如出一轍,OPPO和VIVO的拍照功能出眾的廣告在印度市場也算是深入人心了,再加上外觀和質(zhì)量也比較出眾,俘獲了不少用戶芳心。
而OPPO和VIVO等國產(chǎn)手機品牌之所以選擇出海,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因為國內(nèi)手機市場疲軟,已難有增長,需要開拓新的增量市場。印度手機市場正處于向智能機轉(zhuǎn)型階段,與多年前智能機剛出現(xiàn)時的中國手機市場相似;并且人口紅利巨大(13億人口),放眼望去皆是未被收割的流量。印度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智能手機第二大市場,也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是新的迦南之地。
二是Reliance Jio推行免費數(shù)據(jù)和語音服務,與電信公司相繼為4G智能手機提供差異化的數(shù)據(jù)產(chǎn)品,推動了市場對4G智能手機的需求,加快了用戶升級手機的速度。與之相對的是,印度本土廠商沒有生產(chǎn)4G手機的能力,不管是對蘋果、三星還是OPPO、VIVO來說,都是巨大的機會。
如此一來,OPPO和VIVO不僅順利擠掉主打低價的印度本土品牌,而且從不具備資本優(yōu)勢的三星手中奪走不少市場份額,數(shù)據(jù)顯示,截止去年9月,印度本土手機品牌的市場份額由原33%縮小至14%。
盡管印度手機市場和過去的中國手機市場十分相似,但是國情畢竟不同,OPPO和VIVO直接復制國內(nèi)的市場策略,雖然在初期起到不小作用,拿下了17%的市場份額,但是隨著各方競爭越來越激烈,更多的品牌也在躍躍欲試,燒錢搶地盤的負面影響漸漸顯露了出來。
OPPO、VIVO面臨盈利壓力,有錢并不能為所欲為
燒錢搶地盤的后遺癥在OPPO和VIVO拿下部分市場份額后逐漸顯露。兩個手機品牌開始面臨盈利壓力,低端市場利潤低,中高端市場又不得用戶歡心,不得不斷臂求生,先是在過去幾個月中削減印度戶外、電視等傳統(tǒng)渠道的廣告投入,后又降低零售商的利潤分成比例以換取高利潤。中國市場的經(jīng)驗其實并不完全適用于印度市場。
其一,中印市場不僅文化差異大,人均消費水平也有較大差異。印度國民平均收入并不高,IDC的報告顯示,2016年印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808美元,約為中國的40%。人均收入水平低,意味著智能手機對印度民眾來說并不是必需品,他們的消費需求也集中在性價比較高的手機上。Dazeinfo的報告稱,150美元和90美元以下兩個價位檔次的手機是多數(shù)印度人的選擇。
其二,OPPO、VIVO的強項恰恰不是低端市場,產(chǎn)品性價比并不高,只是想利用中低端機型先拿下市場,再逐步打入高端市場。但前期的品牌定位已經(jīng)讓印度的用戶對OPPO和VIVO形成了刻板印象,若在此基礎上沖入高端市場有一定難度,高端市場不僅有三星和蘋果等知名度較大的品牌,還有通過不同的市場策略在高端市場獲得了不小的認可的國產(chǎn)品牌“一加”。中高端市場雖然利潤高,但市場份額小,競爭難度更大,復制國內(nèi)經(jīng)驗的OPPO和VIVO沒有多少優(yōu)勢。
其三,銷量和市場份額是資本堆起來的。OPPO和VIVO在品牌傳播渠道選擇上,走的是國民路線,但手機的定位卻是年輕群眾,推廣渠道與目標消費者重合度不高;印度又是城邦制、多宗教、多民族國家,市場碎片化,宣傳成本相比國內(nèi)更高,也是面臨盈利壓力的原因。此外,OPPO和VIVO依賴三星生產(chǎn)的屏幕等配件,依賴對手意味著受制于對手,可能會增加手機生產(chǎn)成本。
其四,從零售商強烈反對,不愿意再販售兩個品牌的產(chǎn)品可以看出來,當利潤下降之后,OPPO與VIVO的線下渠道可能將難以為繼。如今印度手機市場處在快速發(fā)展階段,貿(mào)然砍掉零售商利潤,雖然成本下降了,利潤上升了,但份額優(yōu)勢將會失去,重新開辟市場無疑需要更多投入。
奪回城池,OPPO、VIVO須把握電商紅利期
國內(nèi)手機市場已如遲暮老者,各大品牌都在尋求出海對策,華為也在布局印度市場,未來印度這個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勢必更為激烈。GST新稅制提高了電子產(chǎn)品的稅率,將線上線下手機廠商拉向了同一起點,對已獲得建零售店資格和建廠資格的品牌來說卻是新的機會,OPPO與VIVO的營銷策略也須做出一些改變。
本地化是所有品牌進軍海外市場的競爭策略,比如金立啟用了印度團隊。中印矛盾還未化解,中國團隊在印度市場開拓時其實有一定劣勢,國內(nèi)廠商在當?shù)匕l(fā)展過程中也是盡量弱化中國品牌的形象,啟用印度團隊能夠幫助品牌更快獲得當?shù)叵M者的信任,實現(xiàn)本地化。
印度這片廣袤土地上,并不是只有智能手機市場在跑馬圈地,電商也是印度發(fā)展非??焖俚漠a(chǎn)業(yè)之一。印度電商在亞馬遜、騰訊等中外巨頭的推波助瀾下發(fā)展得如火如荼,發(fā)展線上業(yè)務是增加印度市場競爭優(yōu)勢的砝碼。目前在印度市場中份額最大的小米,和在高端市場站穩(wěn)腳跟的一加手機,兩者的共同點,正是線上運營能力非常強。
OPPO和VIVO雖然擁有出眾的線下運營能力,但如今受挫也證明只有線下能力是不夠的,何況小米也積累了不少實體零售經(jīng)驗,在折損大批合作伙伴的情況下只依靠線下能力,優(yōu)勢太少,線上化在當下印度電商紅利期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另外,印度也是一個較為年輕的市場,年輕消費者對新媒體等線上渠道較為追捧,一加手機也是主要圍繞新媒體進行粉絲營銷;再加上亞馬遜等電商會提供返利折扣,對年輕消費者吸引力非常大,連接線上渠道也意味著能觸及到更多目標用戶。
OPPO、VIVO兩個品牌雖然入場較晚,但憑借在中國市場中積攢的線下運營經(jīng)驗和資本,在印度市場迅速開辟了一塊領地。但是復制中國市場的模式有利也有弊,印度的電商發(fā)展較快,年輕消費者喜歡互聯(lián)網(wǎng),OPPO和VIVO又是定位于年輕消費者的手機品牌,在電商紅利期只依賴線下運營能力優(yōu)勢不夠出眾,不妨及時改變策略,積極擁抱電商,積極線上化,把握電商紅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