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測試測量 > 設計應用 > 帶孔彈性元件溫度場的模擬實驗方法

帶孔彈性元件溫度場的模擬實驗方法

作者: 時間:2013-06-05 來源:網(wǎng)絡 收藏
1 引言

在測力與稱重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在一些特殊場合,如火箭發(fā)射、冶金生產等測控設備中作為基礎件應用時,常要處于不均勻中而產生熱應力,從而帶來測量誤差。為消除這種誤差,必須采取相應的補償措施。這就要求對在局部熱影響下的溫度及應力分布狀態(tài)進行研究。

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極大促進了有限元、邊界元等數(shù)值方法的完善,從而使得如、應力場分析這類理論上可以歸結為平面問題的數(shù)值模擬變得輕而易舉。與此相比,采用實驗方法研究溫度和應力問題則顯得有些陳舊和費時費力。但即便如此,實驗方法仍有其獨特優(yōu)勢,首先,它可以為數(shù)值計算結果提供驗證手段,因為數(shù)值計算中若參數(shù)選擇不當或數(shù)學模型有偏差,仍會出現(xiàn)較大誤差;其次,計算因受計算機和軟件等條件的制約而常常無法展開,實驗則因設備和條件要求不苛刻而容易實現(xiàn)。

確定是研究熱應力的前提條件,因篇幅所限,本文僅討論彈性元件在局部穩(wěn)態(tài)熱影響下的溫度場實驗研究方法。

2 實驗研究的基本方法簡介

2.1 實驗研究的理論基礎

根據(jù)光彈性實驗基本理論,在平面應變狀態(tài)下,彈性元件和實驗模型的熱應力間具有如下關系[1]:

分別以下標“H”、“M”表示彈性元件和模型,式中,σH、σM—分別表示彈性元件和模型的熱應力;EH、EM—二者的彈性模量;αH、αM—熱膨脹系數(shù);υH、υM—泊松系數(shù);△TH、△TM—溫度差。

在彈性遠件和模型上得到穩(wěn)定的應力狀態(tài)的最短時間之比為[1]

式中,CH、CM—比熱容;ρH、ρM—材料密度;lH、lM—彈性元件和模型的相應尺寸。

以上公式表明,在材料性能參數(shù)已知且滿足熱平衡條件的情況下,可用模型研究彈性元件的熱應力狀態(tài)。

2.2 材料選擇與模型制作

模型材料選擇厚度為8mm的樹脂材料3Д-6M,按與元件成相似關系的幾何尺寸經(jīng)機械加工方法制成[2],應注意保持小的加工余量以防止模型上殘余應力過大。做好的模型需放入保溫爐中進行24小時的退火處理,以有效消除殘余應力。加熱器是用3Д-6M材料做骨架,以細銅絲纏繞而成,在細銅絲兩端加可調電壓,即可達到加熱并改變溫度的目的。

2.3 熱電偶的制備與標定

熱電偶是由直徑為0.33mm的細銅絲和直徑為0.4mm的康銅絲在40V電壓和96%的酒精中焊接而成。在使用前,需對所制成的熱電偶進行標定,其標定裝置如圖2—1所示 。


1-熱電偶測量端;2-盛有機油的加熱容器;3-可調變壓器;4-伏特計;
5-水銀溫度計;6-換位開關;7-指針式萬用表;8-盛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

將熱電偶的熱端(測量端)放入盛有機油的容器2中,冷端(補償端)放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8中,油溫控制通過調節(jié)變壓器3改變容器2溫度來實現(xiàn),而電壓值則由伏特計4讀出,油溫由水銀溫度計5讀出,熱電偶的溫度由指針式萬用表7讀出,撥動換位開關就可以讀出多個熱電偶的示值。

對制備的熱電偶在20℃~80℃范圍內進行3次重復標定,取其平均值利用最小二乘法進行數(shù)值擬合,得回歸方程

T=2.4+2.59 V

式中T為溫度值,V為電壓值。在上述溫度范圍內,標定曲線為一理想直線。

2.4 溫度場的確定

實驗選擇帶孔彈性元件的關鍵部位進行研究,在模型上布置一系列熱電偶,以研究溫度場的分布情況,其結構及熱電偶布置如圖2—2所示。圖2—2a研究模型沿高度方向溫度分布和模型長度B之間的關系;圖2—2b研究模型沿長度方向溫度分布和模型高度B之間的關系;圖2—2c研究單孔模型沿圓周方向溫度分布和孔徑D之間的關系;圖2—2d研究雙孔模型沿高度方向溫度分布和孔徑D之間的關系。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