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產品牽引移動存儲器
移動用戶數(shù)即將超越世界總人口
本文引用地址:http://m.butianyuan.cn/article/263544.htmSmart everything. 萬物智能化,正是智能手機帶動了移動產品的發(fā)展,驅動了社會的智能化,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Today,just about everybody owns a mobile device,不論它是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便攜媒體播放機乃至可穿戴設備,花樣繁多,美不勝收。
縱觀世界電子技術的發(fā)展:上世紀60年代是大型機時代,70年代是小型機時代,80年代是PC時代,90年代是臺式PC互聯(lián)網時代,新世紀的頭l0年,隨著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等的快速普及,移動產品成為技術及社會變革的核心,人類邁進了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信息技術發(fā)展的第五個階段。Smart Living in Smart Cities.“智能移動”產品激勵著電子產業(yè)的再創(chuàng)新,有評論家認為:今天已是“后PC”時代!
2013年,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的總出貨量突破13億臺,其中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所占比重達85%。根據(jù)NPD DisplaySearch 8月的最新報告,今年2季度世界筆記本電腦出貨量達4500萬臺,同比雖僅微增1%,卻是連續(xù)7個季度減退后的首次正增長,而以聯(lián)想為首的全球前5大筆記本電腦廠商同期更大幅增長16%。
實際上,學生學習、員工工作還總得首先買一臺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都歸類于移動上網市場,今天,正是這三大產品系列在信息和通信技術(ICT)產業(yè)中持續(xù)創(chuàng)造成長。愛立信(Ericsson)公司近日發(fā)表的最新《移動趨勢報告》中也指出,全球移動用戶不斷迅猛發(fā)展,預計2015年移動用戶數(shù)即將超過全球人口總數(shù),并展望至2019年底可望達到約92億的巨大規(guī)模。智能手機無論現(xiàn)在或將來都是主要的移動產品,愛立信并預測2016年智能手機用戶數(shù)將超越基本手機(basic phone)用戶數(shù)。
國際市調公司 Gartner 近期針對用戶的調查指出,他們大約花費半數(shù)的產品屏幕時間(device screen time)于娛樂,諸如玩游戲、讀書、觀看直播電視或收聽音樂/廣播等。其余時間則用于通信(26%,如收發(fā)電子郵件與瀏覽社群網站)、生產活動(15%,如編輯影片或撰寫博客),以及搜索信息 (9%,包含查詢新聞和氣象以及研究產品與服務等)。
移動設備功能交疊,市場界限模糊,過去熟悉的市場生態(tài)已經產生極大改變,為了實現(xiàn)區(qū)隔化,今天從手機到平板電腦都在竭力發(fā)展各種特殊功能,譬如醫(yī)療功能,包括可攜式超音波、心電圖、血糖計、計步器、血氧濃度計、體脂計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但從移動產品講,智能手機的中心地位仍未動搖,故以蘋果、三星雙雄齊頭并進的手機巨頭,業(yè)界廠商無不以他們馬首是瞻,緊跟緊追。蘋果公司的最新發(fā)布會在9月10日舉行,發(fā)布會上不僅曝光iPhone 6,其智能手表iWatch也同步上市。三星更在8月13日搶先發(fā)布Galaxy Alpha,打響了“2014年冬季智能手機戰(zhàn)役”的第一槍。業(yè)內評論家和分析師等都已將目光對準了這場最高端的戰(zhàn)斗:傳聞Galaxy Alpha是iPhone 6的直接競爭對手。
4G時代,我國手機廠商動作都比較快,如華為、小米、聯(lián)想等都推出了自己的4G手機,而且種類齊全,占得市場先機,發(fā)展較快,廣受業(yè)界注目。而IT業(yè)界巨頭蓋茨不久前在接受電視采訪時曾承認,微軟的移動戰(zhàn)略“出錯了”,公司盡管知道移動技術代表著科技的未來,但不知道如何跟進,去年花了70多億美元收購諾基亞進軍智能手機市場,可效果并不好,近日有報道稱,微軟終于在研發(fā)微軟眼鏡,據(jù)說更像普通眼鏡,在觀看和聽取球賽或音樂會時可獲得各種各樣的現(xiàn)場信息。同時,另一業(yè)界巨鱷谷歌卻通過安卓(Android)和Chrome瀏覽器等軟件,把谷歌的搜索領先地位拓展到了移動領域,雖然他購買的摩托羅拉也不怎么理想,但率先闖市的谷歌眼鏡至今仍很吸引人們的眼球。
隨著“智能移動”技術的進步,預計未來的主要技術發(fā)展有五項即:移動網、物聯(lián)網、移動產品、云計算和大數(shù)據(jù),值得引起我們注意。
更應該提一句,移動中心時代的推動力乃是源于活力四射的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新興市場國家的GDP到2014年將達到全世界的50%。在新興市場國家,今后將會有數(shù)量日益增多的移動產品接入互聯(lián)網,預計到2015年,在全世界使用的智能手機等移動產品中,新興市場國家的比例將占到一半。
可穿戴產品曙光在前
2013年是可穿戴式產品的起步年,而2014年則是可穿戴式產品的爆發(fā)年,無怪2014年美國CES大展上可穿帶產品(wearable devices)特別受到各路媒體的熱捧,認為這是繼PC時代、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時代后又一代創(chuàng)新代表產品,被稱為“the next big techs for 2014”,“Wearables: The Next Great Consumer Market”,可穿戴產品無疑是今年科技產業(yè)界最熱的話題之一,產品觸目皆是,自Google Glasss、iWatch之后,能打電話的手套、能給手機充電的鞋子、能更新狀態(tài)的褲子、能收發(fā)短信的內衣,可穿戴式智能產品層出不窮,舉凡能穿戴在人身上的各種物品,諸如手環(huán)、戒指、項鏈、襯衣、帽子、鞋襪等等,無不有廠商在努力創(chuàng)新,試圖將它們改造成可穿戴電子產品,付諸靈活實用,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產品時尚實用,具有驚人的商機,各大公司包括蘋果、谷歌、三星、LG都將可穿戴產品視為經營戰(zhàn)略中的重中之重,此外,由于產品進入門檻不高,今后中小公司的數(shù)量定將日益增多,成為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據(jù)美國市調公司Deloitte最新報告,2014年世界可穿戴電子產品可銷售1000萬件,約值30億美元,預期2020年可銷l億件。又據(jù)市調公司Business Insider估算,2013年世界可穿戴產品市場約25億美元,2014年激增62%,達40.5億美元,到2018年可望超過120億美元。世界著名市調公司NPD DisplaySearch 5月最新發(fā)布的《可穿戴產品市場和預測報告》稱,可穿戴產品的未來將視其時尚、功能、健康是等因素而定,它的市場動力大約和以往的DVD、平板電視、智能手機以及其他消費電子是差不多的,公司預計,今年世界可穿戴產品的銷量為4800萬件,明年可達9100萬件,2020年最高可達2億件,大大高于上述公司的預測。
由于存在著若干不確定因素,因此公司展望未來有3種不同的模式曲線(如圖1所示),但不論何種模式都與巨大的中國市場的發(fā)展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參閱同一報告的圖2,該圖采用基本模式,預計從2015年的9100萬件發(fā)展到2020年的1.5億件)??偟膩碚f,目前可穿戴產品市場盡管很熱鬧,可規(guī)模還不算大,仍處于起步上升階段,真正大發(fā)展還需等待幾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