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懂的電磁場理論
從初中甚至更小,我們就接觸到了電路,把電壓比作水源的高度,電流比做水流,表征電壓與電流關(guān)系的電阻就是水管的大小。從初中到大學(xué)畢業(yè)工作(排除專門學(xué)過電磁場,并且深入理解了的),我們一直這么理解的。因為電路、電壓、電流、電阻的概念就是對照現(xiàn)實中看得到的水路、水壓、水流和水阻而來的,非常直觀、形象,并且長期以來感覺沒什么問題,所以非常的深入人心。
本文引用地址:http://m.butianyuan.cn/article/276145.htm電路理論的困境
電路理論首先碰到的問題是兩根緊挨著的信號線,會相互干擾,這個引入了磁場理論比較好的解釋了:存在交變的電流,就激勵出交變的磁場變化,部分磁力線相互圍繞了傍邊的信號線,根據(jù)安培定律,互感相互影響,這個采用磁場理論可以說完美的解釋了。當然靠近的兩根信號線不僅僅只有磁場的影響,電場也有影響,這個取決于電壓與電流的比例關(guān)系。
電路理論碰到的第二個問題,當一個回路的導(dǎo)線無規(guī)則,比較亂,信號源信號無法完美的傳遞到終端上,高頻失真,信號完整性受損,限制了高速信號傳輸。而這個,電路理論解釋不了,磁場理論也解釋不了,需要第三種理論。
電路理論碰到第三個問題,無法解釋天線?怎么斷路不相連的一段導(dǎo)線,可以輻射能量出去,而電路理論必須要有回路的,完全不可理解。
電路理論無法解釋第四個問題:傳輸線阻抗,一根同軸線,標稱50歐姆,這個是表征什么物理量?這個50歐姆在哪兒呢?
信號的載體是能量
硬件中的信號的傳遞,基于電壓或者電流表征的,但無論電壓還是電流,都是基于能量這一實體。
在現(xiàn)實中,能量的傳遞,都是從A到B點,而在微觀世界中,能量的傳遞只有兩種,那就是基于粒子傳遞,如同扔石頭,或者基于波的傳遞,如同聲音或者水波,只有這兩種。但是,電路是基于一個回路的,大家日常想著電流從電源的正極留出到電源的負極,或者電子從負極流出到達正極,這個是電路理論經(jīng)常提到的,深入人心,但這個明顯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這個回路里面,到底那個負載先上電呢?是靠近正極的A,還是靠近負極的C?
我們知道,電子有質(zhì)量,在金屬中移動的速度很慢,遠遠小于光速,但電的建立是光的速度,所以電路建立的基礎(chǔ),顯然不是以電子的移動作為初始條件,能跟光速比的,只有電磁場,它是波,可以傳遞能量,也滿足能量傳遞條件。
場結(jié)構(gòu)模型
既然電路的理論基礎(chǔ)是電磁場,能量的傳遞必須從信號源點到終端,不可能是回路形式,那么如下圖,紅色細線是電場,從信號源擴展到負載B,藍色細圓圈是磁場,也從信號源擴展到負載B,理論上講,電路的順序是A、C、B,這樣的順序。
我們簡化上圖為傳輸線類型模式,可以清晰的看到,紅電場和蘭色磁場組成的電磁場從信號源到負載電阻。在傳播過程中,電場和磁場都是存在于導(dǎo)線外面的,而這些電場和磁場都是能量場,所以要明確的是,能量都是在導(dǎo)線外面的,而不存在于導(dǎo)線內(nèi)部,這個很關(guān)鍵,
根據(jù)能量存在于導(dǎo)線外面的特點,我們加以利用,就得到不同的東西。比如為了實現(xiàn)傳輸,就需要降低損耗,降低對外的輻射而設(shè)計了同軸線,如下圖1(截面圖),外銅皮與內(nèi)心銅線之間充填塑料,形成一個腔體,電場和磁場就分布在里面,電場是兩極徑向的紅線,磁場是圍繞銅芯的切向蘭線。同軸線外沒有任何的電場和磁場,所以對外沒有輻射,損耗最小,最適合電磁場通訊。
PCB上的信號連接,無法用同軸線,于是設(shè)計了一種類似同軸線的方案,叫微帶線,如下圖2。圖中可知電場大部分被約束在信號線與參考地之間,但磁場有在外面,所以微帶線適合短距離傳輸,往往只適合于PCB。
若為了發(fā)射信號,如天線,就盡可能的把電場和磁場暴露在空間中,那么就需要把兩極分開,如下圖3.
需要注意的是,一塊懸空的金屬,因為內(nèi)阻為0,電磁場無法穿過而形成類似鏡子的反射效應(yīng),衛(wèi)星天線采用一塊獨立的類似鍋蓋形狀的金屬板作為衛(wèi)星信號的反射面,利用凹透鏡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