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設計應用 > 移動電視芯片廠商蓄勢待發(fā)

移動電視芯片廠商蓄勢待發(fā)

——
作者:本刊記者 崔澎 時間:2007-04-03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作為2008奧運會前的準備年,2007年注定是一個值得期待的年份。眾多新技術引導的業(yè)務將在2007年開始預熱,其中引人注目的就有。2007年8月1日是數字電視地面標準GB2006開始實施的時間,雖然GB2006是地面數字電視廣播的國家標準,但是在手機電視強制標準尚未明朗的情況下,依然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GB2006標準包含固定和移動2種接收方式。但是從目前家用數字電視的普及情況來看,有線數字電視占據了主導地位。2006年有線電視機頂盒的需求量突破700萬臺,2007有線電視機頂盒的增量將會達到1000萬。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周祖成教授也認為在未來我國數字電視普及的過程中,DVB-C有線數字電視將是主力,2007年將形成“有線DTV放量增長、衛(wèi)星緊跟、地面無線起步”的格局。因而,移動接收的應用才是GB2006的用武之地,移動接收又根據接收終端的差異可以分為移動接收(汽車電視)和移動/便攜式接收(筆記本電腦、掌上電腦、便攜式電視和手機),其應用領域覆蓋了廣闊的便攜終端和汽車市場,前景值得期待。

的開發(fā)來說,在架構上涵蓋了軟件與硬件兩個層面。硬件部分需考量天線、前端(Front-End, FE)模塊、音/視頻的編解碼、應用處理平臺。其中前端模塊又包括射頻接收的調諧器(tuner)和基帶解調器(demodulator);軟件部分則包括中間件(Middleware)、電視播放器、電子服務指南(Electronic Service Guide, ESG)等。由射頻接收器送來的數據經基帶處理后,又再分流為IP datagram和TS packet傳輸到處理平臺,經過平臺中的應用處理器及音、視頻譯碼器(decoder)會的進一步運算處理,最后才將電視節(jié)目的影音內容傳送到屏幕上播放(圖1)。

圖1 終端的運作架構
  
移動電視接收前端開發(fā)進展

移動電視的特性使其在功耗,尺寸等方面收到很大的限制,另外由于面向車載應用,因而高速移動中的信號接收同樣是一個技術挑戰(zhàn)。這些技術難題在接收前端的設計上得到集中的體現。

為滿足移動電視可連續(xù)在較長時間收看的需求,如何降低功耗已成所有半導體公司共同致力的目標。同樣用850毫安時的鋰電池供電,高通宣稱其主推的MediaFLO手機收視時間可達3.8小時,比收視時間為2~3小時的DVB-H與T-DMB更為理想。據北郵電信工程學院多媒體信息中心主任門愛東教授介紹,GB2006的前身DMB-T/H可保證4小時的工作時間。在ADI 和凌訊共同推出的DMB-T/H前端中,ADI提供解調器MTV100和10位ADC AD9216,凌訊提供的是LS8913調諧器。ADI高級開發(fā)經理吳女士表示,為了解決功耗問題,ADI一方面采用CMOS工藝開發(fā)用于GB2006的解調器MTV100,另一方面減少數量以降低互聯功耗,并且在前端設計中內置了有效的電源管理IC。僅是2~3英寸的小型面板、后端應用處理器和H.264編解碼三部分就需要約400mW的功耗。即便面板部份已通過CCFL的技術改善功耗,但在整體耗電負荷大的前提下,如何使前端(解調器和調諧器) 組達到更低的功耗,依然是手機電視芯片商的研發(fā)重點。

圖2  ADI 和凌訊的DMB-T/H前端采用于DVB-H標準相近似的時間分片

此外,由于2~3英寸面板的手機電視模塊是目前市場認可的尺寸,為了解決外形尺寸的挑戰(zhàn),芯片廠商持續(xù)通過SiP、SoC技術以及先進制造工藝來降低芯片尺寸與材料成本。目前TI 用90nm工藝將調諧器、解調器以及ADC集成在SoC上,在業(yè)界處于領先。預計2007年初將進入65nm制程。而就SiP而言,目前最小封裝尺寸大致已可達7.9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