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智能手機的三大創(chuàng)新之一,3D ToF深度傳感技術依靠體積小、誤差低、直接輸出深度數(shù)據(jù)與抗干擾性強等優(yōu)勢,成為近年來智能手機上的關鍵創(chuàng)新亮點之一。
ToF技術解碼
ToF是Time of Flight的縮寫,又稱飛行時間法3D成像。這種成像技術通過向目標****連續(xù)的特定波長的紅外光線脈沖,通過特定傳感器接收待測物體傳回的光信號,計算光線往返的飛行時間或相位差得到待測物體的3D深度信息,ToF相機的亮度圖像可以通過模型迅速連接起來。
相比3D深度視覺其它兩種方案(結構光與雙目立體成像技術)而言, ToF方案在實際應用中的優(yōu)勢顯著。例如:在畫面拍攝后計算景深時不需要進行后處理,既可避免延遲又可節(jié)省采用強大后處理系統(tǒng)帶來的相關成本;ToF測距規(guī)模彈性大,大多數(shù)情況下只需改變光源強度、光學視野以及****脈沖頻率即可完成;由于具有不易受外界光干擾、體積小巧、響應速度快以及識別精度高等多重優(yōu)勢,使得ToF無論是在移動端還是車載等應用領域日漸成為3D視覺的首選技術方案。目前,ToF技術應用領域廣泛,包括:
消費電子:虛擬現(xiàn)實、人臉識別、體感交互等新零售:手勢識別、客流統(tǒng)計、行為識別等智能安防:人臉識別、行為分析等工業(yè)級自動化:自動避障、測量測距、感知定位等醫(yī)療電子:增強現(xiàn)實、遠程交互等汽車電子:輔助駕駛、人臉識別、手勢識別等
TOF測量原理
TOF飛行時間,即傳感器發(fā)出經(jīng)調制的近紅外光,遇物體后反射,傳感器通過計算光線****和反射時間差或相位差,來換算被拍攝景物的距離,以產(chǎn)生深度信息,此外再結合傳統(tǒng)的相機拍攝,就能將物體的三維輪廓以不同顏色代表不同距離的地形圖方式呈現(xiàn)出來。
****的紅外光線被被測物體反射后回到傳感器,內置的計時器記錄其來回時間,然后即可計算出其距離。聽起來好像和大家玩爛了的超聲波測距沒啥不同。但其實不然,超聲波測距對反射物體要求比較高,面積小的物體,如線、錐形物體就基本測不到,而TOF紅外測距完全可克服此問題,同時TOF測距精度高,測距遠,響應快。
這種技術跟3D激光傳感器原理基本類似,只不過3D激光傳感器是逐點掃描,而TOF相機則是同時得到整幅圖像的深度信息。
ToF的原理是通過光子的反射測距。傳統(tǒng)上是紅外測距,但紅外測距沒有計算時間差的能力,主要靠測光強,但打在黑色、白色等顏色物體上,由于材料本身的吸收度不同,也會影響測距效果,因此ST的FlightSense采用計算****和返回的光子時間差,即計算飛行時間(ToF)方案。另外在集成度上,ST的方案是****和接收都做在一起,而紅外測距往往是分立方案。
| 第一代 VL6180X | 第二代 VL53L0X | 第三代 VL53L1X |
測距 | 40cm | 2m | 4m |
激光器 | 850nm | 940nm | 940nm |
視場角 | 25° | 25° | 27° |
環(huán)境光感測 | 有 | 無 | 無 |
測距精度 | ±10mm | ±3% | ±1%
|
市面上有多家公司采用ToF方法,但主要采用相位測距法,主要用于工業(yè),原理是脈沖計算法,但在波谷的能量就不測量了,會造成能量損失。
為何ST方案的測距角度都是25°?因手機鏡頭弧度是25°左右,所以市面上的產(chǎn)品往往是25~30°視角。FlightSense二代之所以是2米測距,因手機拍攝的理想距離是1.2~1.5米。
市面上有多家公司采用ToF方法,但主要采用相位測距法,主要用于工業(yè),原理是脈沖計算法,但在波谷的能量就不測量了,會造成能量損失。
飛行時間(ToF)傳感系統(tǒng)是最有盈利空間的創(chuàng)新成像技術之一。市場上的主要消費類產(chǎn)品制造商都希望在各種智能硬件中集成飛行時間(ToF)測距,以提供3D成像、接近感應、環(huán)境光感測、手勢識別等功能。
意法半導體在飛行時間(ToF)傳感方面潛心研究,而iPhone 7 Plus中的飛行時間(ToF)測距傳感器是意法半導體為蘋果公司定制的產(chǎn)品。
這款為蘋果定制的產(chǎn)品位于iPhone手機前面、主揚聲器上方,采用光學柵格陣列(LGA)封裝形式,尺寸為2.8mm x 2.40mm,小于意法半導體對外公開銷售的任一款ToF傳感器。
蘋果iPhone 7 Plus拆解
ToF究竟是未來趨勢還是廠商套路
既然 TOF 的歷史已經(jīng)如此悠久,為啥近一年才成為消費電子的熱詞呢?
因為概念出現(xiàn)了混淆,如今熱議的 TOF 技術其實應該叫 TOF 3D 技術,屬于 3D 視覺技術的一種,目標是和 2D 相機配合建立物體和空間的立體模型,而之前的 TOF 只是點光源,只是用于測量前方物體距離有多遠而已,無論從實現(xiàn)目標還是復雜度來說都不能相提并論。
此外,有關 TOF 3D 的基本原理還是要再簡單講一下,首先通過紅外光源,打出超短的脈沖信號,形態(tài)是面光,要求覆蓋整個視場范圍,然后通過紅外相機接收反射信號,在成像的同時也獲得了空間內每個點收發(fā)信號的時間差,最后通過光速計算出距離,就能搞定視場內整個空間的 3D 輪廓。
當然,理論都是很美好的,否則沒人會愿意推進它們的實用化,尤其對大家伙們來說,如今的產(chǎn)品做到了什么程度才是關鍵。
好在這件事分析起來不難,因為目前主流市場上用 TOF 3D 的產(chǎn)品也就三款,一個“前置”是 vivo NEX雙屏版,兩個后置,OPPO R17 Pro 和華為榮耀 V20。接下來我們逐個分析。
vivo NEX 雙屏版官方說的很明確,TOF 就是拿來搞面部識別用的,和結構光一個玩法。模組上的合作伙伴是艾德諾半導體(ADI),型號是 ADDI9036,鏡頭光圈 f/1.3,再就沒有其他的公開資料。不過從 ADI 以往展出的產(chǎn)品來看,最近的是 ADDI9033,用于工業(yè)機械臂,sensor 分辨率是 VGA(640*480) 水準,這樣可以推知 9036 應該是 9033 的衍生版本。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前置面部識別來說,行業(yè)內主流的選擇是結構光,原因各家有多次科普,這里就簡單提一下,即在正常使用距離(0.2-1.2m),結構光的深度精度明顯比 TOF 更有優(yōu)勢,TOF 則需要更遠一些才能發(fā)揮。這很好理解,畢竟距離太近的話,精度需求也更細微,信號來回時間太短,甚至接近于信號本身的脈沖長度,算起來誤差就會很大,而距離變長的話,結構光實際有效的采集點會變少,單個斑點面積會變大,精度當然也會有明顯的損失。不過從實際產(chǎn)品來看,vivo NEX 至少接入了支付寶的面容支付,說明安全性上用起來并沒啥問題。
而在構造上,從實際產(chǎn)品來看,TOF 面部和結構光都是 3 個必需元器件,但不同在于,結構光需要點陣投影器和紅外相機拉開一定的距離,因此它們在所有產(chǎn)品上都是分居左右兩側的,而 TOF 沒這種需求,因而相對來說堆疊比較簡單。
至于 vivo 官方所宣稱的“TOF 精度是結構光的 10 倍”,則應該是指其 sensor 的 VGA 分辨率,640*480=307200 正好 30 萬像素,是結構光 3 萬個點陣的“10 倍”。不過這很顯然是偷換概念,畢竟結構光的點陣和 sensor 的分辨率并不能混為一談,真要論起來,結構光陣營最低端的 OV9282 都有 100 萬像素,數(shù)量碾壓 TOF,而高端 TOF sensor 用的 IMX456QL,單像素尺寸 10μm,反過來又碾壓了結構光普遍的 3μm,你說這事該咋整?
*博客內容為網(wǎng)友個人發(fā)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工作人員刪除。
萬用表相關文章:萬用表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