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銅在電力電子中的廣泛應用

銅在電力電子中的廣泛應用

發(fā)布人:12345zhi 時間:2022-12-06 來源:工程師 發(fā)布文章

前言

對于功率半導體器件來說,硅是最常見的元素,然而由于銅的高導電性,對于印刷電路板(PCB)和陶瓷基板上的基板來說,銅是最佳選擇。由于銅的導熱率,所以銅成為基板和散熱底板最常用的材料。而且,銅對于功率器件的金屬化和互連來說非常重要。日益增加的能量密度、載流能力和可靠性要求也是銅在本行業(yè)中廣泛使用的原因。銅具有以下優(yōu)點:易于獲得、相對便宜,且供應穩(wěn)定。

圖片

銅和鋁的比較

根據(jù)具體應用,鋁是銅的最佳替代品。例如,在散熱底板中,鋁與銅相比,更便宜、更輕,所以鋁是首選材料。但是,對于導熱率比減重更重要的某些應用,銅是更理想的材料。在室溫條件下,銅的導熱率為400 W/m-K,而鋁的導熱率為235 W/m-K。因此,在所有其它因素相同的條件下,銅制散熱底板的散熱效果優(yōu)于鋁制散熱底板。所以,許多帶有集成銅擾流柱散熱底板的功率模塊目前已被市場認可,并成功用于混合動力和電動車輛領域。

鋁和鋁合金被廣泛用于芯片金屬化。它們的電阻較低,且在硅和氧化硅層上有良好粘附性。盡管如此,由于銅具有更好的導熱及導流能力,芯片領域已經(jīng)引入銅金屬化技術來代替鋁金屬化。電阻率較低能使單位面積的電流較高,且單位電流發(fā)熱量較少,而且較高的導熱率能更有效地散熱。這兩個明顯優(yōu)點使銅的電流更高、緊湊化效果更好。不足的是,在干法蝕刻工藝中,銅不像鋁一樣易于蝕刻化。所以,不是所有芯片都使用銅金屬化處理。而且,由于成本和應力問題,銅金屬化厚度只能在5 μm 和10 μm之間,不過層厚越大越能保障更大的電流驅動能力、更高的熱容量和散熱能力。雖然,可能有一些變通方案,如丹佛斯公司利用其鍵合緩沖技術,將一個薄銅箔熔結到芯片頂部。

將銅用于標準芯片金屬化處理的另一個驅動因素是可靠性。在最先進的功率模塊中發(fā)生的故障的主要原因是鍵合線脫落。因此,已經(jīng)研發(fā)了將多個芯片互連接入功率模塊的新方案,以代替?zhèn)鹘y(tǒng)鋁線。許多方案依賴于不同形狀和幾何結構的銅材料:銅線、銅帶、銅柱、銅快接或銅框架,這些可以錫焊、燒結或焊接到芯片上。其它方案包括平面互連和芯片嵌入技術,在這些技術中,頂部電極觸點通過銅通孔連接起來。

重銅不再足夠厚重

盡管某些基板仍采用鋁金屬化處理,PCB內(nèi)外層導線和陶瓷基板主要使用銅。

銅厚度可以規(guī)定為以盎司為單位的每平方英尺的銅重量(oz/ft2)。市場上最常見的PCB是為低功率應用生產(chǎn)制造的,其銅導線用重量不小于0.5 oz/ft2 (18 μm)且不超過3 oz/ft2 (105 μm)銅制成的。對于大功率應用,厚實的銅電路可以用重量在4 oz/ft2 (140 μm)和 20 oz/ft2 (686 μm)之間的銅制作。銅重量也可以超過20 oz/ft2,這種銅被稱為極度銅。

尤其是,直接鍵合銅(DBC)和活性金屬釬焊(AMB)基板被用于將多個功率器件并聯(lián)安裝到一個模塊上,以實現(xiàn)規(guī)定應用要求的額定功率。可以獲得銅厚度127 μm到800 μm的這種基板。但是,功率模塊也確實有微型化趨勢。因此,模塊制造商日益增加對半導體和封裝技術的要求,以便進一步提高現(xiàn)有或更小元器件封裝的輸出功率。而且,因為性能提高不應影響成本和可靠性,所以基板和底板或散熱底板必須用新的連接技術,或最好集成到一個組件中。因此最終促使銅層厚度超過1mm的基板的研發(fā)。

通常,厚銅層利用和標準銅層一樣的濕法化學蝕刻工藝生產(chǎn)制作。因為其各向同性的特征,濕法化學蝕刻不適合制作厚銅層,否則會造成導線之間有較大溝槽,而客戶需要較窄溝槽,以減少模塊封裝尺寸。因此,必須研發(fā)專門的構建技術,來實現(xiàn)小間隙、直側壁和可忽略不計的底部內(nèi)切。

*博客內(nèi)容為網(wǎng)友個人發(fā)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工作人員刪除。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