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星微發(fā)布中國首款人工智能處理器“星光智能一號”
6月20日下午,中星微“數字多媒體芯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北京宣布,經過五年多的攻堅克難和不懈努力,中國首款嵌入式神經網絡處理器(NPU)芯片誕生,并已于今年3月6日實現量產,目前已被應用于嵌入式視頻監(jiān)控領域。
本文引用地址:http://m.butianyuan.cn/article/201606/292881.htm
![](http://editerupload.eepw.com.cn/201606/eee0621a3d8ef3e743f509f2ef0539a0.png)
據介紹,中星微成功量產基于NPU的視頻監(jiān)控芯片具體型號為“VC0758”,被命名為“星光智能一號” 。它是全球首顆具備深度學習人工智能的嵌入式視頻采集壓縮編碼系統(tǒng)級芯片。 內置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神經網絡處理器(NPU),支持AlexNet、GoogleNet等神經網絡。同時集成了國家標準的音視頻編解碼器(SVAC Codec) ,可以在人工智能嵌入式機器視覺應用中大顯身手。?
![](http://editerupload.eepw.com.cn/201606/75fe597139e702608ace4519fce21186.png)
![](http://editerupload.eepw.com.cn/201606/1d8d1322076ba1d7972fa24eae9b333a.png)
具體到技術細節(jié)上,神經網絡處理器(NPU) 采用了“數據驅動并行計算”的架構,徹底顛覆了傳統(tǒng)的馮諾依曼架構。 NPU是針對CNN的算法模型特性而專門設計的一款神經網絡處理器。每個NPU處理器具有4個內核(NPU Core),每個內核有兩個數據流處理器(Dataflow Processor), 每個數據流處理器具有8個長位寬或16個短位寬的SIMD(單指令多數據)運算單元。在一個時鐘周期內可同時完成64個長位寬MAC運算或者128個短位寬MAC運算。每個NPU核具有38G Ops的長位寬處理能力或者76G Ops的短位寬處理能力。NPU的處理性能可以組成多核陣列來提升,也可以通過多芯片級聯的方式進一步擴展,以滿足更復雜的CNN網絡運算的性能需求。
![](http://editerupload.eepw.com.cn/201606/e76343a1542539008fea440ed6885358.png)
![](http://editerupload.eepw.com.cn/201606/3031b3ec340d3ad740a81c9ea1443216.png)
![](http://editerupload.eepw.com.cn/201606/93bbefd4c1023f86597829daf1647d2c.png)
![](http://editerupload.eepw.com.cn/201606/18286e94da838a238e931022d2e95c11.png)
![](http://editerupload.eepw.com.cn/201606/0f70121175093073802d05aaa8d2e456.png)
![](http://editerupload.eepw.com.cn/201606/90cf12c58ae3f8c6df2e3454312f6883.png)
在不久前的人機大戰(zhàn)中,AlphaGo依靠模仿人腦生物機理的深度學習算法而擊敗人類。而此次“星光智能一號” 發(fā)布,這標志著我國在神經網絡處理器領域的研究和開發(fā)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基于“數據驅動并行計算”架構的深度學習人工智能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使我國視頻監(jiān)控行業(yè)發(fā)展由模擬時代、數字時代跨入智能時代,實現產業(yè)化并促進整體水平提升,在全球確立領先地位。
![](http://editerupload.eepw.com.cn/201606/c854a497b7fa23df8d6725afc2e404ac.png)
據國家重點實驗室執(zhí)行主任張韻東介紹說,目前“星光智能一號”VC0758 目前已被應用于嵌入式視頻監(jiān)控領域,不僅具有高清視頻的采集和編碼,而且基于深度學習的智能化目標可識別人、車輛等。可對視頻內容結構化描述標簽,如藍白條紋T恤、黑褲、男子等。
此外,“星光智能一號”還可以應用于智能駕駛輔助、無人機、智能機器人等領域。 目前用于安防監(jiān)控領域的芯片已經出貨十幾萬顆。
![](http://editerupload.eepw.com.cn/201606/40f79ef118d514bf4f4d444589a335df.png)
據了解,中星微“數字多媒體芯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于2010年12月經科技部批準建設,依托于北京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于2015年通過國家驗收,開始正式運行。實驗室主任由鄧中翰院士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是千人計劃專家楊曉東博士。
![](http://editerupload.eepw.com.cn/201606/708935d5e1f34764e2120bd0615baa57.png)
目前,實驗室緊密圍繞數字多媒體芯片的應用基礎和關鍵技術開展研究。凝練了數字多媒體信號處理技術等五大研究方向,開展了超大規(guī)模SoC芯片設計技術、深度學習神經網絡處理器、人工智能視頻監(jiān)控芯片等相關應用基礎與技術研究。此次中星微推出的神經網絡處理器和嵌入式視頻監(jiān)控芯片,正是對“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的生動實踐。
?作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執(zhí)行主任張韻東表示,中星微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未來的五年中,會持續(xù)開展新 型 “數據驅動” 并行計算架構的研究工作,采用更加接近生物人腦的工作機理的方式,推出更低功耗更高運算性 能的下一代神經網絡處理器,在摩爾定律的盡頭探索一條繼續(xù)提升信息處理效率的前行之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