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銀隆是幸運的璞玉 還是埋沒的金子?
2016年,董明珠用一場艱難的投資拉鋸戰(zhàn),證明了什么才是真愛。
本文引用地址:http://m.butianyuan.cn/article/201702/343753.htm長達9個月里,投資、失敗、怒斥、再來……人們在感嘆董小姐真性情的同時,也開始關注投向她的目標,一家原本并不出名的新能源汽車企業(yè)——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下文簡稱珠海銀隆)。
無論和傳統(tǒng)的老牌車企還是活躍的新能源車企相比,這家2009年成立的公司并不突出——不管是鋰電池技術,或是電動客車的主業(yè),都沒有太多故事可言。
但這些都無法阻止董小姐。在2016年8月,格力收購珠海銀隆失敗后,她決定自掏腰包10億元,加上來自老友萬達王健林、京東劉強東以及中集集團的投資,共同湊出30億元。因為在她看來,“珠海銀隆新能源很可能成為珠海第二個千億企業(yè)”(第一個是格力)。
但要知道,格力從1989年創(chuàng)立到營業(yè)收入超過1000億元,用了整整23年,這還不算其趕上中國小家電爆發(fā)的好時代的客觀事實。而相比之下,珠海銀隆還是一家成立不到10年的公司,2015年全年銷售總金額僅有38.55億元,2016年前半年的收入有所增長,但全年破百億仍然是一個未知數(shù),更不要說1000億的目標。
那么,珠海銀隆的實力究竟在哪里?
不是金子是璞玉
對于珠海銀隆,董明珠曾有一句被廣為流傳的評論:“鈦酸鋰電池以及銀隆是被埋在沙子里的金子,咱們是要做把金子從沙子里刨出來的人?!倍浔环Q為“金子”的優(yōu)勢有二:一是電池技術、二是商業(yè)模式。
在技術方面,2010年9月,珠海銀隆戰(zhàn)略收購美國奧鈦納米科技有限公司后,獲得了其鈦酸鋰電池生產線和核心技術,這種技術號稱“循環(huán)壽命保用30年,6分鐘內快速充放電,儲能效率更是高達90%以上”。因其穩(wěn)定性,這類電池的安全性在各種類型的鋰離子電池中相對要高。
在商業(yè)路線方面,這家公司推崇一種名為“零元購車、十年租賃、十年質保、整車替換”的模式,根據(jù)其官網介紹,這種模式是購買方通過引進融資租賃機構以租賃的形式購車,前期購車不用花錢、用車時僅需支付租金和融資成本,最終打通政府、企業(yè)、金融等方面的有機聯(lián)系。
但一些汽車行業(yè)人士并不認同“金子論”。
首先,鈦酸鋰電池的能量密度低。國軒高科總裁方建華曾指出,三元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是每12度可跑100公里,但鈦酸鋰電池只能跑50公里,能量密度是三元鋰電池的一半。其次,鈦酸鋰電池之中的鈦成本較高,此類電池的成本比傳統(tǒng)電池要高出30%,于是,商業(yè)模式并沒有顯著的效果。
而技術和模式,只是兩個最明顯的弱點。在珠海銀隆主營業(yè)務中,電動客車收入的占比達到近90%,而動力電池的收入占比僅為8%。要知道,新能源汽車的補貼主要按照以輛為補貼標準的,客車收入占大頭,意味著其收入的相當部分是來自新能源補貼。
但從2017年開始,電動汽車補貼全面下調,新能源客車更是業(yè)內人士眼中的“重災區(qū)”——非快充類純電動客車的國家補貼上限為30萬元/輛,快充類純電動客車的補貼上限為20萬元/輛,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的國家補貼上限為15萬元/輛。而此前,國家最高補貼為50萬元/輛。
與此同時,其另一個主營業(yè)務電池也存在槽點——鈦酸鋰電池的能量密度不到磷酸鐵鋰電池的一半,其鋰元素的利用率也不到磷酸鐵鋰電池的一半,這給電池帶來兩大短板:一是造成鋰資源的浪費,二是導致鈦酸鋰電池物料成本居高不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