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業(yè)界動態(tài) > 國際大廠蜂擁設廠 大陸半導體產值直逼臺灣

國際大廠蜂擁設廠 大陸半導體產值直逼臺灣

作者: 時間:2017-03-10 來源:DIGITIMES 收藏
編者按:大陸這一波半導體產業(yè)崛起,從產業(yè)政策、中央和地方資金、半導體人才等全數(shù)到位,面對大陸猛烈追趕態(tài)勢,業(yè)界憂心臺灣在全球僅次美國的半導體二哥地位,恐將被大陸一舉超越。

  大陸強力提升芯片自制率政策,吸引全球大廠紛齊聚大陸蓋12吋廠,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西安3D NAND廠在2016年產值已超越大陸本土的中芯國際,首次登上大陸制造一哥,2016年大陸整體產值達人民幣4,335.5億元(約新臺幣1.95兆元),相較于臺灣產值新臺幣2.43兆元已是一步之遙,面對大陸猛烈追趕態(tài)勢,業(yè)界憂心臺灣在全球僅次美國的半導體二哥地位,恐將被大陸一舉超越。

本文引用地址:http://m.butianyuan.cn/article/201703/345071.htm

  大陸這一波半導體產業(yè)崛起,從產業(yè)政策、中央和地方資金、半導體人才等全數(shù)到位,全球半導體大廠紛到大陸設廠,2016年大陸前十大半導體制造廠中,外資企業(yè)占5成,包括三星、SK海力士(SK Hynix)、英特爾(Intel)、臺積電、聯(lián)電,未來3年內還有臺積電南京12吋廠、聯(lián)電廈門12吋廠、GlobalFoundries成都12吋廠加入大陸生產行列。

  三星憑藉3D NAND技術及市場優(yōu)勢,2016年西安廠產值達人民幣237.5億元,一舉超越中芯產值人民幣202.2億元,首度登上大陸半導體制造一哥,臺積電在大陸排名第七大,預計南京廠將在2018年量產,該座廠產能雖不大,但集中火力在16納米高階制程,產值相當可觀,可望讓臺積電在大陸半導體廠排名大躍進。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2016年半導體總產值約新臺幣1.95兆元,對照臺灣2016年半導體產值約2.43兆元,臺灣贏得十分驚險,保住全球第二大半導體經(jīng)濟體地位,僅次于美國,但在大陸猛烈追趕下,難保未來三年內大陸不會取代臺灣半導體二哥地位。

  臺積電全球年營收高達新臺幣8,434.97億元,但大陸比重仍十分低,待瞄準16納米高階制程的南京12吋廠量產后,可望擠入大陸前五大半導體大廠,至于聯(lián)電廈門12吋廠則將以28納米制程加入大陸高階制程戰(zhàn)局,臺廠布局大陸十分積極。

  2016年大陸IC設計產值為人民幣1,644.3億元,年增率為24.1%,其中以海思為首,年營收貢獻為人民幣260億元,其次為清華紫光展銳年營收規(guī)模約人民幣125億元,第三名中興微電子年營收約人民幣56億元,大陸IC設計公司規(guī)模與臺灣IC設計龍頭聯(lián)發(fā)科距離仍十分遙遠。

  另外,根據(jù)大陸海關統(tǒng)計,2016年大陸半導體進口金額約2,270.7億美元,年減1.2%,出口半導體金額約613.8億美元,減少11.1%。

  事實上,國際半導體大廠早在2000年之前便十分盛行在大陸蓋廠,包括日本NEC、美國摩托羅拉(Motorola)、荷蘭飛利浦(Philips)等,但當時并沒有找出好的商業(yè)模式,因此并未成功。

  這次由大陸官方強力主導成立半導體產業(yè)發(fā)展基金,加上各地方政府也成立多個扶植基金,這一波大陸半導體強力逆襲,臺灣業(yè)者已看出嚴重性,紛期待政府盡速拿出因應對策。



關鍵詞: 半導體 晶圓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