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yè)界動態(tài) > 華為Mate10到底算不算國產手機?

華為Mate10到底算不算國產手機?

作者: 時間:2017-10-27 來源:搜狐科技 收藏

  中國人應該是愛國主義情懷最強烈的民族,所以,一般打上“與洋貨抗爭的民族品牌”、“自主知識產權”等標簽的產品往往更容易受到市場的歡迎。支持自己國家、自己民族的產業(yè)發(fā)展,當然是件好事情,但在全球化經濟時代,其實如何去定義一件產品是否“國產”是一件挺費勁的事情。

本文引用地址:http://m.butianyuan.cn/article/201710/370645.htm

  像iPhone,其實很難定義它是一件美國產品,因為全世界共有超過30個國家/地區(qū)為一臺iPhone提供原材料及零件,如韓國提供屏幕、日本提供攝像頭、歐洲提供NFC模塊、通信模組,臺灣提供金屬機殼,最后在中國組裝。而反而,它身上的美國元素其實并不多,如通信模組、基帶等,這些是美國企業(yè)的強項,至于處理器,確實是蘋果自己設計,但卻是臺積電幫它生產的。這樣的蘋果,你能定義它為美國產品嗎?當然,蘋果在美國買iPhone時,也沒有打出美利堅共和國自主品牌的旗號。

  

 

  同樣的事情也發(fā)生在身上,作為中國企業(yè)在世界崛起的代表,承載了中國人很多光榮與夢想,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無數中國人的熱血和神經,如之前的5G標準,讓包括我在內的無數人都熱血自豪了一把,如石墨烯的應用,讓大家對華為電池技術即將領導世界充滿了期許,如麒麟970,讓受高通欺壓許久的國內產業(yè)吐氣揚眉。

  中國正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上演著大國崛起的大戲,但舞臺太大,劇情過于宏大,所以大家都把對國家富強、人民富足的愿望寄予到華為這樣一家適時出現的具有挑戰(zhàn)歐美日韓的實力派企業(yè)身上,華為就像那個在一個萬眾囑目的情況下,身披金甲圣衣,腳踏七彩云出現在人們面前的蓋世英雄。

  而正是這樣的身份,而華為又常常適時恰到好處地利用了大家的這些熱血和熱忱,而這些熱血和熱忱都是極致而濃烈的,來不得半點摻雜和欺騙。而跟iPhone一樣,作為追求高質量的產品,在全球化時代里,產品的配件構成肯定是在全世界范圍內進行擇優(yōu)組合,必然難以做到純國產,所以這樣部分狂熱分子感到欺騙,所以華為一直處于爭議之中,愛者視之如蜜糖,恨者視之如狗屎。

  如知乎上有人問我,華為mate10到底算國產手機嗎?我要不要支持它?我愣了一下,因為我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但既然有人特意問這個問題,我想有同樣疑問的人估計也不少,我們可以來簡單分析一下。

  

 

  首先,手機處理器,這是智能手機的大腦和靈魂,前面說過用的是華為自主研發(fā)的麒麟970,這是全球首款第一枚手機AI芯片,可以說這是mate10最大的賣點,也是最能打動中國消費者的賣點,這毫無疑問是華為的驕傲。但有一點不足,這是臺積電生產的,全世界能生產納米處理器核心技術的企業(yè)并不多,具有手機處理器成熟生產線的估計也就三星和臺積電了,它們憑借幾十年的技術積累,在這個領域處于絕對壟斷的地位。華為若想自己生產制造芯片,沒有十年巨大的投入是很難量產的。

  然后,屏幕,Mate 10采用的是6英寸2160×1080分辨率的OLED全面屏,雖然之前一直盛傳mate10屏幕的供應商是京東方,但從華為內部產品經理透露的消息,mate10用的還是日本JDI的 LCD屏和韓國三星的OLED屏。

  鏡頭,Mate 10采用的是1200萬像素的彩色鏡頭+2000萬像素的黑白鏡頭,德國徠卡出品,雖然華為與萊卡共建了歐洲研究院開展了深度的合作研究,但時間尚短,所以,鏡頭的華為技術元素應該很少。

  還有像NAND、PCB、基帶、RF、通信模組、PA+、模擬器件、藍牙等元器件由于國內企業(yè)在技術積累上還有所欠缺,很多技術秘密還是被日韓歐美等國牢牢把持,而且很多通信標準都是很多年前歐美發(fā)達國家聯手制定的,所以這些元器件或多或少還是依賴日韓歐美國家。

  當然,還是有很多中國元素的,如武漢凡谷提供射頻器件,銀寶山新提供手機模具,聯懋塑膠提供精密結構件,欣旺達提供電池,立訊精密提供連接器等等(以上是參考過去華為手機的元器件供應情況,不確保準確)。

  所以,基于以上,其實也很難去直接定義華為算不算國產手機,但,有華為總是好的,有華為,我們還能有選擇的權利,沒有華為,就只能三星蘋果了。

  最后,吐槽一點,國內手機廠商最被詬病的一點就是生產手機的利潤率太低了,長久以來蘋果和三星聯手攫取手機行業(yè)絕大部分的利潤,中國熱熱鬧鬧的各大手機廠家,包括華為、小米、oppo、vivo等國內巨頭的利潤總和占比不到2.5%。為什么呢?一方面是因為定價問題,由于品牌效應沒形成,只能打“性價比”牌,定價上不去;另一方面就是因為雖然名義上是oppo、vivo、小米、華為手機,其實內部的很多關鍵的配件都只能依靠“洋貨”,導致手機的制造成本下不來。

  所以,中國手機企業(yè)要真正支撐起國人的熱血和自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幸好,已經有人在路上。



關鍵詞: 華為 Mate10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