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yè)界動態(tài) > 小米風光之際 魅族困獸猶斗

小米風光之際 魅族困獸猶斗

作者: 時間:2018-07-20 來源:藍鯨TMT 收藏

  在“風光”的在香港IPO之際,的老師,卻迎來成立以來的“至暗時刻”。

本文引用地址:http://m.butianyuan.cn/article/201807/389235.htm

  2017年底,從供應商端傳出2500多家的線下專賣店關閉500多家。幾乎同一時間,路由器不正當競爭被搜狐告上法庭。

  2018年魅族15發(fā)布會過后不久,5月15日,魅族宣布人士架構調整。董事長兼CEO黃章仍然直接參與公司運營,楊柘任CMO(首席營銷官),負責營銷。李楠任營銷中心CSO(首席戰(zhàn)略官),負責銷售。魅族、魅藍事業(yè)部合并。

  6月12日,魅族70多家代理商發(fā)表公開信,表示對魅族專賣店定位、方案、規(guī)劃的質疑。同時對線上線下價格不統(tǒng)一,新品專賣店分貨比例,以及串貨管控不力的強烈不滿。頗有2016年底,樂視供應商圍堵樂視大樓的勢頭。

  緊接著,一個月后,6月20日,魅族再次發(fā)布公司組織架構調整。楊柘任CSO,不再兼任市場中心高級副總裁。李楠任CMO兼公司高級副總裁。郭萬喜任副總裁,負責銷售業(yè)務。這一次,楊柘和李楠的職位進行了對調。

  7月5日,楊柘被傳離職。盡管本人否認已經離開魅族,不過有接近魅族人士向藍鯨TMT記者透露,楊柘釘釘賬號已經注銷,離開魅族可能已經成為定局。

  內斗內行,外斗外行

  一位行業(yè)人士曾對記者說,“魅族的真實矛盾會愈演愈烈,且矛盾在不斷的激化?!?/p>

  短短半年時間,魅族就進行了兩次架構調整,和2017年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2017年,魅族就進行了兩次人員架構調整。5月9日,成立三大事業(yè)部,魅族、魅藍、Flyme,黃章回歸。12月11日,成立配件部、海外部。白永祥權利縮小,疑似被“雪藏”。

  可以說,魅族本身架構的矛盾、內部管理問題,再加上楊柘2017年5月加入魅族后。兩者產生的嚴重不良“化學反應”,都讓魅族這兩年不斷的處于動蕩之中。

  年過5旬的楊柘,擁有豐富的手機營銷經驗。曾在蘋果、摩托羅拉、三星、華為、TCL等多家大型企業(yè)供職。主導過三星的“心系天下W”系列,華為的P6、P7、P8、Mate7、Mate S系列的產品營銷,其中華為P6的“美,是一種態(tài)度”,G6的“美,源自內心”,P7的“君子如蘭”,P8的“似水流年”,再到Mate7的“爵士人生”均出自于楊柘之手。把華為“理工男”的形象弱化,注入文藝氣息,為華為核心DNA注入“以行踐言”。在市場上穩(wěn)固華為旗艦系列與高端產品的方面,功不可沒。

  很多媒體人給予楊柘評價為“儒雅的文化人”,確實,楊柘經常身著一身中山裝,手帶佛珠。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對外演講中,經常哲學、美學、陰陽與營銷融會貫通。后來到TCL,楊柘曾主導TCL“Tout Comme La Vie宛如生活”,TCL750沿用了華為的美好主旨,試圖提升TCL至高端市場。不過,由于銷量不增,營銷支出過大,僅一年時間楊柘便轉戰(zhàn)魅族。

  “楊柘到魅族之后,最主要的沖突在于文化、市場理念的沖突。魅族、魅藍目標客戶群是年輕人,楊柘的商務路線和魅族在磨合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問題?!边@位行業(yè)人士說。

  2016年李楠曾對媒體表示,年輕群體面臨消費升級,魅族會更好的服務于年輕人。而楊柘從三星、華為延續(xù)下來的“中年商務風”以及自身的“佛系”風格,與魅族青年調性嚴重“水土不服”。有媒體人直言,和楊柘由于年齡上的差異,交流上存在代溝。

  4月15日魅族前員工張佳在微博上不認可楊柘入職一年的表現(xiàn)。4月17日,魅族員工@胖子二東指責楊柘團隊李某(女)傷人。將楊柘與魅族之間的矛盾輿論公開化。

  不過,魅族內部的矛盾由來已久,楊柘可能只是一個導火索。楊柘與魅族的矛盾是魅族內部矛盾的一個縮影。魅族不斷的架構調整,相關架構帶來的適應期,都成為魅族隱形的企業(yè)耗損、企業(yè)成本問題。特別是,新的組織架構很可能直接影響到新產品的推出,企業(yè)的戰(zhàn)略能否延續(xù)。

  魅族從進入手機行業(yè)開始就一直緊緊圍繞一個“斗”字,不只是內部企業(yè)文化不融洽。在與供應鏈關系的處理上,也是一條路走到黑,不撞南墻不回頭。

  魅族“萬年聯(lián)發(fā)科”的由來,就是因為從成立初期親近三星、“屏蔽”高通得來的。從魅族第一款手機產品M8開始魅族就一直使用三星的處理器,直到MX4,魅族才逐步放棄三星投奔聯(lián)發(fā)科。2016年魅族與高通專利案鬧的最為兇猛的時候,11月Pro 6s發(fā)布會甚至仍然以聯(lián)發(fā)科芯片作為宣傳賣點,制造噱頭。盡管在12月魅族“認慫”,兩家達成和解。不過縱觀2017年魅族發(fā)布的6款產品中,只有魅藍Note 6一款手機采用了高通的“老古董”,驍龍625芯片。

  其實,聯(lián)發(fā)科的大量核心授權仍然來自于高通。在2015年2月商務部對高通整機收費,按照批發(fā)凈零售價的65%,成為既定事實之后。魅族在既定規(guī)則下,依舊不斷和高通“擦槍走火”。當時,通信專家陳志剛對于高通魅族糾紛,曾經發(fā)文,是應該支持(高通)強盜的規(guī)則還是(魅族)流氓的邏輯。

  一位線下渠道商對記者表示,消費者在產品性能和品牌之間,更偏重于品牌。在市場機遇最好的時期,魅族手機沒有采用較好的供應鏈廠商。等到和解,也耽誤了自身發(fā)展的最佳窗口期。

  無論是高通“強盜”專利案,還是楊柘“內耗”事件。無疑,魅族方面的損失更大。在2016、2017年最為關鍵的時期,給魅族整個企業(yè)產品迭代和品牌傷害都是無法補救的。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小米 魅族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