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平面化”和“擬物化”?
最近由于iOS 7很快就要到來,業(yè)界風傳這是喬布斯去世后蘋果自身界面最大的一次進化,主導者是蘋果公司現任首席設計師、喬布斯的接班人Jony Ive。而媒體上討論得最多的關鍵詞有兩個:“平面化”和“擬物化”。
本文引用地址:http://m.butianyuan.cn/article/201925.htm什么是平面化風格?什么是擬物化風格?不管你對先前公布的部分iOS 7系統(tǒng)截圖是怎樣的態(tài)度,我們都有必要首先了解一下這兩個單詞的的實質、由來。
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我們現在所用大部分電子產品的系統(tǒng)UI,無論是計算機桌面、“我的電腦”,還是iPhone的計算器、報刊雜志應用,都在或多或少地模擬現實世界出現的同類事物,通俗的說,這就是“擬物化”。這種擬物設計的初衷是讓人們更好更形象地理解系統(tǒng)所要表達的功能,它會花額外的精力描繪UI細節(jié)和裝飾。
這類設計不僅體現在圖標的擬物化思路上,還可以用動態(tài)過程表達出來。如某些音頻、視頻應用,將控制臺設計成現實世界中調音臺的樣子,又如PC文件移動過程中,會有文件從一個文件夾飛躍至另一個文件夾的動畫擬物效果。
另外,這類借殼(skeuomorphism)設計并非系統(tǒng)UI設計獨有,在很多實物上你也能發(fā)現它的影子。一臺木質音箱,外殼居然貼上了木材料皮膚,這是因為木頭能發(fā)出更好的聲音嗎?三星Galaxy S手機背面的金屬仿真拉絲是真的金屬嗎?顯然不是。這種數字世界模仿現實世界實物,或現實中模仿、偽裝成另一種設計的方式都可以被稱作借殼或擬物。
擬物在數字世界中的應用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雖然并非蘋果首創(chuàng),不過1984年蘋果商用的首款用戶GUI就很好地詮釋了具有擬物特色的桌面和圖標——它們與現實世界中的文件夾、紙張非常相似,隨后這種設計思路一直被沿用至今,成為數字世界中的主流設計。
平面化的極簡主義設計與此恰好相反,平面化的設計風格提倡去除沒有意義的外在形式,因為它們只是為功能服務的。這里所去除的形式包括了擬物風格里常見的漸變、陰影、反射、立體過渡等等,將用戶從模擬現實世界的風格里拉出來。
平面化設計的典型范例之一是Google Now,它采用卡片式的呈現方式將所有信息羅列在簡單的方框中,沒有圖標概念,極簡了形式和外顯,所以人們會更專注于信息內容的閱讀。而將這種極簡設計相對而言做到極致的便是Windows Phone 8和Windows 8的Metro UI,單一的色塊幾乎完全就是為了烘托內容。
擬物在UI設計上的精髓在于幫助用戶理解某款應用或某個按鈕的功能,但隨著PC在人類世界的普及,我們已經無需花太多時間在理解圖標和按鈕的功能上。這時,擬物便顯得有些多余和累贅,那些不必要的細節(jié)和形式主義反而會影響人們對信息的獲取。所以平面化的設計風格有了更好的市場,得到更多人的接受。這也是iOS 7欲平面化的現實基礎。
這種設計風格的變革似乎也是上世紀現代主義辯論后的產物,忠實于原材料和架構是其主要表達的意愿。平面化設計原本并不新鮮,它是現代設計和科技的訴求。
另一方面,正如上世紀30年代包豪斯建筑學派在向主流世界引進嚴格的現代主義后,第二代設計師便再度引入了批判地域主義的概念,未來平面化設計仍將有被推翻和洗牌的演進過程。
當然,在平面化設計尚未全面到來之前,說這些話還太早。我們現在正等著Jony Ive為我們獻上的iOS 7平面化大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