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tǒng) > 設計應用 > 基于單片機設計的簡易智能機器人

基于單片機設計的簡易智能機器人

作者: 時間:2012-10-08 來源:網絡 收藏


圖4中各傳感器說明如下:

傳感器1置于機器人正前方朝下的金屬探測傳感器,用于探測金屬。

傳感器2置于機器人正前方朝前的超聲波傳感器,用于檢測障礙物。超聲波來源于555產生40 kHz的方波信號,經超聲波發(fā)射頭發(fā)出。發(fā)射頭不斷發(fā)出信號,當遇到障礙物時,信號會被反射回來,從而接收頭會接受到信號,將信號送入進行相應的判斷和處理。

傳感器3置于機器人正前方朝下的紅外光電傳感器,用于檢測停止線。紅外發(fā)射管發(fā)出信號,經不同的反射介質反射,根據紅外接收管是否接收到信號做出相應的判斷。

傳感器4、5置于機器人底座下方朝下的紅外光電傳感器,用于檢測地面的引導線,原理同傳感器3。

傳感器6、7置于機器人正前方朝前的光敏電阻傳感器,用于尋找光源。當機器人前方有光源照射時,光敏電阻的大小將會改變,將2個傳感器的改變量進行比較處理后送入將會產生相應的調整信號,使機器人朝光強的方向行走。

傳感器8置于機器人后方兩側朝外的超聲波傳感器,用于在機器人遇到障礙物時的轉彎處理,判斷機器人是否完全繞開障礙物,原理同傳感器2。

傳感器9置于機器人正后方的光電碼盤,用于計里程,借助于鼠標原理,選用直徑為2.6 cm的塑料小輪自制光電碼盤,經過打磨使其周長為8 cm,再在該小輪上打等距離的8個孔,如圖5所示。最小測距精度可達到1 cm,足以滿足要求,兩側裝上光電傳感器,將其安裝在車尾,使之與車的行駛同步。就實際情況自制出來的各個孔之間的距離無法精確相等,但經過具體測量該光電碼盤,能保證行駛50 cm產生50個脈沖,于是采用其作為計算距離的基準單位。在直道區(qū),可由該電路產生的脈沖數(shù),計算出鐵片中心線至起跑線間的距離。


此外,為了清楚直觀地觀察到各傳感器的工作狀態(tài),電路中還專門為每個傳感器設計了工作指示燈,實時顯示每個傳感器的工作狀態(tài)。

2.4 鍵盤輸入單元

鍵盤輸入單元采用獨立式鍵盤,由2個按鍵組成,其中一個為啟動鍵,另一個為顯示切換鍵,當機器人行走完全程后,按下該鍵,將顯示整個行走過程的時間。
2.5 顯示單元

顯示單元由2個7段數(shù)碼管組成,為了減少整個系統(tǒng)的功耗,采用了由單片機軟件譯碼,動態(tài)顯示,實時顯示每個斷點到起點的距離以及整個運行過程的時間。

2.6 聲光報警單元

用555作為振蕩源,用單片機觸發(fā)振蕩源驅動電磁訊響器作為聲音指示器和1只發(fā)光二極管作為光指示裝置,從而組成聲光報警單元。

2.7 電源單元

本系統(tǒng)采用2套電源分別對電機和控制電路進行單獨供電。系統(tǒng)控制電路采用經7805穩(wěn)壓后的輸出供電(5V),電機則采用4節(jié)AA電池來供電。

3 系統(tǒng)的軟件設計

該系統(tǒng)配套的軟件程序采用模塊結構,由C語言編寫完成。主要由初始化程序、偏道調整程序、偏離光源調整程序、聲光指示子程序、讀傳感器狀態(tài)、顯示程序、定時器0的中斷服務程序、定時器1的中斷服務程序、外部中斷0的服務程序、停車處理等模塊組成。系統(tǒng)的主體流程如圖6所示。


4 結束語

該機器人在認為設定的跑道上經過多次實驗,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是其智能化程度還遠遠不夠。隨著人工智能和神經網絡技術的不斷研究和深入,的發(fā)展前景將會越來越廣闊。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