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率場效應管(MOSFET)的結構工作原理及應用
本文將介紹功率MOSFET(場效應管)的結構、工作原理及基本工作電路。
本文引用地址:http://m.butianyuan.cn/article/226749.htm什么是MOSFET(場效應管)
“MOSFET(場效應管)”是英文MetalOxide Semico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的縮寫,譯成中文是“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管”。它是由金屬、氧化物(SiO2或SiN)及半導體三種材料制成的器件。所謂功率MOSFET(場效應管)(Power MOSFET(場效應管))是指它能輸出較大的工作電流(幾安到幾十安),用于功率輸出級的器件。
MOSFET(場效應管)的結構
圖1是典型平面N溝道增強型MOSFET(場效應管) 的剖面圖。它用一塊P型硅半導體材料作襯底(圖la),在其面上擴散了兩個N型區(qū)(圖lb),再在上面覆蓋一層二氧化硅(SiQ2)絕緣層(圖lc),最 后在N區(qū)上方用腐蝕的方法做成兩個孔,用金屬化的方法分別在絕緣層上及兩個孔內做成三個電極:G(柵極)、S(源極)及D(漏極),如圖1d所示。
從圖1中可以看出柵極G與漏極D及源極S是絕緣的,D與S之間有兩個PN結。一般情況下,襯底與源極在內部連接在一起。
圖1是N溝道增強型MOSFET(場效應管)的基本結構圖。為了改善某些參數(shù)的特性,如提高工作電流、提高工作電壓、降低導通電阻、提高開關特性等有 不同的結構及工藝,構成所謂VMOS、DMOS、TMOS等結構。圖2是一種N溝道增強型功率MOSFET(場效應管)的結構圖。雖然有不同的結構,但其 工作原理是相同的,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MOSFET(場效應管)的工作原理
要使增強型N溝道MOSFET(場效應管)工作,要在G、S之間加正電壓VGS及在D、S之間加正電壓VDS,則產生正向工作電流ID。改變VGS的電壓可控制工作電流ID。如圖3所示。
若先不接VGS(即VGS=0),在D與S極之間加一正電壓VDS,漏極D與襯底之間的PN結處于反向,因此漏源之間不能導電。如果在柵極G與源極S之間加一電壓VGS。此時可以將柵極與襯底看作電容器的兩個極板,而氧化物絕緣層作為電容器的介質。當加上VGS時,在絕緣層和柵極界面上感應出正電荷,而在絕緣層和P型襯底界面上感應出負電荷(如圖3)。這層感應的負電荷和P型襯底中的多數(shù)載流子(空穴)的極性相反,所以稱為“反型層”,這反型層有可能將漏與源的兩N型區(qū)連接起來形成導電溝道。當VGS電壓太低時,感應出來的負電荷較少,它將被P型襯底中的空穴中和,因此在這種情況時,漏源之間仍然無電流ID。當VGS增加到一定值時,其感應的負電荷把兩個分離的N區(qū)溝通形成N溝道,這個臨界電壓稱為開啟電壓(或稱閾值電壓、門限電壓),用符號VT表示(一般規(guī)定在ID=10uA時的VGS作為VT)。當VGS繼續(xù)增大,負電荷增加,導電溝道擴大,電阻降低,ID也隨之增加,并且呈較好線性關系,如圖4所示。此曲線稱為轉換特性。因此在一定范圍內可以認為,改變VGS來控制漏源之間的電阻,達到控制ID的作用。
由于這種結構在VGS=0時,ID=0,稱這種MOSFET(場效應管)為增強型。另一類MOSFET(場效應管),在VGS=0時也有一定的ID(稱為IDSS),這種MOSFET(場效應管)稱為耗盡型。它的結構如圖5所示,它的轉移特性如圖6所示。VP為夾斷電壓(ID=0)。
耗盡型與增強型主要區(qū)別是在制造SiO2絕緣層中有大量的正離子,使在P型襯底的界面上感應出較多的負電荷,即在兩個N型區(qū)中間的P型硅內形成一N型硅薄層而形成一導電溝道,所以在VGS=0時,有VDS作用時也有一定的ID(IDSS);當VGS有電壓時(可以是正電壓或負電壓),改變感應的負電荷數(shù)量,從而改變ID的大小。VP為ID=0時的-VGS,稱為夾斷電壓。
除了上述采用P型硅作襯底形成N型導電溝道的N溝道MOSFET(場效應管)外,也可用N型硅作襯底形成P型導電溝道的P溝道MOSFET(場效應管)。這樣,MOSFET(場效應管)的分類如圖7所示。
耗盡型:N溝道(圖7a);P溝道(圖c);
增強型:N溝道(圖b);P溝道(圖d)。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