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財報背后:淡化海內(nèi)外風險
凈利為-9800萬美元,中芯國際已連虧9季度。但是,2009年第二季度,卻是這家公司有史以來最具競爭力的時期。
本文引用地址:http://m.butianyuan.cn/article/96752.htm2009年第二季度,中芯總銷售額由第一季度1.46億美元上升到2.67億美元,提高了82.5%,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22%。
這不是讓中芯真正高興的地方。它最得意的地方在于,中高端產(chǎn)品所占的比例。財報顯示,90 納米至130納米高端邏輯芯片營收環(huán)比增長135%,已提高至41%,其中,90納米產(chǎn)品占16.6%,歷史最高。中芯國際總裁張汝京很高興,財報中,他不厭其煩敘述了一大段。
另一個讓張汝京高興的理由在于,第二季度,所有地區(qū)客戶需求都在恢復,而亞洲市場需求帶動力最強勁,其中,大中華區(qū)收入增加了87.4%,北美收入環(huán)比也增加了85.3%。中芯國際來自大陸的營收已超過30%。
同時,中芯65納米產(chǎn)品今年已試產(chǎn),45納米產(chǎn)品正在緊急認證。
經(jīng)濟危機之下,這些數(shù)據(jù)讓人感覺到,中芯比以前強壯了。但是,如果看到它面前潛在危局的話,才能真正明白,它為何在中高端訂單以及大陸市場下工夫了。
除了整個產(chǎn)業(yè)及中芯內(nèi)在成長驅(qū)動力外,這與它面臨的延續(xù)多時的訴訟有著密切關系。
它與臺積電之間,又進行了一年暗斗。
2005年春,它與臺積電達成和解、答應6年內(nèi)支付1.75億美元專利費后,兩家公司曾其樂融融一陣。
2006年8月,臺積電在美再度興訟后,除了2005年之前的中芯雖然表面輕松,但實際上相當緊張。但這次臺積電的用意更深。它將矛頭之一指向中芯最主流的邏輯工藝,即130納米,它要求加州法院禁止中芯用這一工藝生產(chǎn)邏輯芯片。
這對中芯的威脅很大,這一制程技術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創(chuàng)造了中芯最大比例的營收,已是其最成熟的工藝。如果威脅奏效,中芯境外客戶關系自然會大受影響。
盡管中芯堅持自身沒有任何侵權,但是訴訟前景依然不明。即使是它在北京對臺積電提出的反訴,今年6月10日一審判決也沒有支援它的請求,中芯已無奈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這一切充滿不確定性。中芯不得不加速布局高端技術。尤其是去年,在IBM支持下,它已一舉成為45納米代工俱樂部成員。
中芯大陸訂單比例增加,主要理由雖然與大陸3C市場潛力巨大以及設計企業(yè)成長迅速有關,危機時期,能淡化海外訂單縮減風險。但是,這背后同樣也有預防對手的效用。
訴訟結局的不確定性,迫使它不斷吸納本地客戶,以消除過度依賴海外市場的危險。事實上,2008年,其新增的115名客戶中,絕大部分來自中國大陸,亞太已占其近40%的營收。
中芯擁抱大陸市場,除了訂單外,也包括多年來它在生產(chǎn)方面的布局,它已在上海、北京、天津、成都、武漢、深圳6城擁有生產(chǎn)基地。張汝京的“菱形布局”完成了。
此外,這一過程中,中芯國際自然也很愿意在資本上擁抱大陸。去年,大唐控股注資1.70億美元,加上之前大股東上海實業(yè)的力量,中芯在大陸的話語權已大大增強了。就連那個909半導體工程——“國家隊”企業(yè)華虹NEC,也已遠遠落在它后面。
但是,擁抱本土客戶,短期可能降低中芯利潤。因為,本地企業(yè)資本能力有限,對流片價格敏感。不過,為爭訂單,中芯價格一直比較“實惠”,比如第二季度,它的平均單價已下調(diào)為700多美元,遠低于對手。。之前,它與對手的價格差約為200美元。如今有拉大之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