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達「千元機」來了,速騰出品
機中小米,lidar中速騰???
全球首個,速騰發(fā)布了激光雷達“千元機”:
超輕薄、中長距、高精度,以及艙外艙內都可布置。
速騰放話:一定要把激光雷達做成和攝像頭一樣普遍的高性價比傳感器。
千元激光雷達,什么樣的產品激光雷達千元機時代,速騰MX打響第一槍。
產品上的亮點有三個。首先是25mm超薄外形:
相較于速騰之前的M1/M1 Plus/M2,MX體積下降40%,厚度降低44%,僅為25mm,這樣一來,MAX外露窗口片面積降低80%。
MX可靈活嵌入汽車的擋風玻璃后、車頂、前照燈和進氣格柵等位置,并高度貼合整車造型,部署更便捷。
超薄激光雷達置于艙外,最大的好處是避免如今“頭上有犄角”的造型:
同時風阻更低。
嵌于艙內擋風玻璃后時,僅有極小的Keep Out Zone(KOZ),可確保對用戶的視野“0”遮擋。
激光雷達放在艙內,我們之前已經科普過,主要問題有兩個,首先是工作產生的噪音,其次是前擋玻璃透光率對性能的影響。
速騰解決方案分別是:MX沿用成熟的二維掃描MEMS芯片技術,內部無機械震動噪聲,運行聲音無限接近背景噪聲,且全生命周期保持不變。
玻璃上,速騰說需要跟玻璃廠商共同開發(fā)定制。這的確會造成成本上升,甚至速騰坦誠:玻璃成本可能會比激光雷達還要高。
比較前兩天我們介紹的大疆艙內激光雷達方案,首先是激光雷達主控芯片放在智駕域控制器隔絕噪音,其次用算法、雙目攝像頭前融合的方式補足性能衰減。
這里就能看出大疆這樣軟硬一體的智駕方案供應商和速騰這樣偏硬件的傳感器供應商本質的區(qū)別。
最后,MX最大的亮點是智能化。在沿用M平臺可變焦專利技術的基礎上,智能”凝視”功能升級,可以實現(xiàn)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的動態(tài)調整,ROI(感興趣區(qū)域, Region of Interest)實現(xiàn)全維度動態(tài)調整掃描,行業(yè)首個。
在城區(qū)廣角模式下,MX具有120°×25°的廣角視野,輔助智駕系統(tǒng)應對鬧市路口無保護左轉、掉頭、加塞等場景。在高速遠焦模式下,MX集中掃描道路正前方遠處,ROI區(qū)域等效251線、角分辨率達到0.1°×0.1°。
當然,無論是“變焦”還是二維MEMS,都是速騰激光雷達的傳統(tǒng)技術路線。
真正把產品做輕薄的,是速騰在激光雷達芯片化的探索進展。
激光雷達大趨勢:芯片化完全取消機械結構,將光學和處理模塊融合的“片上激光雷達”,是所有玩家努力的方向。
現(xiàn)階段更多的是在SoC芯片上,集成盡可能多的功能。
比如MX搭載的M-Core,屬于激光雷達處理芯片的集成化。
集成4核64bit APU+2核MCU、主頻1GHz,8MByte片內存儲單元,運算處理能力強大。同時,M-Core集成多閾值TDC(時間數(shù)字轉化器),使弱回波檢測能力提升4倍,相當于將距離分辨能力提升32倍。
“集成”體現(xiàn)在將整個后端電路集成至單芯片中,使MX主板面積減少50%,功耗降低40%,且成本大幅降低。
處理芯片之外,MX整體還實現(xiàn)了掃描模組芯片化,即速騰自研的MEMS芯片掃描技術,顛覆傳統(tǒng)一維機械掃描方案的器件堆疊架構,升級激光雷達架構設計,實現(xiàn)高集成、高性能、低成本、掃描靈活、高可靠性等優(yōu)勢。
此外還有收發(fā)系統(tǒng)芯片迭代,意思是速騰通過對收發(fā)模組進行模塊化平臺化設計,基于上游供應鏈通用芯片器件的迭代,僅pin-to-pin升級收發(fā)模組中激光收發(fā)芯片器件,即可完成探測性能提升。
換句話說,速騰的MX實現(xiàn)了激光雷達硬件本身的“OTA”。
MX實現(xiàn)了掃描、處理、收發(fā)系統(tǒng)的全棧芯片化重構,也是業(yè)內首次展示了激光雷達全棧芯片化設計的完整形態(tài)。
集成化、芯片化的優(yōu)勢之一,是相較于M1 Plus,MX的PCBA(印制電路板)數(shù)量減少69%,主板面積降低50%,光學器件數(shù)量減少80%,功耗下降至10W以內,可制造性得到了大幅提升,成本實現(xiàn)大幅下降。
激光雷達“千元機”,真正的核心在這里。
啥時候上車?速騰透露,MX已經獲得了三個量產項目定點。
最快的2025年上半年就會量產交付。
速騰MX開啟千元激光雷達,可以看成是車企智駕方案內卷的延伸。
而從它量產時間節(jié)點來看,也能推測智駕成本下降,或者說之前自動駕駛公司“吹?!眱冬F(xiàn)的時間節(jié)點。
更直白的說,去年開始行業(yè)內頻繁喊出的8000、7000、甚至5000元成本實現(xiàn)城市NOA方案,落地時間也在2025年左右。
因為高階智駕系統(tǒng)的成本構成是這樣:800萬像素攝像頭,一個400元左右,一般至少也得2個起;毫米波雷達,一個四五百元,一般都用5個;域控制器的硬件成本,按芯片數(shù)量、算力不同,普遍2000元起步。
這就使得激光雷達的成本空間,必須控制在2000元以下,最好1500元以內,甚至實現(xiàn)“千元機”。
也只有激光雷達千元機普及,融合感知方案的高階智駕,才有可能下放到15-20萬甚至更低的車型。
產業(yè)有內在的發(fā)展周期,技術有客觀的迭代規(guī)律。所以這也給我們一個全新的觀察角度:
如何甄別車企、自動駕駛公司是“吹?!边€是實話?其實只要看底層硬件的量產上車節(jié)奏就知道了。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fā)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