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有望治愈?兩只克隆猴誕生
兩只克隆猴誕生!邂逅中中和華華,這是世界上第一批利用克隆羊多利技術成功克隆的猴子。兩只獼猴出生不到10周,目前非常健康。這也是世界生命科學的重大突破。
本文引用地址:http://m.butianyuan.cn/article/201801/374952.htm它們的“故事”登上國際權(quán)威學術期刊《細胞》封面,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成功突破了現(xiàn)有技術無法克隆靈長類動物的世界難題。
雌性長尾獼猴代表著一個技術上的里程碑。它代表著能夠創(chuàng)造出可定制和基因一致的猴子種群,從而加速治療帕金森、阿爾茨海默病和癌癥等疾病。但這一突破將不可避免地引發(fā)人們的擔憂:克隆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
克隆猴子的中國團隊說,這些猴子擁有如此巨大的潛力,因為它們都遺傳了完全相同的遺傳物質(zhì)。
這將使科學家能夠調(diào)整猴子與人類疾病相關的基因,然后監(jiān)測這些變化如何改變動物的生物學特性,將其與除了改變之外基因相同的動物進行比較。研究小組稱,這可以加速尋找這些疾病中出現(xiàn)錯誤的基因和過程,以及糾正它們的方法。
雖然已經(jīng)有23種哺乳動物被克隆出來,包括豬,貓,狗,老鼠和牛等,但一直沒有克服與人類最相近的非人靈長類動物克隆的難題??茖W家曾普遍認為現(xiàn)有技術無法克隆靈長類動物。
2000年,研究人員首次克隆了猴子,但是通過在受精后分裂胚胎,基本上只產(chǎn)生了一個基因相同的雙胞胎。此方法只能用于創(chuàng)造最多4種相同的動物。
現(xiàn)在,上海中國科學院神經(jīng)科學研究所的孫強和他同事調(diào)整了用于克隆多利羊的技術,創(chuàng)造了一個理論上無限的克隆數(shù)量。
稱之為體細胞核移植,該方法涉及從供體卵細胞中去除細胞核,并將其替換為從另一個動物的細胞中取出的細胞核。
電流被用來欺騙卵子,認為它已經(jīng)受精,并開始發(fā)育成早期胚胎。當植入到替代母親的子宮中時,胚胎將生長為捐獻細胞核的動物副本(見圖)。
以前在猴子中這樣做的嘗試從未突破被稱為囊胚的早期胚胎階段。
孫強和他的同事們進一步研究了兩種新的營養(yǎng)成分和生長因子,這些因素幫助克隆胚胎在被植入替代品之前生長。這些成分——信使RNA和一種叫曲古抑菌素A的化合物——喚醒了至少2000個基因,這些基因?qū)ε咛グl(fā)育的各個階段至關重要,使發(fā)育得以繼續(xù)。
研究小組還發(fā)現(xiàn),如果使用來自胎兒獼猴而不是成年獼猴的細胞,克隆獼猴更容易。中中和華華都是用注定要形成結(jié)締組織的細胞創(chuàng)造出來的,這些細胞是從流產(chǎn)的雌性胎兒中提取出來的。
共有79個胚胎被植入到21個替代品中。這對猴子是六次懷孕中唯一存活下來的。多利是277個植入胚胎里唯一成功的。
克隆人
雖然試圖從成年獼猴提取細胞進行這項技術,也產(chǎn)生了兩只活體動物,但都在出生后不久就死亡了,而且一只身體發(fā)育異常。
2014年,馬薩諸塞州安斯泰來再生醫(yī)學研究所的首席科學家羅伯特·蘭扎(Robert Lanza)說:“對于許多細胞類型,重編程對于成體細胞來說比對胎兒細胞更困難。”該研究小組首次克隆了人類成人皮膚細胞。這出現(xiàn)了這種情況。
這一技術障礙可能會平息人們在克隆成功后經(jīng)常表達的恐懼:它可能會讓人設想電影《逃出克隆島》的情節(jié)——科幻小說里的克隆人是為了多余器官而創(chuàng)造的。
克隆羊多利之后,加利福尼亞州的雷爾運動(無神論組織)聲稱它已經(jīng)克隆人類的嬰兒。它成立了一家名為Clonaid的公司,但被認為是個騙局。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彼得·安德魯斯(Peter Andrews)說:“這可能是克隆人的一步,但你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就人類生物學而言,在英國和其他許多國家克隆人是非法的,我不認為有人會理性地這樣做。”
中國研究小組表示,重點是利用克隆猴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疾病動物模型,以加速醫(yī)學治療。
安德魯斯說,這個概念有其價值,尤其是考慮到在老鼠身上模擬像老年癡呆癥和帕金森病這樣復雜疾病面臨長期困難。
到目前為止,所有治療小鼠阿爾茨海默病樣癥狀的療法在人體試驗時都失敗了。反復失敗的一個潛在原因是阿爾茨海默氏癥的小鼠模型還不夠接近人類版本疾病。
現(xiàn)在有可能通過敲除在猴子和人類中具有相似作用的基因(例如觸發(fā)產(chǎn)生阻塞阿爾茨海默氏腦的β-淀粉樣蛋白斑塊的基因)來更好地模擬克隆猴身上的阿爾茨海默病。
中國計劃通過研究克隆和基因改造的猴子來加速醫(yī)學治療的發(fā)展。
在2016年5月的一次會議上,上海神經(jīng)科學研究所的蒲慕明發(fā)表了世界上第一個患有帕金森病的轉(zhuǎn)基因猴,并提出了擴大猴子使用來研究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的雄心勃勃的計劃。
不久之后,他在《新科學家》中也提出了相同的觀點,認為由于猴子與我們的關系如此密切,思想先進,社交網(wǎng)絡復雜,所以比起小鼠,它們會告訴我們更多關于大腦疾病的信息。
“這是世界生命科學領域近年來的重大突破。”中科院神經(jīng)所所長蒲慕明院士說,克隆猴的成功,將為阿爾茨海默癥、自閉癥等腦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腫瘤、代謝性疾病的機理研究、干預、診治帶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