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掉AMD、Nvidia 蘋果移動GPU市場的“王者之路”
2006年到2013年期間,AMD和Nvidia在移動平臺的市場競爭中完全失策,他們丟掉全球GPU主要供應商的同時,蘋果則一步步取代他們并成為最強大、最主流的GPU處理器的生產者。本文梳理這段歷史,意在分析蘋果為何仍然可以復制自己的成功,希望能對科技界帶來一些啟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m.butianyuan.cn/article/268703.htmAMD和Nvidia重蹈Intel的覆轍,丟掉移動GPU市場
蘋果在沒有因特爾的協(xié)助下,開發(fā)了移動CPU;在沒有AMD和Nvidia的協(xié)助下,自己開發(fā)了移動GPU。兩次研發(fā)過程中,蘋果的設計團隊都參考了當時已有的處理器:ARM的CPU和Imagination Technology的PowerVR GPU。
20到30年前,PowerVR和ARM均專注于PC。但在PC市場掙扎求生近十年后,兩家公司都決定在移動平臺市場尋求突破。當時的移動平臺市場競爭并不激烈,兩家公司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并都為蘋果2007年第一代iPhone所采用。
憑借蘋果公司大量的資金支持(這歸功于蘋果的盈利能力和經濟大環(huán)境),ARM和PowerVR的技術水平得以高速發(fā)展,并雙雙超越了當年在PC平臺上壓制他們的競爭對手,成為移動平臺的技術領導者。
當年因特爾未能預料到iPhone的潛力,忽視了移動市場,讓ARM從一家基礎移動處理器生產商一躍成為智能手機和平板處理器的主要生產商,而移動GPU市場的歷史也十分相似。
回顧GPU的進化史,有助于展望這一市場的未來,也能解釋為何蘋果在過去十年將對手遠遠甩在身后——尤其在移動設備和圖像處理器方面。
GPU的誕生和ATI、Nvidia的壟斷
面向消費者的硬件中,最先有專用的圖形處理硬件的是1980年代出現的街機和家用游戲機。Commodore的Amiga幾乎就是一臺作為家用計算機銷售的游戲機;在1984年蘋果發(fā)布Macintosh電腦之后一年,Amiga就使用了先進的圖像和視頻技術。Mac則開拓了為桌面出版和CAD服務的專業(yè)圖像處理市場,這成為了當年除了游戲之外,購買昂貴視頻硬件的唯一理由。
最初,蘋果公司和其他的PC制造商都自行開發(fā)圖形硬件。后來兩家1985年成立的公司——ATI和VideoLogic,開始向其他PC廠商銷售可提升圖形性能和效果的專用視頻硬件。
ATI在1991年已經開始銷售獨立于CPU的加速顯卡。ATI的視頻硬件對1993年游戲《毀滅戰(zhàn)士》游戲效果的提升,讓其在一個潛力巨大但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市場中處于領導地位。1993年,AMD和Sun的CPU設計師成立了Nvidia。次年,一些前SGI的員工則成立了3dfx;兩家公司都瞄準了迅速發(fā)展的硬件加速圖形技術。
微軟將游戲(以及廣泛的顯卡支持)作為推銷Windows 95的主要策略。微軟基于硬件抽象技術DirextX,在與3dfx基于API的顯卡的競爭中一開始處于劣勢,但隨后抽象圖形API技術取得突破,大批顯卡廠商紛紛倒下,這就像當年Windows的出現直接讓大量操作系統(tǒng)退出競爭(當然,不包括蘋果)。
3dfx和VideoLogic的PowerVR技術成了競爭中的輸家。VideoLogic將其技術授權給NEC,NEC則使用這一技術為世嘉公司開發(fā)1998年Dreamcast游戲機。這一策略取得了成功,VideoLogic決定退出PC顯卡市場,專注于給其他公司提供技術。在此期間,公司改名為Imagination Techonologies。
3dfx曾是業(yè)界領導者,現在卻成了一家舉步維艱的公司。3dfx在沒能取得Dreamcast的訂單后被Nvidia收購。于是在90年代末的PC顯卡市場上僅存下兩家公司:ATI和Nvidia。1999年,Nvidia開始推廣其稱之為「世界上首款圖形處理器」(GPU)的GeForce產品,而ATI則把自己的產品命名為「視覺處理器」(VPU)。之后,Nvidia的叫法成為了主流。
蘋果著手GPU市場
90年代中期,蘋果公司還在個人計算機市場苦苦掙扎。在這一時期,蘋果開始在自己的高端Mac產品中配置第三方顯卡,不再配置自行開發(fā)的圖形硬件。1997年喬布斯回歸后,蘋果進一步利用高速發(fā)展的圖形技術,將ATI的Rage II 3D圖形加速顯卡整合進PowerMac G3和次年的iMac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