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市場分析 > IC設備國產化多點突破二手市場尋求整合

IC設備國產化多點突破二手市場尋求整合

作者: 時間:2010-04-21 來源:中國電子報 收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集成電路產業(yè)的發(fā)展離不開裝備制造業(yè)的支撐,而裝備業(yè)的發(fā)展水平也是衡量一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yè)總體水平的重要標準。近年來,我國集成電路裝備業(yè)取得了長足的進步,12英寸設備在多個工序實現(xiàn)國產化。但由于8英寸、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在我國仍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這也給國外的二手設備提供了用武之地,同時,也給從事設備翻新的企業(yè)提供了發(fā)展機遇。

本文引用地址:http://m.butianyuan.cn/article/108180.htm

  12英寸國產設備進展顯著

  ●多種核心裝備實現(xiàn)國產化

  ●12英寸65納米是下階段重點

  一條標準的集成電路生產線需要300~400臺工藝設備,一般認為,其核心裝備包括機、機、離子注入機、CVD(化學氣相淀積)設備、PVD(物理氣相淀積)設備和高溫爐;隨著精度進入90納米節(jié)點,銅制程設備也進入核心裝備的行列;此外,用于硅片表面處理的清洗機也是非常重要的裝備。

  “在集成電路生產設備中,機的重要性僅次于機。國內裝備制造企業(yè)在柵和介質刻蝕兩個領域都已經取得了突破。”02專項總體專家組組長、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告訴記者,“目前,面向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的國產刻蝕機已通過了廠的考核認證,用于8英寸生產線的刻蝕機已經進入市場。”

  摻雜也是集成電路生產的重要工序,隨著技術的進步,用離子注入進行摻雜的工藝已經逐漸取代了早期的擴散工藝。近幾年,國內裝備制造企業(yè)在該領域也取得了顯著進步。據葉甜春介紹,目前國產離子注入機已能滿足8英寸生產線的要求,12英寸離子注入機也已進入整機調試階段。“除了刻蝕機和離子注入機之外,用于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的國產高溫爐也已經送進廠進行工藝認證考核。”葉甜春說。

  針對清洗工序,中國裝備制造企業(yè)也有不錯的表現(xiàn)。2009年,盛美(上海)有限公司已經研制出適用于45納米、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的單片清洗設備,并送到國際知名企業(yè)進行生產線測試。該公司工藝工程師賈照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集成電路精度的提升,對硅片表面顆粒物和硅片均勻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tǒng)上用于批量清洗硅片的槽式清洗機有逐漸被單片清洗機取代的趨勢。”

  記者從《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極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及成套工藝”2009年項目指南》中了解到,02專項把2012年之前集成電路裝備的研發(fā)目標定位在65納米節(jié)點,其中,PVD、銅互連、快速熱退火、勻膠顯影以及相關檢測設備將成為研發(fā)重點。葉甜春表示:“上海華力微電子有限公司承擔的‘909工程升級改造’項目將采用65納米工藝,02專項的實施也將滿足該項目的需求。”

  二手設備瞄準8英寸市場

  ●8英寸二手設備期待進入中國市場

  ●二手設備廠家尋求整合

  近年來,國外的集成電路產品生產越來越多地由8英寸生產線轉至12英寸生產線,而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很多8英寸生產線也提前停產。據曾經管理過上華、宏力和中緯等多家IC代工企業(yè)的業(yè)內知名專家蔡南雄統(tǒng)計,在全球范圍內,目前已經下線或即將下線的8英寸設備數(shù)量超過1萬臺,一大批從事二手設備翻新和銷售的廠商也把目光投向中國市場。美國亞洲技術公司中國區(qū)總代葉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國的集成電路生產線以6英寸和6英寸以下為主,8英寸生產線數(shù)量還不多,而二手設備的價格通常不到新設備價格的1/10,因此對投資者非常有吸引力。

p2p機相關文章:p2p原理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